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的品种有青花瓷、白瓷、彩瓷等
7月21日讯(东南早报记者陈小芬吴嘉晓实习生李思仪通讯员林婉清徐艺星文/图)德化,世界陶瓷之都。在德化,处处都能看见和陶瓷有关的东西。近日,记者在德化县城宝美村的宝山路见到一栋三层古厝。古厝特别之处除了是土木结构外,更惊艳的是房屋内外的墙都是黄土砌成,而土墙布满了碎瓷片,碎瓷片有青花瓷、白瓷、灰瓷、彩瓷等各个年代的陶瓷,可谓见证德化千年陶瓷史。
归侨的陶瓷世家就地取材建大厝
古厝位于宝山路1号,建于年,历经三年建成,是马来西亚归侨、德化人苏荣华建造的。因坐落在德化凤翥山麓,主人为它取名为“凤翥楼”。古厝后面是德化的屈斗宫古窑址、祖龙宫、程田寺古街。程田寺古街是条千年古街,始建于唐末宋初,原名“陶瓷街”,是德化近代瓷业中心之一,系诸多名家制瓷学艺之所,曾是三明、大田、永泰通往永春、仙游、莆田等地的商货中转站,更是德化陶瓷运往泉州刺桐港,通向东南亚、欧美等海外国家的最主要商品集结地。
现如今住在古厝的是苏家后人。68岁的苏文聪是原来德化红旗瓷厂的高级窑炉师。和德化众多家族一样,他们祖辈也以陶瓷为生。苏文聪说,他的祖父在程田寺古街做陶瓷彩绘,年携家人到马来西亚,以种植橡胶为生。年,父亲苏荣华回国结婚,并在程田寺老街创办陶瓷行,经销德化陶瓷,产品除了销往邻近县市区外,还远销东南亚地区。年,父亲在海外胞弟等亲眷资助下,在古街边购置土地建大厝。
古厝墙上泥土夹杂着各类碎瓷片
“父亲他们就地取材,泥土来自河道等周边,砌起古厝的墙,这些泥土都夹杂着各类碎瓷片。”苏文聪说,占地面积多平方米“凤翥楼”具有德化“戴云山筑”古民居的建筑特色,房屋除了柱子、梁、门窗是木头外,墙都是夹杂着碎瓷片的黄土堆砌成的,墙体总高度8米多,为了防水,最下面一米左右由石头堆砌,墙厚50-55厘米。因有人居住,如今的老厝二层和三层内外土墙都做了粉刷,只有最底层的内外墙仍为夹杂瓷片的黄土墙。
墙上瓷片越千年现存完好古民居
抚摸着夹杂瓷片的黄土墙,指尖好像带有那来自遥远窑火的余温,碎瓷片有瓷瓶、瓷碗、瓷碟、装陶瓷的匣钵、烧陶瓷的窑砖等,瓷的品种有青花瓷、白瓷、彩瓷等,各个年代的碎瓷片都有,可谓跨越德化千年陶瓷史。
古厝墙上泥土夹杂着各类碎瓷片
德化县侨史协会秘书长王金镭告诉记者,十来年前,著名学者、收藏家马未都到访德化,当他来到宝山路遇见一座房子布满碎瓷片的墙体时,惊讶万分,安安静静观察一个多小时,并赞叹道“这墙,太有意思了”。
“今年2月,德化县侨联在做侨史文化调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