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浆的特点你到底了解多少呢 http://www.bdfyy999.com/bdf/jiankangzatan/49840.html
尧舜之乡,山川秀美,
古往今来,人文荟萃,
这片土地上,曾留下无数美丽的诗篇。
今日的尧乡,在世人眼中,又是怎样的模样?
是朝夕相伴者眼中的诗意家园,
是偶然驻足者心中的一阙忆江南,
是远行游子心底永远的牵挂……
县融媒体中心、县作家协会
联袂推出《东至故事》之《话说东至》,
我们将用文字描绘家乡风景,品味古老传说,回忆流逝岁月,记录遥远乡愁,展望更为美好的未来。
今日推出第十六期《尧舜古柏发新枝》。
尧舜古柏发新枝汪国彪
老村古柏万年荣,茂叶繁枝舞半空。
白雾青烟撑郁伞,风霜雪雨伴苍生。
古人一首七绝,道尽了古柏雄姿的前世今生。这棵奇树就深植在尧舜之乡的东至,不,应该说是尧舜时期的舜耕山(现叫大历山)上,即今安徽池州市东至县境内。
又是一年翠柏绿,我们怀着虔诚的心,轻轻走近这棵“祖宗树”,只见它树身高耸,绿意盎然的老树虬枝四处伸展,树身如皱纹样的皮肤告白它的沧桑,一棵树竟如同一位将军一样驻守在舜耕山,四周散落着些许年轻的翠柏像子孙一样伴随着它,把偌大的庙宇里挤得满满当当。
舜耕山上这株古柏相传栽植年代久远,是尧帝第三次来舜耕山考察山上的虞舜时共同亲手植下的。据后来《史记》记载:“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舜以“孝”“德”名闻天下,《尚书》中有:“德自舜明。”《史记》又载:“舜二十孝闻天下”,“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尧帝当年才跋山涉水南下访贤于此,后世为纪念这桩盛事,便在山顶修建了如同皇家祭祀的坛庙,在这坛庙里广植长寿常青、木质芳香、经久不朽的柏树,以示尧舜禅让“江山永固,万代千秋”之意。再后来因朝代更替,山上草木葱茏,火灾时有发生。现在的古柏是在原坛庙基上再生的,也有多年历史了,经历了这片土地上的沧桑变迁,至今仍枝繁叶茂,生机悠悠。
尤其是古柏所俯瞰的尧渡城(今东至县的城关镇),虽在尧舜时期是一个不起眼的河边小村庄,然因尧帝的到来,绵延留下了许多故事。《建德县志》(建德县、至德县、东流县均是东至县的旧称)载:“城南有溪,旧有渡,尧南巡至此”而得名,后人习惯上把这条河称为尧渡河,把渡口边傍水而建的那条街称为尧渡街,老街依河而建,古时尧渡河直通长江,击壤桥(因尧舜曾就此过渡,并流传下来《击壤歌》而得名)下设有商埠码头,临水的每家每户房屋后墙下留有系船的船桩和埠头。
清末民初,尧渡街发展成为上至河路村下至击壤桥,分上、中、下街,长约1.5公里,开有多家店铺,建有多幢房屋,且大多是马头墙、鱼悬梁,前开店后住房,一进几深带天井的徽派建筑。其时市面繁荣,人流较多,成了至德全境的茶叶药材山货的集散中心,旧城南半里,有绣花楼24间,丹阳、寻阳、鄱阳等地商贾经常来此置办酒会,故有“江南茶饭、建德先知”的谚语广为流传。尧渡老街,不仅是个物流集散地,而且还是“祁红”茶叶和芜湖铁画发源地。年祁红茶叶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从此一举夺魁,畅销海内外,尧渡街也由此兴盛起来。据史志记载,芜湖铁画的初创人梁应达也是建德尧渡街人。同时,尧渡街近郊的梅城,还是宋时大诗人、当时的建德县令梅尧臣的县衙,梅公在这里作诗上百篇,至今仍为县人所传颂。梅城纸坑山,又名纸山周,是清末两广总督周馥的诞生地。周馥的谪孙周叔弢是“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曾出任过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尧渡河上游的兆吉山下许村是民国总理许世英的故乡。所以后人称乎“尧舜之乡”圣地,确实是福临德化之地啊。
很快,我在今日东至“尧舜之乡”体味到了“春来老树发新芽”的含意。在舜城新区一处热火朝天的工地上,只见塔吊高耸如林,机声隆隆,载重汽车来来往往,“东至县省级示范高中”和“池州工业学校”的建筑群拔地而起。这里正在重续“尧舜之乡”重教德化风尚的辉煌。
“尧舜之乡”在距今约30万—50万年的中更新世就有古人类活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东至县华龙洞遗址考古有重大发现,把此处的古人类化石命名为“东至人”。据记载东至这块地方最早属于南夷古国,早在0多年前,南夷部落先民即在此繁衍生息。后来此地又成为“吴头楚尾”交汇之所,战事频繁,兵家必争之地;民族融合,文化繁荣发达。境内张溪镇六联村轮窑厂工地在年发掘出土国家二级文物,系西汉时期大将军佩戴在剑柄与剑锋之间的装饰玉器。晋代陶渊明任彭泽令时常“日驻彭泽,夜宿东流”,把酒赋诗,借菊咏怀,种菊南山,前前后后在此写下了《九日闲居》、《劝农》等寄情诗篇。
唐朝末年,匈奴部落金氏祖先金侨公为避黄巢战乱,从徽州黄灯迁到至德开发定居,至今已传世六十多代,形成今天的最后一个匈奴部落——南溪古寨。缘于至德县南乡(今青山乡等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南词,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上世纪在县域内发现南宋景定五年颁行的金银见钱关子钞版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安徽金融研究》上发表过《东至南宋关子钞版和关子库印》一文,引起古钱币专家、考古学者的高度重视。县域南部的永丰集镇不一般,根据《建德县志》记载,宋太宗初年设置永丰监,置以铸钱。在北宋至道年间,就成为全国四大钱监之一。据《池州文史》记载,徽宗大观中(—)永丰监官铸34贯,可窥其规模或地位。“尧舜之乡”自古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据专家考证:古时候安徽地区应有吴、楚2种文化。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淮北、淮南等地属楚文化流行范围,皖南(含东至)等地属吴文化范围,这些也给当时当地的民俗以影响,这些民俗也成为楚、吴文化的组成部分。至今安徽地区的民俗活动某些方面还保留了楚、吴文化(民俗)的遗风,如尚红色、崇鬼、拜虎以及少数男性的纹身等。而地处万山丛中的皖南山区,交通不便,又方言支派较多,宗族深薮,崇尚儒风,“养子不读书,似如养圈猪”,已成为家规族训,所以自宋以后,有“天下文人半徽州(皖南)”之说。如今的东至县决心做好“尧舜之乡”重教德化这篇大文章。
在“尧舜之乡”规划馆,我们观看了按比例缩微的沙盘模型,以及三维立体动画视频:尧舜风云扑面而来,长袍大袖车水马龙。东至县规划了大历山尧舜文化园、围绕尧舜文化主题建设尧——东一体化,让东至由山城向滨江城市转型发展。经济发展规划为“一极三地一门户”,城区建设为“一线三蚌”的形式,即以尧——东大道为主线,建设好尧城、开发好舜城、盘活好菊城。开工以来,得到了全县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征地拆迁顺利进行,施工队伍夜以继日。这是东至县传承0年尧舜文化灵魂的精神家园,是造福全县人民群众、惠及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如今,尧城越建越美,舜城建设工地如火如荼,菊城优雅地矗立在八百里皖江最上游。
夕阳西斜,车子经过3A级舜耕山景区,我情不自禁地要求停一停,再次来到那棵神奇而珍贵的古柏树下,感到它就像一个睿智的长者,抚着长长的胡须,笑看着眼前的一切。
蓦然,我发现它那苍老的长满“老年斑”的树干上,又生发出一条条嫩绿的新枝叶,那么新鲜,那么刚健,显示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一首七言小诗闪现在我脑海里:“一株古木晕哈哈,昏睡多载无芳华,不知今朝谁唤醒,焕发精神吐新芽。”
作者简介:汪国彪,安徽怀宁人。中国法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安徽日报﹒农村版》、《法治安徽》、《安徽法制报》、《安徽地域法治文化论文集》、《第七届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散文选刊》、《江淮时报》、《池州日报》、《湛江文学》等报刊和文集上。近年曾获安徽省法学优秀成果奖、全国首届“七夕?华原杯”爱情作品大奖赛优秀奖、第二届孔子文学奖、首届中国网络爱情诗文大奖赛小说类优秀奖。图片来源:今日东至汪国彪策划
方新洲
编审
赵传群
朗诵
周震
组稿
王孝纯
编辑
夏凡监制
李永中
乡戏
江心洲
难忘耕牛遍地走
梅山访石
茶酒尖
冻米
百年沧桑青峰岭
昭潭有个东坡畈
漫步大渡口老街
我路过你的村庄
皖江一隅是吾乡
尧乡组诗(一)
永远的田园
古港桥
东流,东流
投稿邮箱:huashuod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