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前十里桂花香,喜迎知青返故乡。10月2日,曾经上山下乡插队德化县杨梅乡的八十余名老知青相聚相约,顶着烈日艳阳,一起来到他们阔别50多年的杨梅第二故乡,重温知青岁月,同叙乡情友情,共话新农村建设。
年,百余名十六七岁的泉州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号召,满怀豪情、背起行囊,到杨梅乡参加生产劳动,成为知识青年,这一待就是多年。这期间,他们和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把人生最美好最灿烂的青春年华留在了杨梅乡的田野和村庄。数年后,他们陆续返城,从此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忙碌着,一直到退休,很难聚上一面。国庆节后的第二天,正值国庆68周年华诞、党的十九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老知青们决定重返他们的第二故乡——杨梅乡:寻觅青春岁月,再现夕阳风采!
看到当年的知青回来了,老乡们纷纷上前紧紧握住双手,含泪凝望,激动难平。
知青参观展览馆,重温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的难忘经历。我们在这里也听到了不少当年的知青故事。
01
留够五块一
在德化,插队杨梅乡的泉州知青离家最远,从葛坑镇到泉州的车票钱是五块一角钱。因此,所有插队杨梅的知青平时不管怎么花钱,都必需攒够"五块一",才能于春节回家。
"上山下乡"时期,杨梅乡是全省四个未开通公路的公社之一,知青乘车只能步行到葛坑乘车,再从德化县城转车至泉州。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知青为了省钱,走路到数十公里外的赤水、德化或永春县城搭货车,人货混装,摔打至站。个别知青甚至走路两百公里回泉州老家。
02
德化"里",没天理
"戴云山,山连山,出门爬岭又下垵,上岭能摸月,下坡见龙王,对山能通话,见面要一天",这首歌谣是当时杨梅乡交通不便状况的真实写照。过去走山路的"里",在杨梅算来要长很多,知青们戏称德化"里"是"没天理"矣。
所有知青都记得,插队的第一天,从摇晃了十几个小时的车上下来后,他们没有停留,挑着行李,踉踉跄跄地跟着来迎接他们的农民们上山了。一条蜿蜒盘旋的山路往复延伸,却怎么也见不到房子,问那带队的老农还有多远,只道"快到了"、"没几里路了"。腰酸了,腿痛了,天上的星星在闪烁。再次问老乡,回答依然是"快到了"、"没几里路了"。饥饿、疲乏、失落、恐慌袭向每一个人,一些女知青哭了,掉队了……不久,知青们便炼就了走山路的本领,晚间在崎岖的山路上都能挑个百把斤健步如飞,更别说白天了。德化"里",没天理,早已成为过去的戏谈了。
03
脏与累的磨砺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杨梅乡的知青们学会了样样的农活,翻田劈岸、筑作田埂、耙地耕田、挑肥插秧、除草开荒、收割储粮……。而让泉州知青印像最深的则是收割和挑担了。
盛夏,该给水稻施肥了。当时,给水稻施的肥料主要是牛粪、家畜和人的粪便与草木灰混合搅拌而成,得用五个指头去抓捏,再一把把地用手查到烂泥田里水稻的根部。粪便的味道其臭无比不说,单说那手上不时抓到的稀便和蛆虫,便会令你手抖心颤!
再说挑担,经过锻炼,知青们的肩膀结茧强硬了,秋收时,每天天未亮就出工,中午"张罩"(带上装着米和菜的小锅,在地里搭灶煮饭)到山田里,经过一天的紧张收割、打谷,已经劳累不堪,可晚上还得忍饥挨饿挑着一两百斤的谷子回家。
高强度的劳动,不仅锻炼了知青的体魄,也练就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04
居住状况
"楼下住人,楼上放棺材"。插队住所里的这一幕,令许多插队知青至今记忆深刻!
村里上了年龄的老人,事先都会备好一副棺材,以备后事之用。为了避开女人、小孩和客人,一般都把棺木置于古厝里的厅后或僻静的楼层上。安村村后山格知青点位于山上,单独一栋房子,屋内竖立着好几口黑色的棺木,幸好男女知青众多,"阳气十足"。可当时的居住状况,至今尤让人唏嘘不已!
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岁月,让这批下乡知青从当年风华正茂的翩翩少年、婷婷少女变成了现在的白发翁妪。可岁月带走的是容颜,带不走的,却是对那片曾经洒下无数汗滴田野和村庄的无限眷恋和对知青朋友与杨梅老乡的深深思念!
知青们发动各方捐资修建的八公里长的"知青路"。
居住在当年扶枫林角落的"知青炮楼"。
当年的老房东见到熟悉的知青又回来了,亲切地拉着他的手。
含泪凝望,激动难平。
知青吃饭的地方。
女知青宿舍
男知青只能十几人挨在一起打通铺
注视着着当年的老马灯深情凝望!
一位老知青激动地说:今天,我们这些老知青们又回到阔别40多年的第二故乡,看到杨梅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父老乡亲衣着新潮,乡容村貌焕然一新。没有变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对知青的那份真挚的感情没有变。我们感到非常欣慰,由衷地感谢杨梅乡的父老乡亲。在此也要大声说:我们对杨梅乡的热爱之情永远不会变!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知青当年梦,依依故乡情。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知青已白头。但是,我们没有伤感,只有自豪感。我们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常回第二故乡看看,为杨梅乡的新农村建设出力,让杨梅乡变得更加美丽,让老乡变得更加富裕,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我们夕阳最后的光和热。
为迎接老知青们的到来,在宽阔的知青民宿前的场地上,杨梅乡政府特地召开了隆重热烈的"杨梅老知青,第二故乡行"茶叙会。
原西乾大队西乾小队知青向西乾村委会赠送书画。
泉州德化知青向杨梅乡文化站赠送书籍《知青岁月》、画册《我是知青》。
知青代表傅镛堃受福建省政协常委、福建澳门政协联谊会理事长吕联选先生之托向杨梅知青文化展览馆捐赠建设基金人民币二十万元。
知青表演精彩的文艺节目。
为这些曾在德化这片土地上
挥洒青春和热血的知青们赞一个!
来源:美篇振翼山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