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年很短
它只是历史的一瞬
66年很长
它见证了师大的不朽奇迹
师大的历史无须赘述,但它需要我们的铭记与传承。66年,在凝固了半个多世纪的墨迹后,师大的精神仍然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今天,载着庄重的使命感,内心深处那隐隐跃动的情愫在呐喊:师大,生日快乐。师大,我们爱您!
史书脉络
?山东师范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她历史悠久,文脉深厚,远可追溯到发轫于年山东大学堂内的师范馆。
年,师范馆从山东大学堂分出,成立山东师范学堂; 年,山东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成立; 年1月,学校改建为山东省立师范学院;济南解放后,部分并入华东大学教育学院。
▲建校初期位于济南经三纬六路的校门
?年10月,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和山东省行政干校的基础上组建山东师范学院,系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本科高校。
▲年,第一任院长田珮之在开学典礼上讲话
▲建校初期位于济南营盘街的校门
▲年的学校办公楼
▲50年代初,师生用苇箔搭起的礼堂兼餐厅
?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原齐鲁大学(年建校)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同时并入。
▲物理系学生做科学研究
▲化学系学生进行土壤肥份分析实验
▲第一届史地系毕业生合影
?年,学校体育系、艺术系分离出去,独立建成山东体育学院、山东艺术专科学校(现山东艺术学院前身);
年5月4日,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在济南珍珠泉礼堂参观了学校科研成果展。
?年9月,学校机关及中文、历史、外语、数学、地理、生物、体育、艺术8个系迁到聊城办学;
年4月,学校机关及大部分系部迁回济南;同时筹建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聊城大学前身),同年11月正式成立。
?年3月,学校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高等学校,同年8月,学校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北院老校门
?年11月,学校被山东省委省政府列为“工程”重点建设学校; 年4月,山东省化工学校并入;
年6月,学校成立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年9月,迁往青州办学);
年11月,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重点建设的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
▲山东师范大学建校60周年大会
?年3月,学校被确定为教育部和山东省共建高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齐全、办学层次较高、办学条件较好的综合性高等师范院校,成为山东省属高校的排头兵,进入全国师范院校的先进行列;
年,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湖校区图书馆正式开馆。
师文心语
学科建设
现有25个学院,83个本科专业,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覆盖十大学科门类,学科、专业学位数量居省属高校前列。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22个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其中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1个。年,据美国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统计,化学、植物与动物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在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年)中,18个学科参评,11个学科进入前50%,是山东省属高校最好成绩。目前,有全日制学生人,其中研究生人、留学生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人。
学校成立基础教育集团,附属中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小学是省级规范化学校或示范学校。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是年经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年迁址青州市办学,现有学生人,教职工人,开设43个本专科专业,培养7届毕业生余人,赢得良好社会声誉。
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7名,其中专任教师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正高级职称人、副高级职称人,博士生导师人。有3名双聘院士。11人次入选全国“万人计划”第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全国“四个一批”人才(理论界),首席科学家,国家杰青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荣誉称号,8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6次当选全国党代会代表,5人12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4人9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学校领导连续四届当选山东省委委员。1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1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学科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先后12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入选国家优青。27人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教学成果
承担教育部“质量工程”全部类别项目,4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4项,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6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项。是全省最早承担“国培计划”的高校,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首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荣誉称号。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科研实力
“十一五”以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余项,其中主持承担国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余项。年,成为“”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1个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获得山东省社科重大成果奖4项、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鲁迅文学奖1项,以及“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山东省自然科学最高奖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余项。主办6种学术期刊。学校获全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交流合作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单位,与21个国家和地区的所院校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有本专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1个。在韩国、肯尼亚、美国、巴西合作建设孔子学院4所,是全国省属高校和师范院校合建孔子学院最多的高校之一。
教育特色
已建立起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等教育类型齐全的完整教育体系,形成从培养教育学学士、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研究一体化的教育理论人才培养体系,是全省同时拥有这2个培养体系的唯一高校。是山东省高等院校教师教育联盟牵头单位。教育理论研究与应用方面成果显著,获奖总数居省属高校首位。体现教师教育特点和优势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填补山东省空白。
木雕鎏金
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美誉的齐鲁大地,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源头,具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成长在这片文化沃土上的山东师范大学,传承齐鲁文化,培育优秀人才,熔铸了“尊贤尚功、奋发有为”的校园精神,形成了“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和“爱国爱校,为人师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彰显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校训
“博学笃行,弘德明志”
“弘德”出自东晋常璩撰《华阳国志》中卷十(下):“恢弘德教,养廉免耻。”“思弘德化,思弘德教。”《隋书》卷七七《隐逸传》中《徐则传》中有“人能弘德,道不虚行”一语。“弘德”意谓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国。“为政以德”是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核心。以德立身、以德立国是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基本精神。“德主刑辅”是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主要表现形式。 “明志”出自三国诸葛亮撰《戒子训》:“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明志”意谓表明志向,树立理想。理想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只有理想远大,目标明确,才能积极进取,自强不息。校训把“明志”作为第二条,旨在强调理想,体现着学校注重理想信念教育,激励广大师生员工为实现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追求。“博学”,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博学”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猎取,同时“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阔的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校训把“博学”作为第三条,旨在强调学识,体现着学校重视学识渊博,倡导追求新知,激励探索真理。通过广泛学习,达到宽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基础知识,娴熟的基本技能,文理兼容,百科俱收。 “笃行”与“博学”同一出处。意谓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道德、理想与学识,最终都要通过实践来检验,都要通过实践去落实。只有具有明确的道德目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渊博的学识,才能真正做到“笃行”。校训把“笃行”作为最后一条,旨在强调实践,体现着学校倡导实践理性,注重知行合一。
校徽
校徽的主体部分由学校英文名称(ShandongNormalUniversity)首写字母构成。以此三字母作为师大标志的基本语言符号,信息传达明确、一目了然。字母“N”采用鲜明的红色,打破了造型左右对称的结构,产生一定的变化,规矩而不呆板。三个字母组合在一起像一本打开的书。上方红色的烛光形象征着教师教书育人,寓意用知识照亮学生的心灵。烛光形还可看作一个水滴,象征着对学生的培育和知识的传授,以此图形传达出山师大的文化内涵和底蕴。
标志的造型语言采用规整的几何形与饱满的有机形相结合,各种造型因素的构成、组合均严格、规范。以此设计风格表达出学校科学严谨的治学、办校态度。此标志的色彩选用红蓝二色。蓝色代表智慧、深邃,象征学校师生在教学、科研方面的能力与成就;红色代表热情、生气勃勃,象征着山师大永远充满活力与希望。
今昔对比
猛戳这里↓
看山师今昔对比照
你好,我叫山东师范大学,这是我小时候的照片。
(点一下题目就能看哦↑)
66年时光匆匆,66年岁月飞逝,往日已成为历史,而那段历史似乎也凝聚了我们全部的感情。
时过境迁,她却仍然站在离我们最近的地方,在千佛山下,在长清湖畔。
千佛山脚下的四季
是春日迷蒙淅沥的小雨
是引人沉醉的樱花盛景
是满地金黄与火红相映衬的落叶
是冬日伴有清脆响声的雪景
在清晨,在傍晚
那泉伴着音乐
洒向我们的心间
回望还有那年岁久远的毛主席雕像
这些都是我们一起走过的千佛山
长清湖畔的变化
是一幢幢曾黯然失色的空地上
那带着几代人梦想拔地而起的教学楼群
一阵秋风吹来
我嗅到了这地方
温柔而热切的新生气息
青青依依的垂柳
伴着书声琅琅的学子
这是我们曾经一起走过的长清湖
我还记得春末夏初
途经天地书声前的孔子像
凝视明心湖畔广场上的这片天地
顺着时间的轴线,纵览师大的昔日与今朝,会是另一番感触,会是一份不一样的敬重与仰慕。
亭边柳树立着,叶子缓缓飘摇,师大如画。她不动声色地承接了岁月,软软的摇啊摇,晃得这66年时光好似一个柔柔的孩童,仍如新生般热切渴望成长。
记忆与未来永远是她成长的理由
亲爱的师大
我们饱含泪水
我们爱意深沉
今天
山师66岁了
……
我好像还依稀记得你小时候的模样
你好,我叫山东师范大学,这是我小时候的照片。
(↑点击上方题目看山师今昔对比照↑)
我的山师
祝你生日快乐
魏 杰文字
杜星辰后期
刘长伦张森森摄影
史红颜杜星辰编辑
转载请注明出处
部分材料、照片来源于网络
资料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南宁治疗白癜风医院小儿白癜风患者能不能服用丹芪偏瘫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