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大城关托起教育大发展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德化“大城关”格局愈加凸显。如今,全县94%的学生聚集在城区就读,城乡教育“一头大、一头小”明显,城区学位容量不足,农村办学规模萎缩。如何兼顾两头,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化、城乡一体化发展?

近日,记者在县教育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县结合区域实际,坚持旧城改造“能扩尽扩”和新区建设“能建先建”的原则,大力实施城区学校扩容提质工程,并创造性实施“城区龙头校+城郊薄弱校+农村教学点”的“小片区管理”新模式,积极探索大城关背景下统筹城乡教育资源、促进优质均衡发展的路径与对策,让每个孩子都享有优质而公平的教育。

在城东实验小学,放学的学生沐浴在阳光下。

扩容提质工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今年9月,德化县城东实验小学扩建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在新校区,记者看到学生们正在崭新的教室学习,每间教室都采用标准化设计,宽敞明亮,并配置全新的多媒体设备。

据悉,此次学校扩建工程总用地面积1.5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1万平方米,共扩建两栋教学楼,并配备了舞蹈室、美术室、实验室、电脑室、图书馆和报告厅等功能室。

“我们学校扩建工程设计36个教学班,容纳学位个,新教学楼设施配备齐全,全部实施数据化管理。现在,学校正乘着创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的东风,实施‘双自主发展’教育,努力打造师生热爱的学校。”德化县城东实验小学副校长赖劲松介绍,该教学楼的扩建缓解了城东片区居民子女入学难问题。

随着德化“大城关”战略深入实施,学生增速较快,城区学校校舍容量不足,“大校额”“大班额”现象突出。为此,我县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列为全县“七大提升行动”之社会民生的重要内容,大力实施扩容提质工程。

“大量乡镇人口涌入城区,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追求给我们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带来动力,我们只有利用好手中的权力,才能造福一方百姓。”县教育局副局长杨奇成说,近两年来,我县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强力推进32个教育项目建设,努力在实现“有学上”“上好学”的基础上,提升办学质量,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截至目前,我县共新、改、扩建完成中小学、幼儿园12所,新增校舍面积7万多平方米、学位多个。到年底,我县新、改、扩建的32所中小学、幼儿园将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可新增学位2万多个,将有效解决城区居民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难的问题,极大缓解城区学位紧缺的压力。

在尚思小学陶吧,老师教学生手拉坯。

打造办学特色深化教育内涵发展

硬件条件的提升并不能代表办学水平的提升,更不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全部内容。我县教育人铭记这一要义,通过发挥学校办学自主权,打造学校办学特色,推进教育内涵发展。

近年来,德化县第三实验小学在原来开设兴趣活动课的基础上,完善特色校本选修课体系,保留了柔道、摔跤、舞蹈、乒乓球、书法、陶艺等特色活动,新开设葫芦丝、围棋、象棋、朗诵演讲、古诗词读写等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有一定实践性的课程,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在尚思小学偌大的“陶吧”里,“祝福墙”上挂着学生手工制作的陶片。每天下午,这里都会有专职教师教学生学习制陶。该校还将瓷歌、瓷舞、瓷操、瓷塑等陶瓷元素融入学校课程;连续七届举办校园现场陶艺比赛,与实验幼儿园、德化六中一起编辑出版了4册幼、小、中《陶瓷》乡土教育读本;邀请工艺美术大师进校园、进课堂、传技艺、带徒弟,推动陶瓷教育发展。

浔中中心小学则通过构建“闽南文化大观园”,吸纳了杨梅的刻纸、美湖的木偶戏、德化的灯谜以及南音等元素,让学生记得住“乡愁”,看得见远方。

“‘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不是我们总结工作时措辞的点缀,而是每一所学校都结合自己的校情、区情,从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角度考量,进而作出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县教育局局长黄文和说,在人口高度集中的德化县城,优秀的乡土文化面临断层甚至消亡的危机,教育人必须以传承优秀文化为使命,推动学校实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

创新片区管理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化

面对高度城镇化及“一头大、一头小”的教育布局,我县结合区域实践,不断探索,从“小片区管理”入手,从全新的视角诠释了大城关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与内涵,推动全县教育优质均衡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了基础教育城乡高位均衡发展的“德化经验”。

如何让不能进城的孩子也一样享受优质而公平的教育?小片区管理模式让农村教师和学生看到了希望。据黄文和介绍,我县从年秋季开始实施“小片区管理”,将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分为4个初中小片区、6个小学小片区,建立“三五三”管理机制,在师资培训、教学管理、资源开发、量化考评等方面统一管理、统一安排,形成了区域教育发展的“区块链”。

建立三项管理制度:片区统一制订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制订片区管理章程,统一课堂教学要求、质量监测评价和教师考评;统一片区文化建设,挖掘片区乡土资源,创建“一片一品”的特色文化。

构建五个工作平台:管理互诊平台。实现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反馈;教师帮扶平台。发挥龙头校师资优势,通过送教、走教实现校际师资均衡;质量监测平台。定期抽查片区内各校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学生互动平台。设立艺术节、体育节为城乡学生搭建活动与学习成果交流展示平台;家校互动平台。片区内龙头校管理者参加各成员校家长会,加强家校互动。

实施三项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片区龙头校校长负责制,分校隶属龙头校管理;财务体制改革,实行龙头校宏观把控,每年定期进行经费预算;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全县实行教师总量调控,各片区龙头校提出配置方案,实行竞争上岗,突破传统体制障碍。

这一系列改革,让与优质学校德化三中同属一个片区的雷峰中学受益良多。无论是师资还是设备,德化三中都会给予雷峰中学支持,保证帮扶学校开全、开足课程。“通过推进小片区管理,城区学校反哺农村学校,农村学生共享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助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雷峰中学校长郭光阳告诉记者。

为了激发片区内学校的活力,县教育局实行小片区管理捆绑考核,以城区学校的优势弥补农村学校的劣势,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办学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五年来,我县共有多位教师在片区内交流、轮岗,优化了片区内教师结构,同时开展片区教师教学与技能竞赛、送教下乡和精品课巡回教学及“四项教育”“四项交流”等活动,促进了城乡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管理、教科研方面的互动共享。(图文:许华森周锦辉刘秀钏)

来源:《瓷都德化》

赞赏

长按







































最新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最有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huazx.com/dhxxw/47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