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宋代名窑之一。德化窑是指福建省德化县生产的瓷器。德化窑始于宋代,明代后得到巨大发展,以白瓷塑佛像闻名。瓷质作乳白色,洁白晶莹。产品以瓶、罐、杯、盘等日用瓷器为主,兼有雕塑艺术的陈设瓷器,多用贴花、印花、堆花作装饰,其捏塑工艺精巧纤秀、造型逼真,在刻花、浮雕装饰上,工艺美与材质美相融合,呈现出名窑气质,尤其是白瓷制品浓淡分明、层次丰富、釉色乳白如凝脂,透光度极好。
德化白瓷的烧制和各种艺术瓷雕的高度成就,轰动国内外,尤其是以一代瓷圣何朝宗为代表的瓷雕闻名天下,被称为“东方艺术”珍品,享有“天下共宝之”的美誉。德化白瓷依不同瓷色称猪油白、象牙白,外国人称中国白。其釉色乳白,如脂似玉,色调素雅,其产品被誉为“国际瓷坛的明珠”。
德化制瓷业的发展与其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关。独特的地势,使得这里峰峦叠嶂,深壑峡谷,溪涧纵横,丰富的水力资源,为德化陶瓷生产提供了动力来源。优越的自然气候和适宜林木生长的土壤,使德化林木资源茂密,是福建有名的林区之一。丰富的林木资源,为德化陶瓷业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充足的燃料,尤其是含油性较丰富的马尾松,是烧制精细瓷器的主要燃料。
宋代以来,制瓷业一直是德化的重要产业,历史悠久,富有地方特色和艺术魅力,在当地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加之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因此对德化制瓷发展史及其艺术史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宋元时期,海外贸易收入是国家最重要的财源之一,德化制瓷业的发展有赖于产品的大量外销,而这与中央政府鼓励海外贸易的政策密不可分。元承宋之制,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继续推行对外开放政策,泉州港成为最主要的市舶大港,且民窑在经济中自由发展。
明清时期,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激发了从业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之得以平稳顺利地向前发展,迎来了制瓷发展史上又一大好时期。明代,德化瓷艺人何朝宗利用当地优质的高岭土,使用捏、塑、雕、刻、刮、接、贴等八种技法制作出精美的德化瓷塑,因艺术风格别致而被欧洲各国收藏。德化瓷因而被誉为“东方艺术珍宝”,在清代时出口欧洲。
晚清以后,德化瓷业每况愈下,但艺人苏学金、许友义等仍坚守此业,作品在巴拿马、英国、日本等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德化瓷业获得新生,新秀辈出,他们继承前人的优秀技法和风格,不断创新发展,使德化瓷烧制技艺重新焕发出青春。福建沿海各大港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轮番登场,各自扮演了不同的重要角色,它们成为德化瓷走向世界、世界了解德化的媒介和窗口。正是依托周边港口,德化窑产品才能在陶瓷之路上越走越远,影响力越来越大。
近年来,德化县在生产加工方面大力推广“以电代柴”,用高温电热窑炉替代传统柴烧窑,全县70%的陶瓷企业实现了以电烧瓷,既环保又促进了行业技术创新。德化瓷产业“走出去”的同时,德化县也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德化瓷文化”,通过邀请海内外艺术家走进德化,设立中国白瓷艺术振兴基金,举办德化白瓷艺术展、世界陶瓷艺术大奖赛等,推动“中国白再出发”。
如今,德化不少陶瓷艺术大师充分运用独特的白瓷材质,借鉴现代艺术流派的创作方式,在作品的创意、选材、线条、颜色、款式造型上大胆创新,融入文化元素,推动传统瓷雕的继承创新。
本文转载于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轻度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