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德化县将突出陶瓷文化创意和山水生态游憩两大主题,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打造生态旅游养生宜居之城
最近,霸王级寒潮“袭击”泉州,全市气温骤降,很多市民都想一睹德化九仙山雪景、雾凇的芳容,造成景区路况拥挤,山上民宿一间难求,寒潮可谓“催热”德化的旅游市场。据悉,“十二五”期间,德化县旅游业已逐步成为继陶瓷、矿业之后新的主导产业。
有业内人士表示,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德化县启动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和创新示范工程,大力发展以食品产业和休闲旅游为主体的健康产业。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打造生态旅游养生宜居之城。
乡村游带动农村“旅游+民宿”经济
近年来,火热的乡村自助游“催热”了泉州各大县域的经济,对于德化旅游业来说,也在下一盘大棋。年1—12月,德化县接待境内外游客.38万人次,旅游收入17.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03%、10.08%。
而就在1月23日,德化县西北部的赤水镇、葛坑镇、桂阳乡、汤头乡等乡镇及东部的石牛山风景区下起了雪,人们终于见到了期盼已久的“南国雪景”。趁周末,众多家长带着孩子赴九仙山、石牛山风景区,欣赏难得一见的美丽雪景,旅游景区人气爆满,民宿一间难求,寒潮可谓“催热”德化的旅游市场。“上周,趁着九仙山雪景妖娆,我们召集一批朋友自驾车到德化玩,没想到堵车堵得非常厉害,景区变人海。”趁着节假日,在泉州上班的白领庄小姐和朋友听说周末德化有雪景,便定制计划玩起乡村自驾游,没想到临近节假日车辆竟然拥堵异常,最后他们选择徒步登山。
寒潮带来了旅游“冷经济”。据悉,在乡村自助游“潮流”的带动下,每逢节假日,德化一些民俗 有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德化发展“1+N”大旅游模式,“旅游+民宿”不仅有效地周转了农村闲置资源,更为游客住宿提供了宾至如归的便利。这只是德化近年来打响旅游品牌的一张“小牌”。
在今年1月份德化顺美举行的第三届顺美国际陶瓷文化旅游节期间,吸引了不少游客涌入德化参与“陶瓷文化+乡村游”的双重福利,也使企业充分享受到“乡村游”热的红利。“我们以多元的陶瓷文化产业为主经济,将艺术、旅游观光等元素和陶瓷产业结合,延伸陶瓷产业链,实现跨界共赢。”泉州顺美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鹏飞说道。
打造特色乡村游“名牌”
而德化一家金线莲种植基地的负责人、德化县“十佳农民”陈清节也看上了德化旅游经济。“我是一个农民,知道农民很不容易,我们德化山、水都非常的漂亮,我就在想,利用德化的山水来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当地农民致富。”陈清节在金线莲种植和酒楼经营方面做的“风生水起”,他不仅投资建设了南埕镇桃仙居度假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也带动当地农民增加收入。
据悉,“十二五”期间,德化县旅游业已逐步成为继陶瓷、矿业之后新的主导产业。为全面落实《德化县旅游发展总体策划和近期行动计划》,做好国家旅游全域化示范区相关工作,德化县政企联动,打造各个乡镇的特色乡村游“名牌”,进一步完善线上服务功能,推介宣传德化旅游资源。
年龙浔镇将加强陶瓷产业、农林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发展,做好陶瓷文化旅游精品,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强化陶瓷文化载体建设,推动屈斗宫古窑遗址公园、新华玉瓷文化产业园等文化项目规划建设,打造一批观光工厂,丰富陶瓷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推动农业“牵手”旅游,大力发展城郊观光、休闲、采摘、体验等新型农业,力争将江山美人庄园打造成为市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提高农林业综合效益;持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浐溪流域清水工程,打造“戴云山筑”整体建筑风貌精品示范村,塑造瓷都“南大门”新形象。
水口镇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五个国字号生态品牌,镇境内又有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旧址,年新增“中国宜居小镇”、“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荣誉称号。年水口镇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特色,着力提升“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水平,全力推动旅游产业优化升级。修缮坂里省委旧址、岐山堂,整合坂里、岐山堂等红色旅游资源,进一步发展红色旅游,全力推进石牛山景区建设,推进优化村场、湖坂、梨坑、榜上村乡村游项目,扶持发展农家乐、森林人家、民宿,引导群众以土地租赁、入股合作等形式,让更多的群众参与旅游业发展并从中增加收入,加速旅游产业跃升。
上涌镇继续致力创建“富饶上涌”、“实力上涌”、“宜居上涌”、“幸福上涌”、“清纯上涌”五个方面工作;早谋划,早部署,打造生态旅游养生宜居之地。启动《上涌镇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以戴云山农业文化创意园项目及西溪生态农业休闲旅游项目为抓手,推动农林业“牵手”旅游、“嫁接”美丽乡村建设。
“接下来,德化将组织做好旅游企业参加第十二届海峡旅游博览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第五批泉州特色伴手礼评选等活动;配合九仙山景区、石牛山景区、桃仙溪景区、洞上陶艺村等旅游企业到客源地宣传营销推介,主动融入重要客源地市场;加强与戴云山脉旅游区联盟合作,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旅游圈;继续充实提升德化旅游 年,德化县将进一步发展“1+N”大旅游模式,为德化旅游“十三五”开好局。除了完善石牛山景区开发建设,九仙山景区产品业态和配套功能将得以提升,届时游客将看到更为美丽的德化风景名胜。德化还将进一步推出“旅游+陶瓷文化”:在优化洞上淘艺村、月记窑、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等基础上,又将实施陶瓷博物馆提升工程,规划建设屈斗宫窑遗址公园,推进陶瓷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设,建成开放顺美海丝陶瓷文化博物馆,打造一批省级观光工厂,游客将在德化零距离亲近陶瓷、感受陶瓷文化。“旅游+养生农林”将又是一亮点。农林业“牵手”旅游、“嫁接”美丽乡村,龙浔江山美人茶庄园、三班康乐金兰园、汤头春秋农场葡萄园、南埕“东风水库”水乡渔村等项目建设后,养生与农林结合,游客将一边游玩一边体验田间林间劳动休闲的乐趣。德化县还将加快发展民宿、森林休憩等乡村旅游,积极培育健康、养老等新业态,探索将雷峰山樱花合作社等基地发展成观赏型旅游点。
另外,年德化旅游的配套服务设施将进一步加强。德化县游客服务中心预计将建成投用,旅游产品策划与包装进一步完善,积极参加各类旅游展会和大赛,借助新媒体开展多元化营销,德化旅游的品质品牌得以进一步提升。据悉,年第四届泉州特色伴手礼评选活动中,德化县旅游局组织了四个特色产品商家企业参赛,泰生元“冻干淮山粉”、祥山《茶油奶奶》特供礼盒装等三个商家的产品成功入选第四批泉州特色伴手礼正式名单;至此,德化共有14种产品成功入选泉州伴手礼的正式名单。
德化县《旅游发展总体策划》称,“十三五”期间,该县将突出陶瓷文化创意和山水生态游憩两大主题,发展“1+N”大旅游模式,培育壮大旅游经济。力争至年,实现接待游客超万人次,旅游收入超80亿元,将德化打造成为泉州乃至全省重要的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示范地。
来源于泉州商报
责编:卷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