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三通鼓

德化三通鼓,原出自古代用于击鼓催征的鼓吹乐,历史悠久,是闽中地区民间的主要乐种,对本地区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德化及周边地区有较为广泛的运用,尤其在德化县境内的民间民俗活动中最常见;德化三通鼓,在中国音乐史中归属于“鼓吹乐”类,但又有别于其他鼓吹乐,鼓点清新,曲式较简练,有格调古朴自然的音乐特征,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德化三通鼓历代以来,都应用于各乡镇村民佳节、殡丧、家族祀奉之中,为当地百姓所喜闻乐见,影响深远。

古代三通鼓,用于击鼓催征。两军对垒,通常是一方击鼓叫战,一方擂鼓应战。如果应战一方并不擂鼓出阵,叫战一方,通常要擂鼓三通后发起攻击。三通鼓从后唐开始,发源于中原地区,南宋之初,传入德化,据《德化县志》记载,南宋咸淳十年(年)德化组织义军抗元的著名将领苏十万,于元军迫近临安、朝廷危在旦夕时,倾家资充军饷,募集义兵,以三通鼓召唤,各里乡民纷纷响应,参与义兵行列,遂有“一呼十万”之称。又据德化县《苏氏家谱》记:载,宋末著名将领苏十万,组织义军抗元,曾以三通鼓激励官兵奋勇杀敌,抗击元军。清嘉庆年间丁卯(年),郑瑞麟恩授正举人,赴京会试,奉旨钦赐翰林博士,国子监学正,回家传授三通鼓。

三通鼓是德化县传承打击乐的典型代表,在演奏形式上可分为“大三通”和“小三通”,大三通打击乐有鼓(直径70cm)、大钹(直径40cm)、小钹(直径20cm)、钟(直]径40cm)、锣(直径20cm)、响盏(直径10cm)、木鱼、号及大锁呐等组成。大三通鼓的人数较多,阵容庞大,演奏气势较大。小三通(又称车鼓),打击乐有鼓(直径40cm)、小钹(直径20cm)、钟(直径40cm)及小锁呐等。小三通鼓的阵容较小。三通鼓演奏时以鼓为主,鼓点清新,曲式较简练,节奏简单,板式古朴,鼓、锣、钟各自的节奏轻重、先后顺序相对固定,旋律以高音唢呐吹奏为主。演奏曲目较为传统,可分为国典、乡典鼓乐。以当地的山间小调、南音为主要吹奏曲目,常用曲目15首,风格大多以较为喜庆和舒缓两种,较常吹奏的曲目为《状元板》《一条清》等,为当地百姓喜闻乐见。三通鼓的表演形式,有游行方式和固定座位演奏两种。

(辑自张惠评许晓松著《泉州戏曲史话》)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最好治疗方法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最佳疗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huazx.com/dhxxs/13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