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八中全景近日,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授予德化八中为“福建省行知实验学校”,并举行授牌仪式。这一荣誉的获得,都是学校始终坚持“传承、创新、改革、提升”的工作方针,秉承“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夯实基础、多元发展”办学理念,遵循“办现代教育、育合格人才、创特色名校”办学思路,立足城东办教育,服务县域促发展,努力打造有质量、有内涵、有特色、有品位的“四有”好学校的结果。德化八中,前身是创办于年的德化浔中中学。年开始高中办学;年7月,与德化五中进行资源整合,迁至现址;年秋季,学校停止初中招生;年4月被省教育厅正式确认为“福建省三级达标高中”;年秋季,学校恢复初中办学,成为城东新区的一所完全中学。自年4月被确定为福建省三级达标高中后,德化八中进一步明确了达标创建整改工作的方向。一年来,学校以创建福建省二级达标高中和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为契机,全校师生怀揣梦想,扬帆再起航。□李宏图许华森德化八中与泉州培元中学结对企业家温素霞女士为优秀教师发放奖金加强队伍建设推进“名师工程”位于浔中镇浔北东路的德化八中,依山傍水,飞鸟迭出,光影斑驳,风景如画。只见功能齐全的综合大楼、翰墨飘香的教学大楼,科学现代的田径运动场,条件优越的学生公寓,窗明几净的环保食堂,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融为一体。“我们的校园更优美、文化气息更浓了,特别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师资水平不断提高。”德化八中校长陈文森介绍,学校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制定了《德化八中教师二次成长规划》《德化八中校本教研规章制度》《德化八中名师评选办法》等等规划与方案,通过积极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教学观摩、课改研讨、课题研究、课例分析与反思等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坚持集中培训与自我实践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已逐步构建具有自我特色的校本培训模式,用于构筑教师成长平台。同时,每学期各教研组制定了实施计划和集体备课活动安排,教研活动做到定时、定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教师有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教学反思和近两年的阶段性专业发展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历来重视名师、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使用工作,制定了《德化八中名师评选办法》,成立了“苏贤贵太极名师工作室”“李湘琳名师工作室”等名师工作室,大力推进“名师工程”,同时实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通过发挥名师、骨干的带头示范和引领,帮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学校为教师积极创设条件,多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深入实施远程培训、外派培训、集中培训等“培养培训计划”,促进了教师综合素质的增强和师能提高。经过几年培训,高中专任教师都能适应新课标要求并胜任本职工作。据了解,学校高中部现有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县级学科带头人5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县级骨干教师13人;市级教学名师1人,县级名教师3人,共26人。分布在9门学科,占15门学科的比率为60%,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发挥着示范带头和引领的作用。励志教育开展减压活动强化育人意识提高德育实效“我们学校特别重视学科渗透,课程育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分管学校德育工作的工会主席、校长助理连荣弼说,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德育课程设计,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中。结合校情,学校积极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年秋季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课题组负责人,学校副校长、教务处、学生处和教研部门负责人等组成课题组成员,开展《积极教育与质量提升行动研究》课题研究,通过积极教育行动研究,构建教师、家长、学生积极教育体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逐渐形成和发挥“积极教育”学校的导向和辐射作用。其中市级德育课题《中学生生命教育实践策略研究》和县级德育课题《互联网+时代中学德育工作现状调查及对策的研究》已于年暑假顺利结题。此外,学校通过体验感悟,活动育人,每学期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创新载体,实践育人,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每学年分年段至少安排一周时间,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研学实践,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共育合力,协同育人,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发挥社会力量。开展研学活动,开拓视野加快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学校积极推进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着力于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分管教学科研的副校长李火星介绍,教师踊跃投身于新课程实验,自觉将新课程理念融入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尽情展现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数据显示,届、届高中学生入学三年按时毕业率分别达96.59%、96.34%,两届按时毕业率平均达96.47%;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全科合格率分别达99.65%、99.02%,全科合格率平均达到99.34%,两届优良率分别达到85.05%、90.57%;两届本科上线率分别为56.22%、58.7%,两届本科上线率平均达57.46%。三年来,高中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共有人次获得县级以上奖励,其中有63人次分获国家、省、市级各类奖项。“数据的背后,实际上是学校结合实际情况,高度重视高中新课程实验改革的结果。”李火星说,学校制定了《德化八中高中新课程发展规划》《德化八中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德化八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及一系列有关课程开设计划、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案等。据了解,目前,各个学科均有科研课题,各课题组做到有课题申报表、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方案,有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活动记录,有检查落实,有结题报告等。近三年已结题32项,其中省级2个,市级4个,县级6个。目前在研的课题共有33个,其中省级3个,县级6个。90位高中专任教师,70人有课题研究项目。此外,近三年来高中教师在各级刊物上共发表论文90篇,其中CN级70篇。太极拳进课堂,课间展示“太极操”校外拓展活动彰显办学特色创教育新局面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一套“圆柔连贯,绵绵不断”的“太极操”,德化八中每天在课间操全面推广,一招一式,一张一弛,徐缓有度,轻似风摆杨柳,动如猛虎下山。“我校在狠抓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改革的同时,注重打造学校体育活动项目太极特色,深化校园内涵,制订学校太极特色规划,以特色创建为窗口,展现校园文化,体现精神面貌。”德化八中副书记李克胜说,自年8月,在苏贤贵老师获“杨式40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第一名和“海西武术大赛”杨式40式太极竞赛套路银奖后,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以此为契机,创建“太极拳特色”项目。目前,学校已出资编印《二十四式太极拳》等五本太极特色校本教材,体育教师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内利用体育课和课余时间教会学生《二十四式太极拳》,学校安排全校学生每周二、四课间操时间做太极拳,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性的学生太极拳赛事,分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赛和由班级、年段层层选拔的个人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太极比赛,扩大影响力。据苏贤贵老师介绍,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太极拳比赛屡获佳绩。据不完全统计,年至今,学校学生荣获太极项目市级金牌11枚,银牌13枚,铜牌5枚。“除了太极拳特色教育外,德化八中艺术教育也颇具特色。”李克胜说,学校利用地处瓷都的优越条件,设立以陶艺、陶笛、陶吧等艺术活动,还充分利用省级学科带头人李学军老师、中国陶瓷艺术名家涂金旺老师等艺术特长的师资,开展艺术教育教学活动,每年为高校培养了艺考本科生多人,实现了学生的高考梦。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心理辅导特色学校”、“福建省防灾减灾教育示范学校”、“福建省行知实验学校”、泉州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各级各类荣誉称号50多项。
来源:《瓷都德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