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淀了千年历史与艺术的文化符号
明代瓷圣何朝宗心头之好
国博特别策划大型专题展
入藏故宫的国之瑰宝
极致美学
德化白瓷
五月十一日
国风·中国白
德化白瓷艺术展
第十四届深圳文博会主题文化活动
约定你领略这份穿越千年的中华文明
德化白瓷
闻其名而知其意
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磐、薄如纸
是齐名景德镇青花瓷的中国名片,以其高淼的意境而名誉全球。时至今日,更是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宝物。它不再是古玩人的专属收藏,而是慢慢成为了时下流行的文创产品,从“严肃”到“卖萌”,新一代的“网红”由此诞生。
颜松柳《好日子》
千年古县福建德化,位于泉州之西北。对外贸易发达、商业经济繁荣,文化融合与交流频繁,这些特定的历史背景,都为德化白瓷孕育了最为独特而丰厚的基础。
简而言之
风靡全球的中国奢侈品发源地
德化九仙山
泉州港盛景
原始人用泥土火烧制造陶器,证明出陶瓷在远古文明中已经有了身影,新石器时代晚期,德化的先民就能制作陶器,并衍生出简朴的工艺雏形。社会的发展逐渐带动了生活质量的提升,陶器的进化版——陶瓷,也应时而生。这些早期的经验,是文明史上最重要的见证,亦为后来制瓷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技术根底。
简而言之
几千年的历史渊源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除了内因的自然发展,外部环境的刺激也对德化陶瓷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内外夹击”发展下的德化白瓷,才是重头戏。关于德化白瓷的历史演变,可以总结为十二个字,即“兴于唐宋;盛于元明,新于当下”。历朝历代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了不同面貌的白瓷之美。
自唐末以来,伴随着泉州港口的贸易发展,中国瓷器的海上之路慢慢开始萌芽。直至宋朝,福建成为南宋的大后方,泉州更是东方第一大港,商业经济高速发展,白瓷也在此时迅速发展,极简风格的鼻祖由此诞生。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瓷器已经发展了那么多年,直到此时才有白瓷?其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达共同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其二,当然是因为白瓷本身的烧制难度极大,温度、材料都要求十分严苛,试验了几百年才终于成型。
简而言之
宋朝就玩绝了的高难度极简风
论审美只服德化白瓷
两宋时期德化屈斗宫窑
宋青白釉荷口瓶
到了元朝时,白瓷便以其精致的外形迅速占领了出口市场,除了泉州港的助攻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德化白瓷可是中国独有的专利发明呐,不管是法国、英国、日本统统都造不出来!马可·波罗来访后,更是盛赞其为“瓷市甚多,既精且美”,由此也构建了一张横亘中西的白瓷网络。
简而言之
泉州港,“中国白”的重要催化剂
元白瓷花卉纹粉盒
到了明朝,“海禁”政策都抵挡不住德化白瓷的魅力,在长期反复的试验中,德化窑工们研发出当时最为优质的白釉瓷器,将德化瓷雕技艺推向新的高度,白瓷也由此进入了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德化白瓷开始更多地被载入典册,融入文脉,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到“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赵如珍在《古玩指南》中也赞其“若乳白之滑腻,宛如象牙光色,如绢细水莹厚”。瓷圣何朝宗横空出世,在跳脱固化工艺的基础上,以其细腻的形制和审美席卷了世界各地。
简而言之
独领风骚的“中国白”,瓷坛话语权掌握者
给个一百分也不怕它骄傲
明何朝宗《白釉达摩立像》
明何朝宗《白釉渡海观音》
年,在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以万港元落槌,创下迄今为止德化白瓷拍卖的世界纪录。
无论中西,白瓷都以一种难以忘怀的美而绝世独立,“china”一词不足以显露出它的纯粹,浪漫的法国人便为其开创出专有名词,赞誉其为BLANCDECHINE(中国白),将“中国”赋予白瓷之上,足见西方人对白瓷的重视。其风靡程度,也可见一斑。
时至今日,全球的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无不将德化白瓷列为精品珍藏,以至于到现在还被传颂“没有中国艺术品的博物馆绝称不上世界级的博物馆”,德化白瓷已经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年,联合国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国际专家组更是全票通过,授予德化县“世界陶瓷之都”称号。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德化窑观音坐像
这次,国风艺术馆精心策划了一场关于德化白瓷的艺术大展,其中不仅有中国国家博物馆年度大展《丝路使者——中国白再出发》的精品回顾,更有逾一百六十六件白瓷的珍品展示。白瓷素来以宗教题材见长,特别是观音造像,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佛教中最流行的信仰形态,所以除了以上的珍品之外,本次还将特别展现一百零一尊不同形态的观音造像,让观众感受到全方位的“中国白”文化。
亮点一
全国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德化白瓷展览
共有将近三百尊瓷塑
许瑞峰《自在心经》
苏献忠《江南丝竹》
亮点二
国博年度大展《丝路使者——中国白再出发》的大部分精品和百态观音首次来深展览
亮点三
第十四届文博会配套文化活动,将开启一系列线下体验和艺术衍生品交流活动
收藏中国之
国风·中国白----德化白瓷艺术展
展览时间:
年5月11日至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