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正式公布
首批“大国非遗工匠”认定名单。
德化陶瓷大师连紫华名列其中。
据了解,今年10月初,为落实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培育中国工匠的要求,由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承办的首批“大国非遗工匠”认定申报工作正式启动。此次大国非遗工匠专项公益工程工美项目先期资助万人民币,在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进行“海选”,主要遴选对象为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平均每个地区认定十名“大国非遗工匠”、十位“提名大国非遗工匠”。
除了“海选”大国非遗工匠外,大国非遗工匠专项公益工程还将给非遗技艺传承人提供一个研发、生产创意产品的平台,以非遗产品为基础推出“中国礼物”系列,让其流通于家4A级以上景区、多家博物馆大厅、所孔子学院、个孔子课堂、一带一路67个国家中国文化中心等,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非遗经济形态,改变目前文化产品的创意不足、文化元素内涵单一的局面,让“中国礼物”开辟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新方向。
潜心研究精益求精
年连紫华出生在中国瓷都德化,由于生于瓷都、长于瓷都的缘故,自小对瓷雕产生浓厚的兴趣。初中毕业后,他选择就读德化陶瓷职业学校陶瓷雕塑专业,并先后在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设计专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造型设计专业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高级研修班进修。期间师从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柯宏荣、老艺人邱玉云。由于有柯宏荣大师的悉心传授,自身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对陶瓷艺术的潜心研究,连紫华逐渐成长为既精通陶瓷原料配制到烧成一系列全面技术,又专长于陶瓷人物雕塑创作设计的中青年工艺美术大师。
年,连紫华着手创办德化友滨陶瓷研究所。在熟练掌握传统工艺技艺的基础上,他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在陶瓷创作的实践中,吸取雕塑创作表现手法,大胆巧妙地运用德化白瓷进行创作,在不同的材质中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法,先后创作了三四百件作品,刻画出的人物形神兼备,逐步形成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风格和理论。
思维观音(彩)
达摩禅师
创作中的连紫华,专注而宁静,人与作品合而为一,作品是他整个生命情感的投射,并因此具有了灵魂,而作品也给予他无声的加持,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坐岩观音》作品中的菩萨眼睑低垂,双腿交叠而坐,洒脱自在。《思维观音》作品中菩萨头和手的动作十分传神地表现出观音倾听众生疾苦、千处有求千处应的慈悲情怀。《送子观音》作品中,观音菩萨慈爱地抱着小童,眼神和手的动作传递出母爱般的温暖。《纳福》作品中,弥勒其笑也憨,其德也厚,其智也纯。这些佛像艺术造型准确、线条流畅,技艺炉火纯青,更为可贵的是他对作品深刻的理解和赤诚的情怀。
连紫华的作品,以其精深的雕塑技法和对艺术情感与生命情感的投注,深得同行、专家、收藏家、鉴赏家青睐。近年来,有30多件作品获得国家、省、部级大奖,并有10多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珍宝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英国珍宝博物馆、福建省博物馆、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德化陶瓷博物馆等海内外多家博物馆收藏。年,他承担故宫博物院临摹制作国宝级文物明代德化窑何朝宗“渡海达摩”像,成功复制出的“渡海达摩”像,受到故宫博物院和清华美院陶瓷专家的高度肯定和好评,被指定为故宫博物院周年庆典礼品。年受中国佛教协会委托创作的“唐玄奘法像”被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宗教局、中国佛教协会作为中印友好见证赠送给印度,成为“中印文化年”指定的尊贵礼品,并被中国佛教协会和台湾佛教协会永久收藏。
△纳福
对此,连紫华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他说:“传世的作品必有传世的理由,艺术留传于世的是什么?是一种情感。就物理性质而言,艺术品都是死的作品,就艺术而言,艺术的创作,由于附着着人类情感和灵魂,因而成为有生命和价值的东西。伟大的艺术,甚至可以成为一种图腾和精神,成为祭祀的圣物。没有情感的作品就无所谓灵魂,情感不可复制,好的艺术为什么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因为人再也回不到过去,再也不能创造出当初的情感。”
科技创新开辟新路
德化传统瓷雕,由于原料配方和窑炉局限,均以中、小雕塑为主。为瓷都德化在陶瓷工艺行业开辟一条新路,连紫华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投入大量精力物力成功研制特大型成套德化传统陶瓷雕塑作品。在造型上,继承明代瓷圣何朝宗的传统技艺,并攻克整体重心不稳、力点分布不均及底部承受抗压力不足等难题;在配方上选择含铝量高的纯净高岭土等,研究出适合制作大型瓷雕的瓷土原料配方;在窑炉上,重新设计新的现代化专用窑炉。经过数十次反复试验,攻下了大型瓷雕的造型、配方和烧成三大难关,成功地烧制了“大型群雕观音”。-年,连紫华受广东省东莞市政府邀请,为水帘山观音文化艺术陈列馆设计7尊大型精品传统观音造像,这些作品现陈列于广东省东莞市政府水帘山观音文化艺术陈列馆。年2月,他主持承担了省经贸委《日用陶瓷生产线技术升级改造》研究项目并通过总结验收,该技术现正广泛应用到各大企业的陶瓷生产,在节能减排上发挥了极大作用。
连紫华所创作的《唐玄奘》等3件作品获国家外观专利,《纳福》等多件作品获福建省版权局版权登记,并被福建省版权局评为版权保护重点企业。为了把多年的研究成果能让陶瓷艺术领域的同行们共享,他撰写并发表了《德化陶瓷和佛教造像艺术的不解之缘》、《浅谈临摹何朝宗渡海达摩有感》、《浅谈德化陶瓷雕塑和西方雕塑异同》等多篇论文,使之成为社会共有资源。同时,多件作品入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集》、《中国中青年陶艺家精品集》、《中华颂》、《华夏五千年——香江颂》、《英国珍宝博物馆精品典藏》、《中国工艺名人精品集》等权威书刊中。
△释迦牟尼佛(彩)
△坐岩观音
传承技艺名至实归
连紫华在坚持自身艺术修炼的同时,非常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多年来不遗余力地对年轻人进行指导和教诲。他积极主动参加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带徒授艺”和“德化县陶瓷制作技艺名师带徒”等活动,为社会培训瓷雕设计、创作技术人员近百人。其中,郑成全、李淑美、林超程等多位学徒获得高级技师和“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荣誉称号,并有数十人被评上初、中级技术职称。他们现在大多成为德化陶瓷的技术骨干或是该领域的领军人物。同时,他还兼任多家陶瓷企业的艺术总监,带领创作团队进行新产品开发,所创作的作品、产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连环滴水观音
连紫华的艺术成就和对德化陶瓷行业的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他先后荣获“福建省民间工艺大师”、“全国乡村青年文化名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高级技师”、“福建省技术能手”、“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德化县劳动模范”等称号。并先后担任泉州市工艺美术师评委库评委、中国雕塑行业特高级研究员、福建省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泉州市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德化县政协第九届委员等社会职务,为陶瓷艺术的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连紫华给学生传授瓷雕技艺
自古以来,佛教因为具有深奥的经教义理,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不仅丰富了传统艺术的内涵,甚至可以说佛教本身就是一块光彩夺目的艺术瑰宝。在德化陶瓷界,连紫华被公认为是将佛教文化与陶瓷艺术融合得最好的一个大师,佛教文化与他的艺术创作相融共生。
我们常常思考:人生的乐趣和意义在哪里?在连紫华看来,人生的最大乐趣是“此生与瓷为伴”。在瓷艺创作中,做出更多更好的宗教造像“艺术品”,而不是以造出单纯的宗教造像“用品”为满足。
有理由相信,连紫华以他几十年的艺术创作历程及他对宗教艺术的理解,必然能对瓷艺与宗教,瓷艺与生命意义做出属于他自己的诠释。
来源:观音德化、泉州文创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