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瓷游领略德化民俗风情

上一期说的是德化的农产品

据说不是“吃货”的人,不满意咯。

所以这一期小陶是你们的眼,

带你们领略德化的民俗风情。

祖龙宫祭“窑神”

 每年农历五月十六是“中国瓷都”福建德化“窑坊公”林炳诞辰日。以陶瓷作品为供品,纪念“窑坊公”林炳率先砌成大窑功绩,在世界陶瓷文化史上独一无二。

杨梅纸狮

源于唐代,集剪、折、糊、穿、接、绑等为一体的纸物结合造型艺术,在庆丰收,保平安,驱邪正气活动中表演。纸狮表演大都是在村里进行,云溪村为每年的正月十五、十六,淳湖村为每年正月十四、十五,配乐一般为鼓、锣、钟,先在祖厝、祖庙拜祭,然后再按预先选定好的路线沿着乡村小道游行表演。

大卿宫“摆大龟”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人们用糯米为主要原料,加工蒸熟做模拟神龟,栩栩如生。信众们以硕大的“糯米龟”供奉大卿宫主神保生大帝,借此来祈福消灾,已有几百年历史。

上涌龙虎旗

龙虎旗起源于桂格郑氏。龙旗表示文官,虎旗表示武官,龙虎旗是人才的标志。每年十月初一,游乡、踩街的队伍,首先引人注目的就是龙虎旗,人们都会认真数一数龙虎旗有多少,以便知道值年的那个甲份出了多少人才。

南音

“中国音乐的活化石”,传承闽南“非遗”文化。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汉族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

三通鼓

南宋之初传入德化,古代三通鼓用于击鼓催征,现在每逢佳节、殡丧、家族祭祀之日,都以三通鼓做为庆典纪念形式。三通鼓吹打乐是闽中地区民间的主要乐种,在德化及周边地区有着较为广泛运用,尤其是在德化县境内的民间民俗活动中最常见,是闽中地区的优秀文化。

山歌对唱

德化山歌流传于当地劳动人民在山里田间劳动时男女对唱表露心情的一种形式。

不要怪小陶看的太快,

只能说太多民俗风情了。

是不是看的眼花缭乱?

想不想试试现场直播的感觉嘞?

如有疑问欢迎留言哦!









































北京治疗白癜风会痛吗
中科医院曝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huazx.com/dhxxs/2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