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苑德化瓷历史文化收藏潜力,这样的瓷器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唐·皎然)

新石器时代

德化瓷的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技艺独特,至今传承未断。它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品,与丝绸、茶叶一道享誉世界,为制瓷技术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明代瓷塑

明代,德化瓷艺人何朝宗利用当地优质的高岭土,使用捏、塑、雕、刻、刮、接、贴等八种技法制作出精美的德化瓷塑,釉色乳白,如脂如玉,色调素雅,享有"象牙白"、"中国白"和"国际瓷坛明珠"的美誉,成为中国白瓷的代表。郑和下西洋所带的瓷器中,就有福建的"德化瓷"。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历福建泉州时,盛赞德化陶瓷并将德化瓷带往***各地。

鼎盛时期

因此,德化陶瓷闻名于世界还是以明代生产的白瓷最具特点,也最有影响力。可以说,德化的明代制瓷技术已经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在造型艺术方面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陶瓷世界里天生丽质、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在清代时出口欧洲,晚清以后,德化瓷业每况愈下,但艺人苏学金、许友义等仍坚守此业,作品在巴拿马、英国、日本等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德化瓷业获得新生,新秀辈出,他们继承前人的优秀技法和风格,不断创新发展,使德化瓷烧制技艺重新焕发出青春。

发展现状

德化现有陶瓷企业多家,产业集群形成了传统瓷雕、出口工艺瓷、日用瓷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很多大企业将分公司设到美、德、英等国;迄今已有70多家出口陶瓷企业获“日用陶瓷质量许可证”和“输美日用陶瓷生产厂认证”的双认证资格。

现代瓷雕

东边不亮,西边亮。稔熟了外贸生意经的德化陶瓷企业不愿轻易放弃***市场。欧美市场疲软,他们便积极借助协会力量,开拓新兴市场。相关数据表明,陶瓷出口出现了新增长,对俄罗斯、巴西、印度和南非等国的出口增长30%以上,增幅高于欧盟和美国两大传统市场。

统计数据显示,在刚过去的年,从德化县寄出的网络销售快递单量每天约1.5万~2万件,年销售额达5亿~6亿元,其中主力产品,就是陶瓷。在征战外贸多年之后,如何用电子商务打开内销市场,成为当地政府和电商企业的必答题。德化政府目前正在征集意见和建议,为即将成立的德化县电子商务协会,以及运营的陶瓷网上商城做准备。

据了解,德化县推出的电子商务孵化园已经被列为德化县年县政府重点工程,首期规划面积1.5万平方米,位于城东开发区,面向全县电子商务产业开放。园区将设定一定的入驻门槛,并配套一系列的优惠措施:如减免前3年办公场所租金、补助仓储场所租金、免费提供培训机会、减少入驻企业物流成本、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等,以切实推动入驻企业发展。

陶瓷技艺

德化陶瓷的装饰艺术十分精湛,装饰手法丰富多样,它在继承发扬刻花、划花和印花等传统的装饰技术的基础上,又大胆创新,大量使用了堆花、贴花和刻写诗词美语等装饰技法,充分利用德化白瓷质地纯白、杂质少等特点,塑造出各种艺术品而不施任何彩料,成为德化瓷器的艺术特色。其装饰内容多取材于民间生活,多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题材,如梅花、玉兰、荷花、八仙、龙凤等等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中国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刻花

系用竹签或篦笔等在器物湿坯上直接刻划出各种纹饰。纹样主要有松鹤、云龙、花鸟、兰花、竹石、牡丹等图案。上釉烧成后,形成釉下暗花,常见于盘、碟的内底或杯、炉、尊等的外壁。其花纹纤细,构图疏朗,手法轻快简练,自由豪放。除一般花卉图案外,德化窑还常用铁刀或竹签在蘸好釉的器物上,刻上草书、行书或篆书的美好诗句来作装饰,诗赋文句的内容人多与器物用途相结合,如灯盏铭刻“舒眉六冬春”,香炉刻铭“一柱清香”、“风香流万里”、“烟飞古篆浮,香霭净玉堂”,杯刻“两人对酌山花开”、“寒夜客来茶当酒”、“醉倒南山人”,执壶刻铭“清泉吸满涧”、“江上引清风,山间吸明月”,瓶上刻“寒梅雪中尽,春风柳上归”等等。充分利用德化瓷胎釉本身洁白如玉的质地美,将书法艺术与陶瓷艺术相结合,融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素净高雅,颇具特色。

印花

即刻有花样图案的模具与坯体一次性印压而成,脱模后,稍加修整粘合即成器物。花样、规格一致,简便快捷,能够大批量生产。印花纹饰有阳印和阴印两类,以阳印纹饰为主,纹样丰富多彩。宋代的印花装饰纹样有充满生机的各种花卉以及活灵活现的飞禽、游鱼等类。元代的印花装饰纹样,除继承前朝的各种纹饰之外,以莲花纹饰居多,并新增了“福”、“寿”、“福山寿海”、“金玉”等吉祥文字。明代印花在继承宋元时期印花技艺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纹饰大多仿古铜器的饕餮、夔龙、风鸟、蟠虺、八卦等等。此种技法,多流行于仿青铜器造型的炉、簋、觚等器物卜。

堆贴

堆贴,是德化白瓷普遍的一种传统装饰手法,也是德化瓷器的艺术特色。堆花是用毛笔蘸泥浆,在器坯外表面按照一定的轮廓或脉络堆画成图案;而贴花足先用模具或捏塑,制成所需的花卉、铺首等部件,经修整以后,用泥浆粘贴丁已修好的器物胎体上。由于贴花纹饰较为清晰,堆花纹饰较模糊.因而在装饰时往往堆贴并用,先堆后贴或以贴补堆,装饰效果如同浮雕,立体感强。其流行纹饰有:梅花、玉兰、荷花、竹松、水仙、牡丹、铺首、八仙、龙鹤、小鹿等等。

透雕

透雕又称镂空,足将某一器物绘好图案后,再用利刀雕透成花纹的装饰手法之一。德化早在明代的博山熏炉、仿铜香炉、笔筒、花瓶等产品上就已采用。香炉主要用于盖上的花纹图案部分,所饰花草仪留线条,中间刻成空洞。博山香炉亦刻玲珑剔透的奇石,炉内烧香时,缕缕烟气从孔中冒出,缭绕升腾,香气四溢。笔筒整体以交叉花卉组成,除花、枝、叶外,全部镂空,成为明代象牙白瓷中的一种特色产品。清代以来,博山香炉、八卦香炉、狮子香炉等的装饰仍用透雕于法制作。

收藏价值:

曾几何时,德化何朝宗等历史名家的“中国白”瓷塑成为众多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可是市场上有几尊是何朝宗的亲作?你知道有多少赝品充斥其中?

有几个专家能真正把握确认何朝宗瓷塑真品?一夜暴富心理成为许多藏家投资客的幻想之旅,那些费尽心力淘来的何朝宗款瓷塑,有的是现代仿品,有的正成为许多人血本无归的噩梦。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有近一亿的收藏爱好者,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一夜暴富、捡漏等浮躁畸形心理导致收藏市场的风起云涌、让造假者有机可乘,令赝品充栋其中。让爱好中华文明、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收藏研究者望而却步,这是悲哀的。

收藏是一项知识的积累;是对历史不断研究实践的过程;是愉悦的心身活动;是对古人艺术的尊重和推崇。所以我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要静下心来,在研究中跨越时空跟古人交流,从而让我们把中华文明传播出去,为我们是伟大的炎黄子孙而骄傲自豪。

中国白闻名天下,其中有多少是国宝级的大师力作?其实,德化不仅仅是“中国白”闻名世界。自明末以来,德化先民为了生计就开始大量烧制青花、粉彩、五彩等瓷器投放海内外市场,为了跟景德镇瓷器抢占市场份额,质量也是精益求精,工匠们也是呕心沥血推陈出新,他们烧造的青花也是十分精美,品种也是异彩纷呈。我们为什么不去收藏研究呢?干嘛去随波逐流,去白日做着不能实现的发财梦呢?我们为什么不另辟蹊径柳暗花明?现在正是需要我们尘埃落定重新定位,好好的收藏研究德化历史遗留下来众多品种、精美瓷器这一瓷界奇葩了!

首先,德化的瓷土矿产资源是独特的。德化县地处戴云山区,境内分布有高岭土环形矿,拥有最优质的高岭土,是烧造瓷器最理想的配方比例,这是德化窑瓷得天独厚的特殊资源。据记载,德化瓷土磨细漂净即可直接制坯,不须调和其他原料;大都较软,不需太高温度,即可成瓷;颜色洁白,可省漂制手续,均其优点。但其质软,故易变形。

德化地区的瓷泥制作工艺也是极为独特,首先是把瓷土原料用水碓舂细,然后放入沉淀池,其中上面部分的细颗粒称软土,下面部分的粗颗粒继续再舂细,再沉淀,直到能够使用为止,由此可见制作工艺的复杂和精细。尤为珍罕的是,距今七百多年前的马可波罗的游记中记录了十三世纪德化窑的瓷泥制作过程:当地窑工“从地下挖取一种泥土,将它垒成一个大堆,任凭风吹雨打日晒,从不翻动,历时三、四十年。泥土经过这种处理,质地变得更加纯化精炼。因此,挖泥堆土的人,目的是替自己的儿孙贮备制造瓷器的材料而已”。

德化瓷的胎釉特质和景德镇所烧瓷器完全不同,看上去有软糯之感,而景德镇的产品都很硬。而且德化白瓷的胎釉结合非常细密,胎釉之间的分界线几乎看不出来,浑然一体,加之烧制温度偏低,最后形成有如玉石般温润的感觉。而观察景德镇瓷的横截面,则胎是胎,釉是釉。德化瓷釉配方是自成传统和体系的,是德化工匠几百年来针对本地瓷土特点而积累的经验。

由于对德化瓷器的研究缺乏,认识不足,导致德化瓷国内价格低于国际,只是去年刚刚有所抬升。现在国人收藏德化瓷是有漏可捡的,因为大多数人还不太懂,包括拍卖行的鉴定结论、谬误时有出现,一眼看高一眼看低就难以避免。所以,有心人还是大有可为的。

其实自明末开始,也许为了市场的需要,德化就大量烧制瓷器,品种繁多,青花、粉彩、五彩、甚至从外面买进珐琅彩料纷纷登场,绘画风格朴素率真,自成一体,还有一定的市场存世量,可以满足众多收藏爱好者的需求。收藏爱好者可以从某个品种、某个窑口入手,深入研究,收藏一个系列。比盲目跟风瞎藏,不失是个明智之举。

德化瓷目前的价格还远没有达到其应有的价值,在三五年之内,德化瓷的市场价肯定会出现一次大的飞跃。德化瓷,作为收藏新秀,值得大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huazx.com/dhxms/122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