:年年底经过多家竞标,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获得第一名,最终中标。
德化步行街重塑提升项目,建筑总面积约27万平方米,主要对22栋建筑外立面进行改造,对米长的街景进行综合提升。空间规划分为“一街”、“一园”、“一心”、四个节点。“一街”德化商业步行街,北起二七塔,南到菜市街,全长米。“一园”在二七宾馆原址上打造市民休闲和绿地于一体的城市街心公园。“一心”以二七纪念塔为核心,覆盖二七广场区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打造地下商业中心。四个节点——二七广场“城市纪念节点”,苑陵街“文化路演节点”,大同路“历史坐标节点”,二七纪念堂“普乐天地文化休闲节点”。
项目采用了建筑、景观、照明和策划运营一体化设计。通过风貌改善、产业升级、文化复兴,达到“一年出形象、两年转业态、三年提品质”,以深厚的文化魅力、优雅的品位格调和全方位的休闲服务功能,步入高素质发展轨道,成为郑州打造中原历史文化名城的示范区。
设计尊重历史街区的历史与现状,保持街区肌理的相对完整性;沿原有街巷格局布置,建筑形式与色彩在应袭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沿用近现代的“民国风”风貌,去展现德化“一个时代的记忆”;吸取西方Artdeco鲜明、活跃、优雅的设计语言,灵活运用重复、渐变、对称的美学原则,在极致的简洁中展现建筑的美感;利用现代玻璃的穿插使用,带来光影的变化,自然光透过透过玻璃到建筑内部,给商业街温暖流动的感觉。设计主要采用以下原则:
“整体延续原则”,尊重历史街区的历史与现状,保持街区肌理的相对完整性;保留街巷自由式布置的传统格局及有价值的院落和古老树木;新规划的院落宜沿原有街巷格局布置,建筑形式与色彩在应袭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沿用近现代的“民国风”风貌。
“空间街道性原则”,在改造设计时应对传统院落及建筑做深入研究,提炼总结不同的单元建筑模式、空间模式、广场节点模式,创造多样性的商业空间,以满足多业态经营需求。
“宜人性原则”,即空间设计中应保持传统的“人文尺度”,通过控制街巷的道路宽度、开敞空间的比例尺度、建筑的高度来构建宜人的传统街道空间。
项目运用泛光照明,以提升街景环境,增加舒适度为目标,烘托文化主题,创造多样化场景体验,改写街区环境气质,实现“都市旅游商业街,时尚怀旧风情区”的愿景目标。
项目名称:郑州市二七区德化街改造
项目甲方:郑州市二七区管委会
项目设计: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年
项目进展:施工中
项目设计:朱中原、李建军、洪发望、李勋(建)、杨羽、柴松、韩志勇、李荣珍、谢月娇、胡奇峰、王杜佳、吴剑虹、赵鉴、李勋(暖)、孔峻清、沈正、刘强龙、李严春、何洪帅、文佳
项目策划:周奇山、张宁
灯光设计:赵鸿、周鸿翔、陈宣平
景观设计:蒋文金、凌云
中建上海绿建院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