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雷峰冬游模式品淮山泡温泉赏

雷峰镇李溪村千亩竹海苍翠葱郁

  在城里待久了,就想到乡间走走,感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那份闲适。在这个气温逐渐走低的初冬,已进入淮山丰收季又有着天然温泉资源的德化县雷峰镇,便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雷峰镇是德化东线“雷(雷峰)南(南埕)水(水口)”片区的门户,虽不如石牛九仙知名,但山秀水美,养在深闺,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雷峰镇积极对接德化县大旅游战略,结合“海西养生胜地”与戴云山脉旅游区建设,整合蕉溪温泉、潘祠福建山樱花、李溪竹海梯田、瑞坂畲族文化等资源,打造一条10公里“春看樱花、夏观竹海、秋赏稻浪、冬泡温泉”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从蕉溪村出发,沿潘祠村至李溪村、瑞坂村,沿途可泡温泉、品淮山,赏竹海梯田,漫步畲族古村……当地政府致力打造的这条乡村四季游线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泉州、厦门等周边城市游客慕名而来。冬季“泡汤”天然温泉打造养生胜地

从市区出发沿泉三高速往德化,窗外景色从四季常青至层林尽染、漫山红叶,那是山城德化才有的四季分明之景。下了高速走环城路,不足15分钟,就到了有“城郊第一村”之称的蕉溪村,即当地人口中有名的“温泉村”。

  露天的温泉泡池,周边绿树掩映,满足了隐密性要求,又别有一番情趣。

“人云源石始温泉,炎液流黄然不然,盥沐无劳烟火力,他年应继七汤传。”蕉溪境内,温泉资源储量丰富,水质优良,常年水温72℃—82℃、矿化度.7mg/l、pH值8.12、含氟量11mg/l,还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为含氟偏硅酸医疗矿水,属于小型的地热田温泉。水中所含的微量元素,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人体免疫力,对调整心血管疾病、治疗糖尿病、痛风、神经痛关节炎等均有一定效果。

在蕉溪村,随处可见“温泉”招牌,从村口的天润温泉度假村,到村子里的石马堡温泉园、古桥岛的户外温泉、村民自家简易搭建的温泉浴室……在雷峰镇、蕉溪村两级的重视下,当地温泉已从最初的简陋淋浴发展壮大为几个品牌温泉项目,并逐渐形成规模。

已是冬天,村子里依旧热闹。露天温泉泡池里,从德化、泉州、厦门等地慕名而来“泡汤”的游客,正享受着“温泉水滑洗凝脂”的轻松一刻;不远处的淮山养殖基地里,当地村民头戴斗笠,正弯腰埋头在地里挖淮山。

当地村民介绍,得益于天然优质温泉的滋养,蕉溪的淮山肉白、茎大、肉质松软,且产季特别长。每年中秋过后,蕉溪淮山率先上市,可以一直卖到第二年5月。为了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当地村委会组织淮山种植户成立专业合作社。正值丰收季,来到蕉溪泡完温泉,还可品尝到独具特色“淮山宴”。

罗浪故里近千亩山樱花绯红迎春

藏于深山的瑞坂畲族村

前不久,从蕉溪出发往瑞坂的10公里村道完成路面拓宽改造。结合蕉溪温泉、潘祠福建山樱花、李溪竹海梯田、瑞坂畲族文化等,一条10公里“春看樱花、夏观竹海、秋赏稻浪、冬泡温泉”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正呼之欲出。

潘祠村临溪客栈,颇有戴云山筑风格。

潘祠村,将作为这条精品线路的集散地,也是线路中最为浪漫的一站。蜿蜒的虎贲溪流经潘祠村,将形似乌龟、青蛇的两座山峰隔开,却巧妙地形成“龟蛇守大江”的奇观。从村口往里走,两侧近千亩山樱花形成花海。当地村民介绍,每逢阳春三月时,千亩绯红的山樱花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有如一抹红色云霞,吸引着不少人前来踏青拍照。

“浪漫潘祠”之名,美在樱花、小桥流水人家,还有它独特的海拔高度,雷峰镇镇长林亮国介绍,潘祠村村部所在地海拔米,“,正应了年轻时尚人士的数字恋爱”。正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中,潘祠从还原生态、文化植入、景观再造入手,先后对河道进行生态化整治,按照“戴云山筑”风格对学校、沿溪民房进行立面改造,修建漫水坝、景观亭、游步道、水车坊等,同时建设农业生态园,营造浪漫闲适的乡间慢生活。

其实,潘祠的浪漫远不止在此。

潘祠村是著名音乐家、开国大典军乐团总指挥罗浪的故里。罗浪幼年时就随父南渡马来西亚,少年时才再度回到家乡求学,后又奔赴延安参加革命,以音符为武器,致力无产阶级革命音乐事业。虽年少离家,但游子罗浪一直心系家乡,关心家乡的发展建设,还将自家的老厝捐献出来作为村小学建设用地。为缅怀罗浪,潘祠村修建“罗浪音乐广场”、励志室,让他的军乐飘扬在家乡,也让更多人了解、学习他的精神。

竹海梯田寻味戴云山下农耕文化

潘祠而上,是戴云山下李溪村。穿越村口的苍翠竹海,多亩梯田映入眼帘。虽是冬天,层层叠叠的梯田依山而设,少了些许春夏时的明媚,夹杂着金色稻草和绿肥地的田间,偶尔可见悠闲食草的耕牛,与蜿蜒山间的古石道相映衬,呈现出另一种宁静。

农历四月初八,李溪陈姓族人为耕牛过节,好不热闹。

“李溪的梯田规模不大,但四季皆景,德化本地不少摄影家都慕名来拍照呢。”村民告诉记者,每逢春天蓄水充盈时,梯田就会闪现出银白色的光芒;入夏后,初生的青葱稻苗随风浮动,生机勃勃;秋天,金色的稻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一切,有赖于当地数百年传承的农耕文明。

据载,明代时,陈姓族人入李溪村定居,在此开山垦田,筑堰开渠,逐渐形成传统的农耕文化习俗。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为耕牛过节。据《雷峰镇志》记载,明隆庆年间,李溪村的族人每逢四月初八就会把自家的耕牛集中在玉林堂前,先祭祀祖先,而后给牛披红点奉、敬奉寿品、众人添福,为牛过生日。数百年来,李溪村民承袭着这一传统农耕文化习俗,将对劳动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劳动生产中。今年5月,李溪村陈姓族人齐聚玉林堂前,打糍粑、备鸡蛋、结红花,热热闹闹地为耕牛过生日,庆贺耕牛节。

潘祠村溯溪景观带

除了传统农耕文化,风光旖旎的李溪村,还拥有万亩竹海、千年古树等生态资源,以及禁渔令石碑、石书房、张瑞图石刻等人文景观。徒步虎贲山,可寻张瑞图石刻,探清顺治年间进士李道泰石书房,享受天然氧吧。(记者颜雅婷/文通讯员王双季黄谷莹/图)

来源:全媒新语

赞赏

长按







































北京最佳白癜风医院
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huazx.com/dhxxs/2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