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涌金莲、三叶木通、钝药木瓜、瓜馥木……这些奇花异草,你见过吗?6月7日,记者来到位于德化县葛坑镇富地村一个近50亩的“富有奇”家庭农场,这个农场的主人名叫苏建营,因种植了多种“奇花异草”,成了远近闻名的“花心人”。
苏建营夫妻俩在基地里整理中药材贵州半朔苣苔
自学成才引进中草药种植
苏建营,今年49岁,德化人,从小生活在小山村里,对家乡的一草一木备感亲切。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偶然从《农村百事通》学习到了一些种植花卉苗木、中草药的知识,于是开始了他人生的“新旅途”。
年春,苏建营放弃了经营多年的音像生意,在自家百年老屋旁租了3亩地,从安徽阜阳市阜南县药材市场引进中草药“旱半夏”和“瓜蒌”种植,没想到当年雨水多,成片的旱半夏烂在地里。那一年,苏建营投资的3万多元血本无归……
次年,苏建营又引进了毫菊、牡丹、白芍等多个品种中药材。由于缺乏种植技术、种子质量等问题,成活率极低,根本不够成本;有的种植成功了,却因不能安全过冬而损失惨重。“权当交学费,从此再也不敢盲目引进品种,而是从书本上、网上查阅更多资料,向园林专家请教,希望能多提高自己的种植水平。”苏建营说。
造型奇特的崖豆盆景
专家引路建生态家庭农场
“这是什么茶,甜甜的真好喝。”几位外地来的朋友在家庭农场里品着特制的茶叶,不时发出赞叹。“这是多穗石柯,是很好的药茶、养生茶。”苏建营介绍。他告诉记者,在经历几年的种植失败后,年,他试着种一些本地品种,特别是多穗石柯。只要一有空,他就往深山里钻,四处收集母本,培育种苗。
“也是专家的一句话让我重拾信心。”苏建营说,经过苦心经营,农场有了起色,吸引了一些专家到他的农场考察。农场里的多穗石柯苗长势良好,泉州市林业局一专家对此大为赞赏,告诉苏建营这是好东西,市场前景看好,可大力发展,形成产业。听了专家的指点,苏建营下定决心,专注于多穗石柯的培育,如今已种植近20亩,年制成多穗石柯药茶30多公斤,精品每公斤售价多元。
“当然,这得益于德化的生态好,德化原生态中药材发展前景广阔。”苏建营说,去年秋天,他到山上寻找中药材,无意中发现了一株广东蛇葡萄攀附在一株大树上,高有20多米,结满拇指大的果子。起初,他并不懂,把图片发给专家鉴定。专家说是广东蛇葡萄,那么大的果子很少见,植物全株可入药,是很好的中药材。于是今年2月,苏建营着手进行剪枝扦插,培育种苗。
苏建营向游客介绍地涌金莲
扩大规模打造药材实践基地
走在农场的小道上,贵州半朔苣苔、鹅毛玉凤花、长叶铁角蕨、连翘……百余种奇花异草一一映入眼帘,让人应接不暇。“这叫地涌金莲,花期可达天。”苏建营说。在农场的荷花池旁,两株地涌金莲高约1.5米,主干上盛开着直径达20厘米的金黄色花朵,20多个花瓣将花心环抱,犹如从地面涌出的金莲,硕大、奇美,经常引来游客驻足欣赏。
“地涌金莲,号称佛教圣花,佛教中因莲花‘出尘离染’备受尊崇。”苏建营说,年他从江苏引进3株,当时植株才拇指那么大,经过8年的培育和分蘖种植,如今已达近千株,吸引众多外地客商前来订购。“地涌金莲全身是宝,不但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其茎还可做成蜜饯或腌菜,也是一道不错的美食。”苏建营赞道。
“目前农场的中药材母本园已初步形成,厦门、泉州等地高校的师生经常来开展科学研究,推广中草药和名贵花木的种植技术。”苏建营说接下来他将扩大规模,增加名贵花木的种植面积,同时还会种本地特色的中药材,丰富农场的内涵。他准备将农场打造成当地一处重要的中药材实践基地。(记者陈小芬通讯员李宏图林婉清许华森文/图)
来源:东南早报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