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大铭一个风光秀丽又充满书香气息的

美丽村落书香大铭

作者:憨鼠网友“振翼山人”

走进著名旅游胜地九仙山西麓的大铭乡大铭村,就像走进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油画之中。

林木葱茏的分龙崎山绿波绵延、松涛阵阵;蜿蜒清净的大班溪腾跃欢歌、奔流远方;整洁宽敞的水泥路直至村里、四通八达;错落有致的农舍依山傍水、灰瓦白墙……。春节后的村子极为安静,炊烟袅袅升腾在山间村野,白云朵朵飘荡在蓝色天际,耳边只有鸟儿的啁啾、牛羊的咩吽、春风的和鸣与流水的欢唱。

大铭村副主任林五四早早来到村头。他告诉我们,大铭村有洋头、中洋、丁地、良昌、下村尾、产洋6个自然村落,多人。有林、张、苏三姓氏。

"大铭"一名,相传始于唐末林姓迁居德化建祖宇"大龙堂",后迁至今地,为"铭刻记住"和"永远纪念"其祖,因闽南方言"铭"与"龙"近音,"大铭"即由"大龙"演绎而来。

沿着新建成的大坝河堤走,两座朱红雨披、雕龙画凤的木廊桥,宛如两条美丽的彩虹横跨大班溪,矗立眼前。

著名的古铭新桥为廊屋式木质结构,桥墩石砌,长30.76米,宽4米。廊桥中部拜庭屋脊施与"皇宫起"的工艺,廊内穿斗托梁,雕化垂筒,两侧雨披全上朱赤油漆,廊屋内共有金粉书撰、乡土气息浓郁的楹联数十对。

铭新桥原名大铭桥,清雍正八年(公元年),为乡里人林君宝始建,民国27年(公元年)修复后更名为铭新桥。历近60多年的风风雨雨后,大铭村民于上世纪80年代又筹措资金如旧修葺铭新廊桥。

位于村落水尾的过溪侖的另一座建筑风格与铭新桥一模一样的木制廊桥——新铭桥,是由里人林发泰发起,大铭村民于年集资兴建的。

林氏族人的数十幢古祖厝散建于村子的各个角落。其中最为有名的当数"上宅祖祠"和"高秋堂"。

上宅祖祠是大铭村林行辛开基公于唐代始建,由明代万历年间林行良、清代林文胜等先祖重建的。祖祠位于一松竹簇拥之山坡上,站在这里,视野开阔,大铭村的山水美景尽在眼前、一览无余。

祖祠分为上下两庭,两边是护院廊房,深水庭十分开阔,抬头可望檧枝树叶、屋外洞天。十根朱红木柱擎起大厅,正中供奉着开基祖先的灵位金牌。两边"上林集庆祖地欣荣孚德里,宅地生辉子孙昌炽振西河"的冠头联蕴含、彰显着林氏家族数百年的辉煌历史和至高荣耀。

高秋堂位于大洋田间,背靠大山、绿水环绕。由林秀恩、林秀时偕胞侄同建于清代光绪已卯年8月,年翻建重光。大门上悬一黑漆鎏金匾额,上书"九牧流芳"四个大字。林氏的祖先英才辈出,敕封为天妃的林默姑、扳倒严世蕃的御史林润、民族英雄林则徐,均为九牧华裔,宋代的尊公九世孙杞,生九子皆登第,俱任知州,故世称"宋九牧"。大铭村的林氏先祖林庆扬,曾于清代光绪丁未年沐浴皇恩,官拜泉州府儒学正堂。

在铭新桥头和上宅堂的墙壁上,我们看到大铭村自年以来的人的《历年考上大学学子名单》和19名的《硕士、博士名单》。

林五四副主任告诉我们,这只是这里近年来考上大学的统计数字。大铭村的人才远不止这些,单说历年来在各地各部门担任领导职务的就有处级5人、科级19名,事业有成的企业老总、高管以及成功人士也是大有人在、多不胜举。

一个仅有一千多号人口的小小村落,集中了这么多的优秀学子和社会精英,不禁令人为之诧异称奇!

林五四见我惊讶,又说:"其实这些年大铭村读书成风,人才辈出,取决于村委会"科技兴邦、教育为先"的意识,更离不开回报家乡、勉励奋志的大铭籍出外打拼和工作人员建立"奖学助学"基金的无私奉献。为了激励大铭村青少年努力拼搏、刻苦学习、锻炼成长,促进人才永续辈出,建功立业、振兴家乡、报效祖国。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大铭籍外出人员伙同村委、村民,积极发动有关企业单位、社会贤达、有识之士慷慨解囊,出钱捐款,自年至今,集资元,资助考上大学、省级达标高中和贫困学生人。用爱心浇筑希望路,让学子圆了读书梦。

如果说,大铭村景的山水画卷、旖旎风光使人留恋,那么,大铭村人的重视教育、人才辈出更令人钦佩!

来源:美篇振翼山人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那家比较好
重庆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huazx.com/dhxms/38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