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倾心中国白
——记德化给我的惊艳
文.蔡承晓
遇上茶或是与茶相关的事物,不得不承认我是花心的,完全没有免疫力,但,喜新不厌旧。
这不,对德化白瓷一见倾心了。
从景德镇精选回的各种宝贝还在对望着,扒花粉彩的杯子、玲珑瓷的盖碗、粉彩精工手绘的童趣杯套组、青花瓷的小壶、珐琅彩的仿雍正古瓷,还有,各种影青的水杯等等
手中紧紧握着的却是德化带回的一只羊脂玉的素白心经杯,心被好温润的白暖着。。。
想想之前真有些对不起德化,曾在课堂上不止一次地说着德化的“坏话”:中国三大瓷都——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山东淄博,景德镇代表了中国陶瓷艺术的最高境界。虽然建国后中南海定制的一批国礼用瓷便是产在德化,因图案是梅花和毛主席语录,又称“毛瓷”,这可以说极大肯定了德化瓷的地位,但瓷胎灰白、贴画匠气,总不如景德镇的瓷光华夺目,德化瓷知名度不太高,主要以生产生活瓷为主。说这话也是因为朋友早年送了我一套毛瓷,当古董收着,出自中南海,总该是高级品了,但怎么也看不出高级感来。
德化以生产生活瓷为主,这话说得虽不错,但终于有缘走进德化,有缘见识德化瓷的各种经典,才深觉自己的见识浅薄。不深入实地就根本没有发言权,我,妄言了。
惊艳的陶瓷雕塑
到了德化,第一个想的就是参观德化陶瓷博物馆。
广场正中树着一个高大的人物雕像,必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有建树的专业大咖,我竟不认识。这是瓷圣何朝宗,明万历至嘉靖年间人,早年追随父辈在民间寺庙雕塑佛像,对佛教造像颇有研究。后来,他的陶瓷雕塑吸收了泥塑、木雕和石刻造像的各种技法,独成“何派”艺术,其精湛达到世界瓷坛的艺术高峰,堪称世界立体艺术的标杆。
据说,何朝宗对瓷塑艺术的追求达到痴迷的程度,对自己的作品要求非常严格,非得意之作绝不轻易烧制,烧好后的作品也常放在门口,让路人品评鉴赏,但凡有一人批评不好是砸碎重来,这份匠心怕是今世难寻一人了。他的作品以对观音、如来、达摩、文昌等宗教人物居多,尤以观音最有代表性,何朝宗又名何来,故他的观音作品被誉为“何来观音”。似乎各种美丽的词藻都难以描述他的观音瓷塑之美,唯借一诗的评价来相像感受一下他的作品吧“除非观音离南海,何来大士现真身。”
一代瓷雕宗师自是精湛艺术的开创者,后辈名家辈出,各种瓷雕精品惊艳于世。
走进展馆一饱眼福吧。
观音等佛像因衣饰线条及瓷的精美质感表现,似飘然而来随时又要腾云而去,注目看去,各种雕像似乎都在对着我微笑,又有的呈悲悯庄严之态,这是承何派先祖的技艺,采用了“吴带当风”的线条,将衣服的质地轻薄或厚重之感都真切的刻画了出来,而衣纹的走向,又巧妙地展现了体态身姿,展现出不同形象的气质风格,面部“开脸”更是雕塑的重中之重,开眼大多没挖瞳孔,却意蕴无穷,所以不管从哪处角度看,似乎都在凝视着你,
各种花团锦簇的花篮竟比真实的花还要娇美,色泽艳丽且有鲜润之色,最绝的是视觉竟带给我花的鲜灵之感,似能掐出汁液,而这样的一大篮花却不敢轻易采摘,总觉得轻轻一碰便会落花满地。让我发愁的是,瓷是脆性的,这样精美的瓷雕就算我再爱,可怎么往家搬呢!
这边正垂涎着,那边又传来赞叹声。一艘大船似正要迎风破浪而来,鼓满了帆,定睛一看,这帆可不是绢麻织物组成,却也是瓷质的,薄薄一大片同样是瓷质的细桅杆撑着,密布着网眼,虽是收放自如的样子,却精致到不敢弹指。
与德化的缘份尚浅,不得机会看到整个瓷雕的工艺流程,于是我怎么也想不明白的是,纵有能工巧匠之妙手,挂釉、入窑、烧制再取出、运输,怎么能保证这些精品的完美无损呢?
入心的德化中国白
雕塑我是不敢下手了,精美的茶具我怎么能放过呢?
带着兴奋冲进陶瓷城,立时就被各种白润的品茗杯吸引。一一把玩,拿起放下间各种都让人爱不释手。同类的东西价格差异却也是蛮大的,以一只小小的三才杯为例,都是素白的同规格同形制,价格却几十到几百,相差十倍。放在一起细看便一目了然。好看的白,不清冷、不轻飘,而是发散着暖暖的光华,如和阗羊脂玉一般温润细腻,透过指尖的敏感传递出凝脂一般的细滑,我最走心的都是没有上釉的杯子,白润洁净、致密细腻,忍不住一直摩挲着。
这样的白,纯素就好,或者细腻的工笔简洁清雅的绘图就最搭了。于是,各种品茗杯、三才杯,单品、套品,挑得兴奋不已。
“白”是德化陶瓷最显著的特点。这和当地出品的优质高岭土有极大的关系。含铁钛等杂质成分少,且高硅低铝、含钾高,是我国最细腻最洁白的瓷土了,这样的原料烧出的成品瓷有着“世界白瓷之母”之称,其白,似足羊脂玉,又称“象牙白”、“猪油白”、“鹅绒白”等。
说到瓷,人人都称道景德镇。但历史的真实却是:宋元朝代,德化瓷成为“海上丝绸这路”的主要输出商品,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地,德化,是中国古代陶瓷外销史上最早大量外销的中国陶瓷产区。马可波罗带回意大利的“”德化窑青白釉四系罐如今珍藏在威尼斯圣马可教堂,成为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件到达欧洲的中国瓷器。明代,德化瓷工艺无论从造型还是釉色都上了新境界,尤其白瓷,瓷质细密、胎釉纯白,独领风骚,被法国人誉为“中国白”,有“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之说。至清代,德化的匠师将德化窑的烧制技艺传遍省内外及台湾地区,青花瓷成为主流,窑址遍布,盛况一时无两,“一笼白瓷一笼银”,外销也达到了鼎盛。
小心拿捏的薄胎
十数年上课讲瓷器时念叨的好瓷十二字精髓“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薄如纸”,如今在德化才算真正体会。
秘书长推荐了许氏正泰,说是代表德化瓷的最高水准。
若非推荐,长长一条街还真未必能有缘走进这家店,店面不算大,色彩也不算亮丽,黑色底调越发衬出了白瓷的素净柔美,却是精品荟萃之地,与别家不同的是,这里无一大路货。
再次被那些衣袂飘飘的观音雕塑折服。注目佛像许久,似彼此看到了心里,强忍着把他请回家的念头,生怕一个不小心,弄坏弄脏亵渎了神佛,这敬畏之心绝不仅仅是因为佛像,更多一点是对雕塑艺术的折服。
于是,另一种特色吸引了我——薄胎,来之前就听说了这一品牌的薄胎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仅0.28毫米。柜台的设计是把灯安在货架每层搁板的底部的,各种瓷器摆在上面,透光率极好,不夸张地说,比好多床头灯还亮,且这种亮透过润白的瓷是很柔和的亮。
拿在手中,活脱脱似蛋壳,不敢用力。其实薄胎在德化的许多店都可见到,价位比一般的德化白瓷要高,不用说,这工艺就是很考较功夫的嘛。可许氏的薄胎不仅更薄,重要的薄而圆润光洁,没有一丝拉坯的纹路,也无一点杂质或颗粒感,柔和温暖、洁净无暇。
德化瓷石是一种天然混好的石英、高岭、绢云母的三元矿物系统,胎中的氧化钾含量可达6%以上,摄氏度烧成后玻璃相较多,故瓷胎致密无吸水性、透光性好,无论施釉或不施釉都不影响使用,制在茶具更有藏香纳气之效。
看看一只小杯四位数的高价,看看许氏出品的的精美绝伦,忍了数忍,咬了咬牙,出手!
我带回的不仅仅是泡茶的器具,一只盖碗春夏秋冬一套四个杯子,带回的是德化瓷的最经典代表,带回的是德化给我的惊艳,带回的是对德化更多的念想和期待。
德化,从此日后的旅行地图又加了必停的一站。
喜欢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