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等七部门,公布了年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和年拟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中国传统村落名单。
在年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中,福建共有29个村庄上榜,德化县上涌镇曾坂村位列其中;在年拟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中,福建共有28个村庄上榜,德化县龙门滩镇碧坑村也是榜上有名!
传统村落是民族的宝贵遗产,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据悉,这些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传统村落将获专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传统建筑和历史遗迹保护性修缮、建筑防灾减灾、环境综合整治,以及污水垃圾等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整体保护和改善传统村落的历史遗存和人居环境。
曾坂村曾坂村位于德化县上涌镇的东北部,地处莲花峰山东麓、涌溪峡谷地带,海拔米,全村土地面积10.12平方公里,有曾坂、党洋、山茶3个自然村。
曾坂旧称仙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古村落。据曾坂曾氏族谱记载:“曾衍四代孙曾居八(宗圣43派)于南宋隆兴元年(年)从尤溪县古迹口迁居德化仙苑(今上涌镇曾坂村),为曾坂房祖。”曾坂村现存“十八巷”古建筑群、古官道、古廊桥、古窑址、古水利设施、古堡、古寨、祠堂、庙宇、书院、地下交通站,以及名木古树等一大批历史遗迹。
“耕读孝友”,是曾氏文化世家家训的核心价值。几百年来,曾坂曾氏族人重视继承家风家训,深入践行勤耕、精读、行孝、友爱,书香继世,诗礼传家,历来文臣武将迭出,博雅儒士相承,绘制了一幅“群英谱”。如曾坂村的曾灏为明永乐十八年(年)庚子科举人,出任授广东琼山县(今属海南省)正堂,为官勤政爱民,公正廉明,颇有政绩,尤以善审巧断民案最为著名。其“智判鸳鸯案”的故事,被当地百姓传为佳话。
曾坂村落传统历史建筑具有一定的久远度、稀缺度、规模和丰富度。曾坂全村房屋总数座,年以前建设的传统建筑73座,占全村建筑总数65%;传统历史建筑用地面积3.3万平方米,占全村建筑用地面积79%。其中宋代2座、元代3座、明代5座、清代23座、民国期间19座、建国初至年21座。
值得一提的是,村里有一个号称“十八巷”的明清建筑群落,曲径迂回,细数有十八条“街巷”。“十八巷”虽经历史更迭,翻修重建,基本保存有明清时期的建筑形制、梁架结构、材料和工艺手法。
尤其是祠堂工艺考究,韵味特别,形体上大都是一层木屋、翘脊,工艺上充分融合雕刻、泥塑、彩绘等艺术形式,古色古香,精美绝伦,具有典型的戴云山建筑特色和传统建筑内涵;民居或一层或二层,上下层都有敞亮的厅堂,左右房间对称,简约大方、古朴秀美。
碧坑村碧坑村,旧称鳖坑,距离龙门滩镇11公里,地处峡谷,海拔多米。这里四面环山,林木茂密,溪流潺潺,满目苍郁,宛如人间仙境。碧坑村自明正德十年林姓肇居以来,至今已有年历史。该村具有“五多二无”特点。
一是古民居多,在全村总数87座民房中仅6座是砖木结构,其余81座均为木瓦结构的吊脚楼。其中明清古民居达36座、民国期间的23座、建国初至年的20座,传统建筑占比高达93.1%,错落有致,古朴宁静;
二是古遗迹多,保留了吊脚楼、“生命之根”石柱、古官道、古街、古渡口、古堡、客栈、庙宇、祠堂、学堂、廊桥、乡公所等一大批历史遗迹。这些环境要素分布在古官道两侧,传统公共设施利用率高,与生产生活保持密切联系,整体风貌完整协调;
三是潭多,碧溪上建有9个分级拦河坝,形成9个碧水绿潭;
四是桥多,碧溪上建有9座桥,小桥流水意境突出,步移景异,处处入画;
五是树多,该村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1.9%,拥有一批名木古树,村在林中,林在村中,胜似绿野仙踪。
“二无”即无污染、无噪音,碧坑村以务农为主,水质、空气完全没有受到污染,处处青山绿水、鸟语花香、鸡犬相闻,犹如世外桃源一般。
内容转载自憨鼠微生活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成功村镇银行,咱德化人自己的银行!德化县浔中镇龙津北路群盛翰林府邸6号楼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