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一个最委屈的城市

要说最委屈的城市,非河南省会--郑州莫属了:

这是一个外省人吐槽,本地人嫌弃的城市,没有省会该有的威慑力,更没有文化发源地的体面。

说到中原千年历史名城扎堆的河南省,大家想到的要么是洛阳,要么是开封。如果郑州在别的省份,或许不会吃这么多苦头。

这大概就是郑州的底色,中国最委屈的城市。

当省内其他城市看向这个省会的时候,眼光是微妙嫌弃的。

甚至连“郑州”这个命名都一波三折,从最初的“郑县”开始,就写下了委屈的注脚。

郑州生来就注定,要走一条负重前行的路。

作为一名郑州人,我这次落笔充满忐忑,生怕再委屈了这片土地。

01

凭什么是郑州

我们先来聊在知乎热榜上,忍无可忍的灵魂质问:

凭什么郑州能做河南省会?

凭什么郑州能做国家中心城市?

这是每个河南人都躲不掉的话题

64年建国之初,郑州喜提省会,这可是苦苦熬了几百年。

岁月是条洗净荣誉的河,洛阳缺乏发达水系运输,与南移的经济中心越来越远;开封虽借力运河得到发展,却因为黄河水患,与省会失之交臂。

后来,饱受历史的排挤郑州,命运从铁路时代改变,暗搓搓开始使力:

凭借铁路优势发展工业,控制全国棉花供应,催生了几个大型国棉厂。

年郑州解放以后,已经是一座50万人口的新兴纺织工业大城市。

这个被几大两大古都夹击的小郑县,含着委屈,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跻身迎上工业化的风口。

郑州的脚跟刚刚站稳,又迎来新的挑战……

年,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创造了影响世界粮价的“郑州价格”,也迈出了中国期货市场试点的第一步。

年,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启用“中国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名称,郑商所也由此成为我国第一家期货交易所。

年,“把郑州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商贸城市”成为这座城市的定位。

发展到年左右,郑州当时的标签有“铁路交通枢纽”、“全国商贸中心”等等

郑州,委屈就委屈在:每当机遇让他抬头的时候,就会出来一堆难题让他不得不低头

“郑州的路,跟被炸过一样。”

“郑州人素质真差,土的掉渣。”

“尘土飞扬,雾霾漫天,亲妈站在马路对面都不认识。”

“郑州郑州,天天挖沟,一天不挖,不叫郑州。”

道路拥堵不堪,公交挤不上去,四处修路尘土飞扬,产业落后亟待升级……这样的郑州,确实很难让人爱上。

这样的郑州,被选为国家中心城市,确实会引来很多质疑的声音。

时隔多年,这个话题在知乎上热度不减,也许我们对现在的郑州有一些误解。

02

疼,也要从骨架开始改变

先来认知下郑州,典型的北方平原城市,一环一环向外延展,板块天然向四面拓展。

郑州故事的开端就是曾经的中心—二七区,

这里有着很多朋友对郑州的第一印象,老郑州火车站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里务工人员席地躺下,等待凌晨的火车。这一幕持续了很多年,经常被别人黑。

其实挺无奈的,河南作为劳务输出的大省,你可能永远体会不到,家庭唯一的顶梁柱,为了省几十块钱的旅馆费,宁可睡在1块钱的睡觉纸上。

可郑州顶着被骂的委屈,也要给这群人兜底。

截至年底,全省常住人口.42万人,相当于韩国、英国等国家的人口总数。

平均每8个中国人,就有一个河南人。

人一多,问题就变得复杂,郑州作为省会,只能一点点解决。

火车站旁边就是远近闻名的百年德化街和二七纪念塔,当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撞在一起,不堵都难。

曾经的中心在拥堵中注定无法发粗长大,二七区在市中心偏移中,房价均价沦为市区底部。

往北是金水区,作为省级核心区域,含着金汤匙,曾经一直稳坐郑州区域鄙视链顶端,聚集省级优秀资源和人群。

作为老经济中心,企业机关扎堆在这里,又是郑州东西向的要塞,上下班高峰彻底交通瘫痪。

郑州动物园,紫荆山公园,花园路国贸广场……每一个拎出来,都是堵车热点。但换句话说,曾经最好公共资源所在,也是郑州房价的曾经的最高点。

往西是中原区,棉纺业从90年代后开始下滑,郑州国棉厂效益衰落,有着郑州不上不下房价区间的中原,最迫切是要找到新的增长点。

郑州要解决的问题数不胜数,一边是别人不理解的抱怨,一边是咬牙死磕硬骨头的责任。

其实,窘境下的郑州,从未停下脚步版图一直在扩大:

▲图片来源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huazx.com/dhxly/79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