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之美,是中国人与生俱来能感知的亲近。每天吃饭的碗、每口喝茶的杯,这种用泥土加工成的奇物,默默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奉献了几千年。
德化,地处八闽腹地戴云山脉,境内山多、水足、矿富、瓷美,素有“闽中宝库”之称。陶瓷生产历史悠久,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中国三大近代瓷都。
德化的瓷业,历代烧制规模之大,分布之广,颇为壮观,全县已发现的窑址,达处,白莹莹、花艳艳的瓷片,象颗颗星斗撒在人间,似片片白玉镶织大地,把青翠翠、绿葱葱的山乡,点缀到更加美丽。
德化瓷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技艺独特,至今传承未断。德化窑,在宋代,就已经是中国名窑之一。
宋元时代,随着泉州港,崛起为东方第一大港,德化瓷,成为“海上丝瓷之路”的重要商品。马可·波罗的介绍,引起了西方人的强烈兴趣。而整个元代,德化瓷器在海内外的一个良好的销售市场,为德化窑在后代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非常优越的经济基础。
到了明代,德化瓷无论是器物造型、烧制技术、产品质量、生产品种、工艺水平、装饰艺术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都远在宋元之上。德化窑的瓷器在近代寻常可见,而一向以明代德化为贵。德化窑创新不断,精品层出不穷,直至沿续到清代早期。
全盛时期的德化瓷器,蜚声海内外,其特殊的制造工艺,为德化瓷器打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德化瓷器瓷塑胎质优异,瓷质致密,透光度极好,釉面为纯白色,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脂,近光透视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色,故有"猪油白"、"象牙白"、"鹅绒白"、"中国白"之称,别有情趣。
寂园叟在《陶雅》中评:"德化所出白瓷花盆,瓷质雪白,价廉而式样不俗",观世音"有彩画者,有坐像、立像者……"。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评价德化窑,自明烧造,本泉州府德化县……称白瓷,颇滋润,但体极厚,间有薄者,惟佛像殊佳。
说到德化瓷,不能不说说德化瓷塑。德化瓷塑风格独特,在德化瓷器中,是最为成功的一个产品。
德化瓷塑以人物著称,瓷塑人物形象传神,衣纹简练,线条流畅,以其高超的雕塑技艺、独特的纯净、莹润的釉质和典雅可爱的形体,在中国瓷塑艺苑中独树一帜。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载:“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具瓷器”。
德化瓷塑造大师辈出,其中,以何朝宗最为出名。他总结前人的制作工艺和烧成经验,吸取唐代佛像画家吴道子的作风,制作出精美的德化瓷塑,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中国白”、“东方艺术珍宝”,享有世界艺术瑰宝的崇高地位。
他的观音像,形态万千、丰润饱满,为广大百姓所喜爱。清代乾隆朝《泉州府志》,和道光年间《福建通志》中,在记载德化著名瓷雕艺术家何朝宗时,有如下记载:“何朝宗,不知何许人,或云祖籍德化,寓郡城,若陶磁像,为僧迦大士,天下共宝之";"何朝宗,泉州人,或云籍德化寓居泉州,若陶瓷象,有僧迦大士,天下共宝之”。
“满脸清雅澄明/微尘不生/双肩的韵律流动/仅一背影/亦能倾国倾城……”20多年前,著名诗人舒婷,到福建德化县瓷器工艺厂采风,看到明代大师何朝宗瓷塑杰作“滴水观音”,诗人的目光停滞住了,忍不住发出这样的赞叹。
德化瓷业延续千年,是与得天独厚的瓷土资源分不开的。大自然造化的德化小城,富拥着上等的高岭土矿。这里的瓷土含钾高、含铁低。所以,烧出的瓷器洁白、细腻、而且透光性和延展性好,它可以烧结出截面积小而跨度大的器物。
德化的陶瓷艺人,正是运用了德化瓷土的这个特性,人们将泥条搓成泥线,这些一米多长的泥线,直径大约在一毫米左右。在灵巧的手中,两根泥线被绞合后,人们采用挑、塑、粘贴等手法,一点一点的堆塑出龙身的纹案,用这种方法可以堆塑出许多造型。
传统瓷塑,习惯在胎体外面,罩上一层厚厚的瓷釉,这样可以掩盖住一些瓷土的瑕疵。今天德化的许多瓷塑已不再上釉,这种保留瓷土固有本色的胎体,被称作“素胎”。它可以反映出瓷塑细部的细微刻画。
素胎烧成的瓷塑,白瓷的质感显现出来。这些采用圆雕塑造的人物,面部纹路清晰,嘴角与嘴唇的塑造,以及手指间的纤细姿态,体现着中国传统瓷塑中细腻的表现手法。
德化陶瓷业,最初是从烧制日用器皿开始的,后来由于瓷塑艺术的显著成就,器皿类的产品,则比较少受人早期白癜风能治愈吗白癜风小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