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德化八中辜春生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中科白癜风新春喜相迎 http://pf.39.net/bdfyy/bdfyc/171121/5863542.html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致德化八中(浔中中学)45周年校庆

辜春生

(年12月13日)

我到德化工作快三十五个年头了,真是时光流逝弹指一挥间。打开记忆的时光瓶,多少往事汩汩流出,酸甜苦辣咸之中,有单纯懵懂的青春,有苦心经营的事业,有同事真情的关心,有不期而遇的故事。在我人生流淌的河流中,从邂逅浔中中学到潜心执教生涯是我生命中绕不过去值得回忆的节点。

毕业抉择

年5月4日这天是决定我人生走向的日子。这天上午,我们被召集到集美体育馆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学生处长等领导轮流讲话,主要是说省高校毕业生领导小组下文“号召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倡导学习优秀的学生报名参加统配。当时年青人思想单纯、热血沸腾,班上有一位龙岩的同学竟然要求到西藏,后来被家里加急电报挡了回去。我没打电报给家人说就到学校人事处参加报名,被当时教政治经济学的德化籍郭老师看到,他告诉我德化很缺英语教师,希望我能到德化执教。德化对于我来说则是个曾听外公说到的陌生地方。无巧不成书,刚好门边墙上有一幅福建省地图,我估量一下从德化到永春的距离,心想两地不远,多少还能照顾到家里,也算两全了吧,就没多想报了名。五月底的一天,学校人事处钟处长郑重其事告诉我已通过泉州市教育局函告德化县教育局对接,分配我到德化一中。我清楚记得当时在学校教务处的南安籍洪老师对我说了一句话:“你这是要去十八格呀!那个地方太偏远了!"我一听她的话心里真有点忐忑,但不知为什么也没想到问个究竟。我还记得六月中旬的某一天,德化一中办公室寄给了我一封信,信里说到“永春和德化是兄弟县,人员往来很密切,欢迎到德化一中执教”的话,可惜那封信已找不到了。

当有人问起我为何会到德化来时,我常说的一句话是:人生都有命,也许这就是缘。

结缘浔中

8月15日那天上午,我背起行囊坐班车到了德化教育局,经人指引我到了人秘股,听说我是集美师专统配到德化工作的,一位中等身材的男子起身请我喝茶,还告诉我自己姓陈,是永春岵山的。在人生地不熟的异乡,这让我有了一种亲切感。过了一会儿,他告诉我说:“经教育局研究安排你到浔中中学,也是在县城里,因为浔中很缺英语教师,校长连续三天到局里要一位英语教师,你就先去一下,以后再把你调到一中"。然后他指给我看浔中中学的方向,让我去找校长。

那几天下雨,我到了学校一看,说是学校却连围墙也没完整,周围都是民房,有肩扛农具者从校园出入。校大门是两边用砖砌筑的门柱,上方拱形铁架上焊着铁皮切割成的校名“德化浔中中学”。我再往里走,地上到处是积水,脚刚一踩下去,泥水就淹没到鞋面上,还看到一两头黑猪在闲逛,地上多处有猪大便。说实话,我当时一怔:到这样的学校也太寒碜了。校园里有几座楼房也不怎么起眼,门口进去右边有座二层曲尺楼。正对大门是三座坐西朝东的平房,听说是以前部队的营房,前面长着几棵高大的桉树。北面的是一排半边三层与半边四层相连的教学楼。我踩踏着别人投放用于走路的砖块到了南面一座三层的楼房,校长室在二楼靠东,我在门口踌躇了一会儿。校长见到我很是热情,他主动打招呼说:“是小辜吧!教育局已打电话告诉我你要来。”然后自我介绍,请我喝茶。我看到校长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心里才有种冬日暖阳的感觉。寒暄几句之后,叶校长坐到办公桌前问我要看调遣证,我没多想就从兜里拿出来递给他,他看了一下就塞进中间半开的抽屉里。我当时觉得他的动作有点太快。校长让总务处许主任给我开了第二排平房中间的一个宿舍,刚踏进门里去我就闻到一般霉味。许主任说学校条件差,让我将就一下。我把背包里的几本书往边上的小书架一放就走了出来,刚好校长也下楼来,让我到他家里吃午饭,我婉言谢绝了。

我走到街上,天阴阴的像是要下雨。颇费一番周折后,我找到一家国营饭店买了一份饭吃。吃完饭,我到街上到处转悠,满脑子闪现着刚看到的学校的样子,它跟我想象中的学校落差太大了。尽管我一直在劝勉自己顺其自然,可心里总是有种难言的苦涩。最后我想要去一中看看。到了一中门口,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校舍,虽非高大上,却很像个学校的模样,心里还是想着到一中任教。大概快下午三点的时候,我又踅回浔中中学,找到校长要调遣证。校长跟我说了一些安慰和挽留的话,并没有要还给调遣证的意思,我哪敢再说什么呀!也许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吧。没过多久,门外先后进来曾明老师和颜文铭老师,校长向我介绍了他俩,并说都是永春的,这让我感觉到好像有种归属感。颜老师说老家是五里街的,劝我留下来一起共事。曾老师说了一些校长的好,让我晚上住到他家。

晚上在曾老师家吃过饭,跟他家人聊了一会儿天,我带着疲倦躺到床上,任凭我试图入睡,却辗转反侧无法睡着。到了凌晨一点多,我迷迷糊糊进入了梦乡。可是,突然一阵猪嚎声把我惊醒,我再也没睡去。天亮起床后,曾老师说公路对面屠宰场(现南门工商银行处)昨晚杀猪,关心地问我是否没睡好。

吃过早饭我买了车票回了家。到永春车站下车,我径直往附近外婆家走去。二舅知道我从德化回来,急忙问我德化县城如何,我回说差点找不到吃的地方,又说我被二次分配到县城边上的乡属中学。二舅听后带我到他的一位在永春侨中当副校长的堂兄家,要他帮忙找人把我安排到侨中。郑副校长说这事得通过县教育局向市教育局要人,让我第二天听候消息。我第二天如约而至,二舅说让我先要回调遣证,后续再通过县人事部门商调档案。

我随即又搭了班车到德化来,找到教育局人秘股说明原委,陈股长让我去找局长。见了局长,他劝慰了我几句,说既然有心支援山区教育,就到最缺教师的学校去,还说先到浔中三两年,局里会再考虑把我调入一中。我想他的这番话也在理,点头同意后又走了出来。可怎么也没想到在县政府前面的路上,我遇见了浔中的那位颜老师。攀谈之间他提出到他在塔雁街的家里去坐一下。

没一会儿,我们来到云龙桥边的一座三层黑旧的木屋前,我被领进二层的一个屋子,靠里面一位婶子在缝纫机前忙活着,见到我赶快让坐,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得知我从永春来,她高兴地拉着我的手,说自己一家解放初就过来了,现在五里街上还有老宅。这样一来,我好像他乡遇故知,心中的陌生感顿时消失。颜老师招呼我喝茶聊天,给我讲了浔中乡村的一些人文典故,让我想起集美学村边那条孕育着学府文明和歌唱着嘉庚精神的浔江,心想这真是一种机缘巧合。没过多久,婶子端过来一大碗香菇蛋点心要我吃,又说那是在外永春人的礼节。这碗升腾着浓浓乡情的点心让我一下感动不已,我像是找到一个温馨无比的家,心都被融化了!吃完点心,婶子又跟我拉了许多家常,讲到了五里街上的人和事,像是自己家人在畅谈,我像是置身于家乡。颜老师母子俩又转了话题,讲到我的到来是缘分,挽留我在德化工作。我说已决定留在浔中与颜老师一起共事,回去就告诉二舅不想折腾了。

笃志教书

快到九月份开学时,我扛起一箱以前省吃俭用买下的书和部分大学课本到了我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驿站一一浔中中学。我在这里一待就七年整,教了七年英语,也当了七年班主任。当时的生活和教学条件都很差,我和叶老师合住十几平米的房间,睡的是用两张床椅撑起的床板,晚上一翻身还“吱吱”作响。大家用水要自己到水井里去打,我前前后后有好多个塑料水桶坠落在深井底。那时英语课很注重培养学生听力,要用录音机播放磁带课文录音给学生听。由于学校经费太有限,无法保证每师一机,一个年段六个班才有一台,老师上课或早读时都要轮流着用,有时候别的老师多用了,我一星期才能轮到两次,严重影响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的提升。那时校舍也紧张,我们的宿舍同时也是办公室,办公桌是一张带抽屉的旧桌子。开始几年居无定所,我在三年中就搬了五次宿舍。第二次算是搬到校长室下面的一间较好的房间,但因为紧挨食堂,招惹苍蝇,一旦忘关窗户,房间里总是爬满苍蝇。第四次因为曲尺楼被县里定为危房,有家属的老师得全家迁出,我们连个单间都得让出来,我和叶老师只得借住到浔中村部,开始合伙轮流做饭。当时工资低,每个月一般只能回两趟老家,如果想多回家花费大了点,月底生活费不够就得找校长批条向出纳或工会借款,想起来也是一段辛酸往事。

在留校的日子里,我或是备课批改作业,或是看书编写讲义,或是搜题刻写腊纸,或是耐心接受爱读书的学生问问题,日子过得挺紧凑的。即使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我总是苦中求乐,见贤思齐,跟同事研讨教学中的问题,总结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向张南章老师学习写论文,成为那时少数能在报刊上发表论文的老师。随着跟同事们熟络并且有了更多朋友,我开始把学校当成了家,一个心思耕耘在这里的三尺讲坛。

有一次,我得了重感冒躺在床上不能动弹,隔壁宿舍的张维钧老师知道后煮了一碗辣椒米粉让我吃下并盖上厚被子“催汗",感冒才好起来。这件事虽然过去了三十三年,我至今还感激不尽,平时我总向人提起它。正是生活中一个个善良的人给我的帮助和感动,我才坚定了“既来之则安之”的信念,再没有动过转调到一中的心思,而是安下心来在浔中把教书育人作为一项体现人生价值的事业来做。

我当班主任奉行“有教无类”,鼓励寒门子弟迎难苦读。记得有一次,我骑自行车到土坂村家访,其中有位学生的奶奶出于尊重,竟然向邻居借了两个鸡蛋要煮点心,而我看到她破旧的房屋和桌上一碗发黄的芥菜(没放油煮的缘故),赶紧让老奶奶把蛋还回去。此情此景让我非常震撼,我决心用爱去托起贫困学生的希望,偶尔也从自己的工资匀出一点钱资助贫困学生。

寒来暑往,努力过后才知道:许多事情坚持坚持就过来了。我的第一届学生中考成绩平均分和及格率高于年段平均水平。年7月底,我报名参加了市教育局成立的“张思中外语教学法”实验班,暑假我参加了省里组织的实验培训班。我带的两个班开始了三年的实验,边实验边学习。有一次,我参加了在培元中学举行的市级研讨会,会议给我们与会者发了一块纪念章,有一面镌刻有宋庆龄的题字:为国树人。我觉得很受启发,心中充满了对成功教育的憧憬。教师的工作不会是轰轰烈烈,只能是一份坚守。三年中我研究张思中“十六字教学法",从创造性引领学生改善学习方法开始,收获了系统的教学思想,个人专业迅速成长,深刻理解了“教无定法,教学有法”的思想内涵,个性化英语教学思想开始成熟,形成独立的教学风格和教学套路。我的实验课是学生活动和互动的天地,尤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各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感持续正向发展。有一次,学校教务处的连主任走到我的班级外,听到教室里群情激昂,以为是班级发生了什么事。他在窗外看了一阵后,没想到是我在让学生们有序进行别开生面的学习活动。皇天不负有心人!年我带的两个班中考成绩各项指标居全县第一,在当年秋季的第一次全县校长大会上局长专门表扬了我。记得陈启星校长告诉我这一消息时喜出望外,他一直夸我。更让我一生难忘的是:8月3-8日,我应邀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张思中外语教学法第二次全国研讨会,在会上我进行了微短课展示,还给与会者作了主题为“让学生在成功中发展”的经验分享。接下来,我把自己凝炼出来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新的两个班级教学中去,方法很管用,成效确实很显著。过了一年,我就被县里调到教师进修学校当教研员。我热爱教书和学生,当时学生们也很不想让我走。记得七月份放假前夕,我在黑板上写了一首惜别诗表达我的心情。

寄望未来

时光知味,岁月沉香。我曾经为之努力奋斗过的浔中中学如今的八中已走过了四十五个春秋。四十五年来,一代代老师和领导为学校倾注了辛勤和智慧。四十五年办学历程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几经变迁曲折前行,已是满园桃李芬芳。学校搬迁到现在八中所在地后,规模得以不断扩充,软硬件设施日益增强。现如今,学校领导开拓创新,践行新的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呈现出了令人欣喜的新局面。我坚信:八中人在“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和“福建省二级达标高中”的荣誉激励下,必将乘着国家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东风扬帆起航,不断取得新的辉煌。

我将热情传颂学校的优良作风,为八中的发展再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作者简介:辜春生,高级教师,年8月-年7月在德化浔中中学任教,年8月至今在县教师进修学校任英语教研员(其中,年8月—年7月到龙门滩中学支教),现为福建省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德化县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长期以来从事英语教育教学科研并获多项研究成果,比如:年创设初中英语“三位一体—集中—自主学习”实验课题,在全县进行三年的实验教学并于年获市首届普通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年6月课题论文《主体·成功·和谐·发展》获省中小学英语教师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课题论文《突破英语单词记忆难关》发表在年第九期《福建教育》;年3月《初中英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作为省级重点课题圆满结题,被评为福建省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年8月被评定为泉州市第二批中小学中青年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年7月被确认为泉州市第二批中小学中青年学科教学带头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huazx.com/dhxly/94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