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提质量职业教育增效益
德化教育“双翼”齐飞
金锁小学全校师生在焕然一新的校园里举行开学典礼
金锁幼儿园的小朋友开心地领取早点
8月30日,德化县召开教育工作座谈会,这已是新一届党委、政府上任两个月来第三次听取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共商教育发展大计。德化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该县立足教育“一大一小”布局明显的特殊县情,以基础教育提质量和职业教育增效益为重点,全面发力,集中攻坚,着力破解教育发展难题,补足教育供给短板,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德化教育插上了腾飞的“双翼”。
增容量保供给
“力争经过三年建设,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3所,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2万多位,化学生增速过快的困难为促进均衡发展的优势。”近日,德化县教育局负责人向我们展示了学校布局规划蓝图。
随着“大城关”战略的深入实施,德化城乡教育布局“一大一小”日益明显,全县99.1%的中小学生聚集在城关及其周边,学生增速较快,给本就拥挤的城区学校带来较大压力,城区学校校舍容量不足,“大校额”“大班额”现象突出。为此,德化县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城区学校扩容提质建设,满足新型城镇化发展、“二孩”政策实施后急剧增长的就学需求,有效化解城区就学压力。
在旧城区改造中,积极为学校“挤”出用地、保障供地,努力拓展旧城区学校发展空间。目前,第二实验幼儿园扩建工程正有力推进,将于今年12月竣工投用;龙浔中心小学、二实小分校、实小西大门、六中等扩建工程正加大安征迁力度,计划于明年动建。
在新区建设中,改变以往新建设由开发商代建为自行投建的方式,先行提供教育用地,先行规划动建学校,既能缓解解决旧城区“大校额”“大班额”问题,又能以教育先行拉动、激活新区建设发展。目前,位于国际陶瓷艺术城片区的鹏祥中小学已先行启动,霞田文体园、新寨等片区规划正在调整之中,并争取早日动建中小学、幼儿园。
强队伍激活力
8月17日和18日,对于德化县今年新录用的名教师来说是喜悦的日子,大家签订了聘用合同,并通过“阳光分配”方式选到了自己心仪的学校岗位。“由高到低,让我们自主自愿地选择,我觉得这是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分配活动,我很开心。”新录用为第三实验小学语文教师的陈锦蓉高兴地说。
针对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的现状,该县今年新招聘58名编制内教师和50名编外合同教师,为德化教育注入新鲜血液。该县将建立新教师常态补充机制,采取编制内教师为辅、编外合同制教师为主、紧缺学科单独列招等补充办法,逐步缓解中小学部分学科紧缺、幼儿园教师缺编和年龄老化、断层问题。
为了完善教师管理机制,该县建立以合同管理为抓手、以专业技术聘任为杠杆、以目标考评为载体的管理体系,今年以来全县名高级教师、名中级教师、名初级教师签订了聘约合同,12名教师因触犯法律或因处理期未满而被学校缓聘。建立“教师教学素养能力评估”机制,对教学素养不合格的给予待岗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8月13日至14日该县组织对11所中小学6个学科13名教师进行了首期教学能力素养评估,3名教师因评估不合格被转岗,调离教学岗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评选表彰“孔子文化教育奖”;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推进名师工程建设;实施校长目标管理考评,建立奖优罚劣、能上能下、定期交流的校长管理机制。
提质量增内涵
德化二中复办高中部,后所小学升格为县直小学,公开遴选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开展学科教学质量管控,开展高中学科教师高考教学指导专项培训……新学年以来,德化县多措并举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提升育人水平和办学质量。
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多的实际情况,该县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点,深入开展“陶瓷文化、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和悦读教育、坚持运动、喜爱艺术、学会自理等“四项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终身发展。大力实施“培优工程”,组建校际学科教学联盟,推进校际间联考联评,实现“共研、共建、共享”。以全省首个县域教学研究合作县为平台,加快县教师进修学校“五个中心”建设,实施标准化工程建设,争取列入并建成省首批研训一体化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率先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推进“三通两平台”、“智慧学校”、“智慧研训”平台和网络安全体系等的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接地气促产业
8月29日,在德化县职业技术学校新生报名现场,人头攒动、场面火爆。“以前是年年招生年年愁,动用多方力量还不能完成招生任务,但今年秋季新生已经突破人,在校生将超过人,创建‘省级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就不怕没有基础了。”该校负责招生工作的党支部副书记陈晓辉引以为豪地说。
近年来,德化县集全民之智,举全县之力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办好县职业技术学校,重点建设以工艺美术、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着力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近五年培养近名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就业率达%。实施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五年来,德化县职业技术学校已有名工艺美术专业学生与36名师傅结对,名徒弟出师,成为陶瓷技能型人才;多人次在国家和省级比赛中获奖,1名学生获得泉州市现场技能大赛特等奖并被授予“泉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教育是头等民生工作,事关德化长远发展。德化县将在新的起点上,切实扛起“增容、改革、活力、提升”的责任,努力实现服务保障水平、学校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四个提升”,推动城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争创教育强县。(周锦辉罗贞艺陈文滔/文吴有森/图)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