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保姆大妈被骗,60万说砸就砸,这位匠心大师的作品,让人直呼上当!
当你走进福建德化县,
总会听到“劈里啪啦“的响声。
这是德化的一大特色声音,
常见,而且非常“贵”!
因为每响一次,
意味着又有瓷器被砸碎了,
这一碎也许就是60万。
满地的碎片,
正是出自德化最著名的白瓷。
而拿着锤子敲击的,
则是当地一位白瓷名家:
陈明良。
现在的他很是郁闷。
众所周知,中国人喜玉,
历朝历代对玉器的推崇,
使得其他工艺极或多或少,
会追求营造出玉的质感。
而德化白瓷,
就把这种追求发展到了巅峰。
▲图片来源:国家博物馆
▲图片来源:国家博物馆 它的温润细腻,
以及对细节的极度掌控,
是其他瓷器望尘莫及的。
比如《贵妃醉酒》,
你能相信全部都是瓷器烧制吗?
▲图片来源:国家博物馆
▲图片来源:CCTV-7《乡土》
小到贵妃衣服上的褶皱镂空
都极尽逼真,
让不少初次见到的人大呼“上当”!
但如果这样你就觉得厉害,
那说明看的还是太少。
赖礼同大师的作品《山鬼》,
更堪称惊艳众人。
▲图片来源:CCTV-4《流行无限》
初次看到时,
很多人以为少女身上的毛巾,
是为了遮挡灰尘。
毕竟再怎么看,
这也就是一块普通的毛巾。
然而真相是
这件衣服也是烧制出来的瓷器!
因过于逼真,
还发生过保姆打算拿下来洗一洗,
结果给掰断的窘事。
这就是德化白瓷,温润细腻,如脂似玉。大到人物形象刻画,小到衣纹线条走向,远到人物眼神变化,近到配饰细纹处理,无不追求极致。
也因此法国才把它尊称为“中国白“,过去更是有”一笼白瓷一箱银“的说法。
陈明良如今更多时候追求神似,
而非单单是形似。
也正因为他的境界,
陶瓷博物馆才特意找他帮忙,
复刻一件《渡海达摩》。
正是这件事让他背上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渡海达摩》是明代白瓷大家,
何朝宗的作品原作在香港
拍卖出万港币的天价,
只是如今不知所踪。
更重要的是,
何朝宗是陈明良的偶像。
何朝宗传世作品皆是珍品,但量极少。
因为他觉得不满意的作品,
要么不烧,要么烧了就砸。
陈明良如今的习惯:
稍有瑕疵就砸碎重做,正是跟何朝宗学的。
开篇提到的“劈里啪啦”声,
正是他把不满意的达摩像全都砸了。
同时他还砸掉一个,
别人花60万请他烧制的观音像。
因为不起眼处有一个裂缝,
这已是他砸的第8个观音像。
被砸掉的几个达摩像,
已经是从几十个瓷胎中,
挑选出来的上等货,
如今一个都没留下,
他自然非常失落。
但也只能重新再做一批。
白瓷制作流程和其他瓷器大同小异,
笼统概括起来无非是:
调瓷土、塑形、施釉、入窑几个步骤。
决定性的差异在于几个细节,
首先是上好的瓷土原料。
德化山多、水多、矿产丰富,
尤其白瓷的原料,堪称全国最好。
从山上流下的水,
成为了捣碎矿石的动力来源,
这样砸碎的石料细腻均匀,
出来的泥可塑性极好。
德化有一个岁的古代龙窑还在烧瓷。这就是月记窑,被称为古代瓷窑活标本。由山脚通到山腰,长达46米,每月只烧一次,一次能烧2万件瓷器,需要30吨木材。
这里保留下来的古法柴烧,是瓷器匠人的无价之宝。
▲图片来源:CCTV-10《中华揭秘》
当然,为了保护环境和方便,
如今匠人们大都用自动控温的炉窑,
陈明良也不例外。
此时他正将新做好的达摩像,
放入窑中准备烧瓷。
这一烧就是整整三天。
终于等到开窑这一天,
大家忐忑不安地将作品拉出来,
但还没来得及细看,
一个徒弟脚下一滑,
直接撞倒了瓷器支撑架,
刚出窑的达摩像,
碎的碎,刮的刮,毁的毁,
一个不剩。
可又能如何,
陈明良只得准备再做一批。
其实换个角度看,
这种多次返工重做,
正是一名匠人的匠心体现。
当初赖礼同的《吉祥花瓶》,
初次参展,惊艳全场,
大家都不相信这么逼真生动的菊花,
居然是瓷器烧制出来的。
最后这件作品被故宫博物院收藏。要知道故宫向来高要求,毕竟它曾经是皇宫,天下最好的技术做出来的东西都在里面,而且各个是古董宝贝。
能被收藏的现代工艺做出来的作品,就是凤毛麟角。
赖礼同的《吉祥花瓶》经过了故宫文物部、宫廷部、考古部,三部共审,一致同意入宫。
这被众人赞叹为绝活的背后,
是他无数次的失败与尝试。
单说那些菊花瓣,
需要先一根根做成花丝状,
等湿度适合的时候放上去,
太干会断,太湿无法固定造型。
制作的过程中,
掉的比粘的多是常事,
就是凭借着耐心和技术,
不厌其烦,一遍遍的做,
才换来让故宫博物院赞叹的艺术品。
陈明良去自己的藏屋呆了许久,这里有着他收藏的多件瓷器,从唐到近代,赚到的钱基本都被他花在这上面。每次遇到瓶颈,他都会来这里看看。
这些古瓷给他带来了无数灵感和启发。任何手艺一定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谈创新,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几天后陈明良工作室的炉窑再次开了,
数个达摩像中,
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满意的,
激动地喊着:千窑得一宝啊!
他再三检查后才交给博物馆。
直到专家们看过,
都觉得这就是何朝宗的作品后,
他才松了一口气:
这样,应该对得起自己的前辈了吧。
匠人喜静,
因为每门手艺都需要静心打磨,
瓷匠更是如此。
瓷器是不会骗人的,
就如我们的人生,
用了多少心血,偷了多少懒,
在出窑时一切都会见分晓。
-END-
更多精彩内容:
大师陈明良:博古通今寓艺于藏将传统做到极致就是创新匠心之城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