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编写的《中国茶叶行业发展报告》出版发行,德化陶瓷茶具产业以配套产业被写入。经德化县陶瓷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授权,现将文章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中国陶瓷茶具产业发展报告—以德化陶瓷为例
01德化陶瓷产业促进政策1、年12月15日印发《中共德化县委、德化县人民政府关于推动陶瓷产业跨越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从鼓励增产增效、发展智能制造、强化工业设计、推动改制上市、推进两化融合、支持技术创新、保护知识产权、提升质量品牌、加大市场营销、加强招才引智等十个方面提出45条扶持措施。
2、年4月11日印发《德化县人民政府关于推动陶瓷产业跨越发展若干措施的补充通知》,补充10条扶持措施。
3、年1月30日印发《中共德化县委德化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陶瓷产业跨越发展十八条措施的通知》,提出18条扶持措施。
02德化陶瓷茶具产量、特点、工艺(一)德化陶瓷茶具产量
德化县依托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和悠久的陶瓷制作历史等产业发展基础,通过市场细分,进行差异化发展,着重在专业、品质、特色上发力,推动“茶具工艺日用化、日用茶具工艺化”,推动陶瓷茶具产业发展。目前德化陶瓷企业多家,年全县陶瓷产值.5亿元,其中陶瓷茶具产值大约有60亿元,茶具产量占比约20%左右,茶具“线上”销售占全国茶具网购市场近80%;荣获中国茶具之乡、福建省第一批特色小镇“瓷都茶具小镇”称号。
(二)德化陶瓷茶具产业特点
1.新品种层出不穷。生产技术不断提升、新品种层出不穷,茶具款式异彩纷呈:白瓷系列、自斟系列、汝瓷系列、钧瓷系列、青瓷系列、亚光釉系列、柴烧系列、玲珑系列、冰裂系列、哥窑系列、色釉系列、手绘系列等上百个系列茶具,数万个品种琳琅满目、交映生辉。
2.产业链拓宽延长。延长茶具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发展茶叶罐、茶盘、茶宠、烧水器、茶道等茶具伴生品、衍生品、组合品,以及高附加值套装产品,使茶具市场更丰富,更具竞争优势。目前,全县生产经营茶配套企业已达几百家,形成完整、闭环的产业链条。
3.电子商务迅速发展。蓬勃发展的茶具产业,促进了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线上与线下的高度契合,形成目前以陶瓷茶具及茶叶罐、茶盘、茶宠、电陶炉、玻璃等茶配套产品为主的电商特色格局。目前全县拥有电子商务应用企业多家,其中B2B企业多家,服务型企业多家。
4.陶瓷茶具专业市场。建设总投资25亿元的中国茶具城,已建成专业市场及配套35万平方米,集茶具市场、电商、物流、研发、培训、体验、文旅、创意为一体,入驻来自全国各地生产企业多个品牌,形成中国目前唯一的陶瓷茶具专业市场及茶器文化交流聚集区。
(三)德化陶瓷茶具工艺
德化陶瓷茶具常用的生产流程主要有:练泥,拉坯,印坯,利坯,晒坯,刻花,施釉,烧窑,彩釉等工序。
1.坯料制备:根据成型方法,坯料制备主要可分为注浆坯料和泥饼坯料。注浆坯料要流动性好,保证产品造型完全和浇注速度;泥饼坯料也称真空练泥,将陈腐的坯料压滤成泥饼,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匀。
2.釉料制备:要求原料比坯料纯净,称料准确,可直接配料磨成釉浆,细稠度适宜,悬浮性好,比重得当。
3.制坯成型:分手工成型和机械成型两种。手工成型主要是采用轮制成型及手拉坯,将泥料放在可以转动的泥盘上,借助转盘旋转的力量,用手将泥团徐徐拉压,按照器物形状拉制成坯体。机械成型主要是滚压成型,采用机械自动滚压成型。
4.利坯修坯:利坯是将坯覆放于辘轳车的利桶上,转动车盘,用刀旋削,使坯体厚度适当,表里光洁,这是一道技术要求很高的工序。修坯操作过程是刮平模缝,修补气孔和小裂纹并刮平,然后混水抹光,现代有采用电动修坯机,将毛坯放在修坯机转盘上,自动旋转,根据不同器物用刀、铜丝布、砂布、海绵等将坯体内为修磨光滑。
5.坯体干燥:将加工成型的坯摆放在木架上,或自然干燥,或使用加热烘干。
6.施釉:普通圆口采用蘸釉(将坯浸入釉盆里,当口沿与釉面平齐时立即提出)或荡釉(将釉浆注入坯内晃动,使上下左右均匀上釉,然后迅速倒掉过剩的釉浆),琢器(相对“圆器”而言,“圆器”指通过拉坯方法成型的圆形器皿,如碗、盘、碟等。而成型工艺较为复杂的器皿,如瓶、尊、壶、罐等,则称“琢器”)或大型圆器用吹釉(方法是将竹筒蒙上细纱,蘸釉后用嘴吹喷,如此反复多次,坯面可得厚度均匀的釉层)。
7.装饰:陶瓷装饰有坯体装饰、釉上彩饰、釉下彩饰等。坯体装饰有印花、篾划、浮雕、刻花、剔花等方式;釉上彩饰可手工绘画,也可贴花、印花、喷花、电镀等;釉下彩饰是在生坯或素坯上进行装饰,然后覆盖上透明釉或半透明釉,再经过高温烧制而成。
8.装窑烧成:传统装窑有叠装、复合叠装、套装、匣钵叠装等,新式装窑采用隧道窑、辊道窑、井式窑、电热井式窑等,装窑方法趋于多样化。烧成方面,德化窑在唐、宋、元中晚期采用还原焰烧成,元末以后出现氧化烧成。现代随着电、气、油的使用,烧成方法不断革新,大多采用还原和氧化烧成,除素烧、釉烧外,釉上彩和釉中彩还需经彩烧工序。
03德化陶瓷茶具生产销售情况及品牌建设情况(一)从专业入手,助推聚集发展
一是建设专业生产基地。依托三班镇陶瓷发展历史和基础,确立茶具产业为该镇的支柱地位,将陶瓷茶具工业园区规划纳入三班镇新一轮总体规划调整的重要内容,规划建设以生产茶具为主的大兴、紫云、上寮、奎斗、桥内工业园区,并在政策、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至目前,园区总规模已达3亩,入驻企业多家,其中生产茶具企业多家,规模以上4家,年产茶具1多万套,年产值12亿多元。
中国茶具城全景
二是建设专业展销中心。按照政府规划、企业投资、市场运营的思路,年起在三班市政大道边上规划用地1亩,投资25亿元建设“中国茶具城”,打造集茶具批发、展示、零售、研讨交流为一体的国际化专业茶具市场。项目首期已投入4.87亿元,主体工程17幢、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已有来自景德镇、淄博、宜兴、广州、潮州等地多家生产经营茶具及配套产品企业入驻。同时,着力布局全国销售网点,在多个城市设立茶具营销店家。
三是建设专业电商平台。建成蔡径村电商孵化园电商基地,建设三班瓷网、茶具O2O垂直电商平台,同时与天猫、当当网等电商平台合作建立“德化茶具商城”,着力拓宽茶具“线上”销售渠道。目前,仅三班镇主要经营茶具及配套产品的电商应用企业达多家,其中,27.5%的电商企业聚集在蔡径电商孵化园,每年寄单量超万件,占全国茶具网购市场近80%。年,三班村、泗滨村、蔡径村、东山洋村被阿里认定为“中国淘宝村”。
(二)从品质入手,引导高端发展
一是加强人才培养,促进技艺提升。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与泉州工艺美院等院校合作共建,加强技艺培训和技术研究,已成功签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个;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每年开展茶具产品交流会、茶具人才培训等活动,积极组织茶具企业参与各类工艺人才申报评选工作,壮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二是注重研发设计,促进产品创新。建立高档茶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强化技术、产品、材料等创新,研发生产各类高档茶具。目前,联盟会员企业达家。注重产品生产与文化元素融合,发展大师茶具、文化茶具,推动“茶具工艺日用化、日用茶具工艺化”。目前,已形成白瓷系列、冰裂系列、色釉系列、手绘青花系列等近百个系列,数万个茶具品种、款式。
三是突出品牌建设,促进产业升级。深入实施品牌战略,精心打造名牌产品;成立品牌宣传组,统一规划、定位和宣传,拍摄《中国茶具之乡》宣传片,提高茶具品牌知名度、影响力。目前,已有古泥、瀛洲、南金、真泰尔等自主品牌,1项行业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以及4个市级著名商标。支持茶具企业到全国各大中城市举办参加各类展会,每年组织茶具企业参加香港家庭用品展、春季广交会、福州海交会等知名展会。
(三)从特色入手,推动创新发展
一是放大工艺特色,推动“差异化”发展。利用“柴烧”技艺所形成的“自然纹路、古朴质感”等独特风格和特色,保护、修缮月记窑、日记窑等古窑古法创意、生产工坊,已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名艺术家设立30多个工作室,推出粗陶、紫砂、主人杯、盖碗等系列柴烧茶具产品,实现差异化发展。年,月记窑创意园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创意企业”。
二是突出跨界联姻,推动“融合式”发展。成立茶具同业公会,引导企业做好茶具与武夷山岩茶、安溪铁观音的配套,推动“瓷茶文化联姻”;延长茶具行业上下游的产业链,扶持发展茶叶罐、茶盘、茶宠等茶具伴生品、衍生品、组合品等高附加值套装产品,使茶具市场更具竞争优势。目前,生产经营茶盘、茶宠企业已达多家,每年推出黑檀木、鸡翅木、电茶盘、电木、乌金石等系列茶产品50多种。
三是吸收各地精华,推动“创造性”发展。在发展本土“中国白”德化窑的基础上,先后多次组织茶具企业学习研究醴陵的釉下五彩瓷、河南禹州的钧瓷、江苏宜兴的低温彩陶、山西的黑陶等“五大名窑”的工艺手法、釉水用料和产品风格,并加以吸纳总结、创新提升,成功推出汝瓷、钧瓷、青瓷等新瓷种,有力推动茶具产业创造、创新发展。
04德化当地陶瓷茶具产品的设计创新现代社会是一个追求和谐、以人为本的社会,茶具的设计也要充分考虑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设计时要注重从茶具的功能性、环保性、经济性等多元素考虑,以满足人们的要求。
①专业
出现具体针对某一种茶的专门冲泡器具。比如专门冲泡小青柑的,拿出一粒小青柑,就可以直接投入。
②器用
器是为茶与茶艺服务的。茶艺手法对器的设计有直接的影响。喝茶习惯对器的设计也有影响,喝毛茶散茶的量在增加,以前普洱毛茶是半成品,一只用作选料审评,不作为日常饮品,而现在饮毛茶成风,因此对茶器就有直接影响,如宽底扁平盖碗的出现。
③象形
自然美物流行都是循环往复的,流行了几年的光货。现在轮到花货开始流行,从几何形到象形,提炼取舍手法突出自然形态之美,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突出自然形态中富有美学价值的部分。
④简减
从“简”到“减”,茶具越来越简便,可以家用又可以方便旅行的使携茶具风席卷全球,考虑到不损坏其他各种功能的同时,无钮、无把、无盖的茶具流行。同时一物多用,茶具集多个功能为一身,茶漏的结合、防烫的设计和节约空间的设计,设计感十足。
05德化当地陶瓷茶具产业发展趋势(一)茶具市场前景分析
回顾全球历史,不难发现文明的重心经历了从东方到西方的迁移,而今西方已渐渐无法再支撑起全球经济文明的持续发展,欧洲更是走向了衰落之路,回天无力,文明的东升西落已成为必然趋势。也就是说,未来文明的重心将会迁移回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圈,这对我国来说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是大势所趋,中国梦的提出就是其集中体现。我们已经不再需要一味地学习西方文化,更多地是要回到中国文化本身,在新时代里重新发掘历史流传下来的精华文化内涵。更深一步讲,未来我国将会产生许多巨大的文化产业机会。
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可以说是此次文化复兴的主力军,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些梳理。我想最能代表茶文化重要地位的莫过于这两句俗语一“琴棋书画诗酒茶”和“柴米油盐酱醋茶”,分别体现了茶在文人贵族和平民百姓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茶已远远超过单纯饮品的概念,它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构成,既可以雅也可以俗,覆盖范围非常广泛。从最初时期饭后的饮茶到宋明时期的斗茶和茶会再到清朝迅速发展的茶馆,茶无处不在。茶不仅对人们的生活很重要,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自称,我们也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关于待客之道的习俗我们有很多,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莫过于凡有客进门必先敬茶,以茶示礼。若不敬茶,会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缺失教养。可以不吃饭却不可不敬茶,到今天依然如此。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和美德的传承,也是茶承载了这份传承。除此之外,还有以茶设宴,以茶会友,以茶修身,以茶献艺等等。
既然茶对我们如此重要,那么对它的梳理也就离不开茶具。茶具是品茗过程中的功能器具,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茶具的历史发展脉络里不难看出茶文化的变迁。
茶具是随着“茶之为饮”应运而生,它的发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艺术文化多样化等,从共用到专一,从粗糙到精致的历程,并随着饮茶习俗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发展,在茶叶行业种类多样化,及品茶需求不同茶具艺术不断壮大带动下,茶具行业同样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茶具产品未来发展方向向多样化,艺术化,年轻化转型快速占领市场,对于投资前景非常广阔。
(二)德化陶瓷茶具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现代礼品茶具流行趋势
提到茶具的流行趋势,茶具,顾名思义,乃用于茶事之器具。茶艺形成之初,先人将制茶工具和饮茶所用器具统称曰“茶具”。至晋朝开始遂将其稍加区分,而改称“茶器”,自五代、南北朝、隋唐一直延用此概念,此乃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曾有记载。到了宋朝,国人又将制茶工具和饮茶器具重新称之“茶具”并沿用至今;而对于今天饮茶概念中的“茶具”则专指饮茶的器具了。
众所周知,茶和茶具,起源于中华。所谓“国饮”,便指中国茶叶,而中国茶配置以特有的茶具,形成了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由此窥见一斑。
按现代礼品茶具来看,茶具的材质、款式、种类等特色,与时代特征、民风民俗乃至人们的审美中情趣均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时代茶具的制作工艺精致抑或粗糙、造型特色抑或品种款式,从某种程度上,都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各个时代的茶文化特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材质、不同式样的茶具可以说层出不穷。今天,人们不断创新发展,尤其是在材质的运用上可以说把现代科技进一步发挥到极致,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们今天看到了传统意义上的新型茶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传承。
“茶滋于水,水籍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茶和茶具是珠联璧合的文化载体,更是人们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
随着茶文化的进一步普及与发展,百姓家居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茶文化在逐步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主流的同时,茶具商务也成为文化和健康消费的新时尚及流行趋势。
2.时尚化、个性化趋势
①时尚化
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茶具的欣赏上,人们更加追求茶具的审美性。茶具作为一种商品,它也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不被市场所淘汰。在追随时代潮流过程中,时尚化是要 千篇一律的产品注定会被市场所淘汰,追求个性化是产品设计的要素之一。设计师在设计茶具造型中打开思维,从不同角度寻找立足点,充分运用中华文化中博大精深的一面,使茶具造型不仅适应时代要求,追求时尚性,还可以从茶具造型中展现中华文化。
(执笔:寇婉琼)
好文推荐
德化“中国白”——白瓷的起源
德化白瓷弥勒,瓷中一绝!
地藏菩萨为什么不成“佛”?
瓷与画结合提高陶瓷艺术魅力
明代德化白瓷温润如玉何朝宗瓷雕弥勒佛
传承德化瓷烧制技艺,守住世界瓷都的魂!
第二届“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启动
德化白瓷,千年风霜,洁白依旧!
《明清德化白瓷》代表作选辑——明代仙佛人物欣赏
“
北京哪家医院看皮肤病白癜风最好北京白癜风治疗费用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