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家兴在教孩子们五祖拳基本功。
“马步要扎牢,出拳要有力,身体要协调……”在山外山国术馆德化分馆里,记者看到馆长方家兴在指导孩子们练习五祖拳的基本功,孩子们跟着他的指令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反复练习,一招一式有模有样,活像一个个“小大侠”。“小时候我也有个武侠梦,我希望让更多喜欢武术的孩子们能亲身感受传统武术的魅力,传承弘扬传统武术精神。”方家兴说。□吴有森
怀揣梦想与武术结缘
“小时候,我非常喜欢看武打片,当时我们村里有几位老拳师在教徒弟们练功,我就感到非常的惊奇,在一旁偷偷跟着学习,慢慢地被深深吸引了,幻想着自己也能成为武林高手。”方家兴笑着说。
方家兴,出生于年,雷峰镇雷峰村人。出于对武术的热爱与痴迷,自9岁开始,他便跟随村里的老拳师们学习传统武术基本功,上学后也一直保持着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年,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特种部队的各项考核,被济南某军区特种部队直接录取。在部队锻炼的两年时间,他不仅学习特种作战中必学的搏击、搏击、格斗技巧,也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不断加强体能训练。
“从部队训练回来后,我有过当保镖的一段经历,在与同行和一些武术爱好者的接触中,我发现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有很大区别。”方家兴说,在与习武的老者们接触的过程中,他发现,学习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人到一定年龄后,他们的精神和身体状态都不一样。“学习散打等竞技武术会透支身体机能,关节容易受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和体能慢慢会跟不上训练的要求。”于是,他便开始改学传统武术。
年,经人引荐,方家兴来到了泉州山外山国术馆拜师。他放下之前所学的一切,从零开始,跟随着泉州山外山国术馆的馆长、“非遗”传承人张晓峰师傅学习五祖拳,从最基本的扎马步开始一点点学起。
刻苦练习渐展露锋芒
年,经过一年的学习,方家兴参加了第六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第一次参加国际赛让我有很大的感触,当时觉得自己练的还不错,应该可以拿奖,结果却扛了一堆‘鸭蛋’回来。”方家兴笑着说。比赛的失意让他意识到了理想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不能闭门造车,要走出去,多跟武术界的同仁交流。
于是,比赛回来以后他便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更加刻苦地练习。每天清晨,方家兴坚持到森林公园绕着湖边跑步热身,跑完后在广场上练习五祖拳的五套基本拳法,再练习个人的专套。他就这样雷打不动地坚持了一年,慢慢进步起来。
“一年的刻苦练习让我心态沉稳了不少,基本功也更加扎实了。”年时,他在邵武举行的全国传统武术比赛上,收获两枚铜牌。同年底,在泉州举行的五祖拳国际邀请赛上,也夺取了一银一铜。“想到一年的付出有所回报真的很开心,通过比赛我也发现自己存在的很多不足,今后要好好改正。”
赛后的方家兴并没有松懈,他坚持每个月至少去找师傅一趟。“自己练习会有些偏差,有师傅的指导,自己可以少走弯路,进步更快。”方家兴说。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练习,年7月份在江西九江全国传统武术比赛上,他摘获了一金一银;同年8月份在徐州全国武术之乡比赛上,他也取得了一金一银;今年11月份,在峨眉山隆重举行的第七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上,他取得了传统南拳一等奖和传统单器械一等奖的好成绩。同时,由山外山国术馆主力参与的福建一队在54个参赛队中脱颖而出,荣获集体拳术一等奖。“时隔三年,我终于在世锦赛证明了自己,实现了自己心中的目标。”方家兴说。
细心教学传承武术魂
五祖拳是中国传统拳术中的南拳之一,其拳法特点综合了七种拳法的特性,在年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有这么优秀的传统武术文化,为什么不好好地将它们传承下去呢?”方家兴说。
年,方家兴在德化开办了山外山国术馆德化分馆。“刚开馆的时候,教学上还不大熟练,虽然自己会,但是要让孩子们领会比较困难。”方家兴说。为了给孩子们上好一堂课,起初他每个星期都会去向师傅请教,与师兄弟们沟通交流,后来他还特意到德化实验小学当起了体育老师,开创了特色的传统武术课程,跟教育界的同仁们学习教学的方法,让孩子们能更好地掌握学习的内容。“只要肯用心钻研,选择正确的方法,许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习武的过程,一方面可以磨练青少年的耐性,让他们学会坚持、学会自律;另一方面,‘以武明德’的武术文化可以激励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方家兴说,每周末清晨,他都会带着学员们到户外晨练,不断地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增强体魄的同时,传播正确的习武价值观,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目前,山外山国术馆德化分馆分为成人班和少儿班共有60多名学员,主要教授五祖拳和棍、大刀等器械。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传统武术比赛中,山外山国术馆德化分馆的学员黄欣雨取得了五祖拳二等奖和五祖棍二等奖的好成绩。“以后还要多带学员们出去参赛交流,锻炼胆量,让他们在比赛中发现跟同龄人的差距,才能更快地成长。”方家兴说。
来源:瓷都德化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