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与江西景德镇和广州潮州(一说为湖南醴陵)齐名。德化窑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南方著名瓷窑,因窑址位于德化县而得名。在陶瓷史上,德化白瓷大量出口海外,“中国白”(原文BLANCDECHINE)是法国人对明代德化白瓷的赞誉,他们认为这是“中国瓷器之上品”,而“中国白”一词也就成了德化白瓷的代名词。
单色白釉瓷长久以来受中国瓷器爱好者的眷恋。德化瓷窑自宋代开始烧造瓷器,制作的胚体硬度高而致密,与单色瓷的传统完美契合,以至到了16世纪,德化瓷已被广泛称颂,位于顶级白瓷之列。
其实最早,是马可波罗将德化白瓷带到了欧洲,加之他的拼命宣传,意大利等学者就将德化白瓷称为“马可波罗瓷”。
传到法国后,号称要浪漫可以不吃饭的当地人瞬间被惊到了。天哪!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超凡脱俗的瓷器!它们给它取了一个新名字:BLANCDECHINE。
把“中国”赋予白瓷之上,足见西方人对白瓷的重视。造是造不出来了,那就只能买买买!他们到底买了多少呢?具体的海外订单自然是查不到了,但有物证啊。比如年东南亚出水的黑石号唐代沉船,件文物中就有多件白瓷。
“黑石号”沉船中的邢窑瓷器
因此,现如今,海外许多大型博物馆和著名藏家手里都有大量的“中国白”。
比如,大英博物馆从年建馆起就开始收藏德化白瓷,至今藏品已达件之多。
大英博物馆藏馆藏白瓷
国人为什么不重视白瓷?
正如一开始提到的那样,在国外收到追捧的白瓷,在国内却一直以来反响平平。
让我们从一千多年前开始追溯起。东汉时期,原始青瓷问世;南北朝后期,白瓷姗姗来迟。它的出现,比青瓷整整晚了年。白瓷比青瓷晚出,是因为,烧制难度更大!
明·白釉暗花绿彩云龙纹铙式茶钟
尽管白瓷诞生于南北朝后期,但这一时期南北分裂、连年征伐,连国土都没实现统一,更不要说瓷器的发展了。
唐·邢窑白釉玉璧足茶碗
真正使白瓷茶具名扬天下的,是唐代。
著名的诗人杜甫写过一首诗称赞大邑窑白瓷: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在诗里,杜甫认为白瓷“轻且坚”、“胜霜雪”,可见当时白瓷制造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宋·大邑窑开片纹茶盏
虽然那时的白瓷真的不算白,但在唐代人眼里,已经算得上冰清玉洁、类银类雪了。既然有了这么好的开头,为何后世对白瓷一直都不重视呢?因为出现了一位重量级唱衰白瓷的茶圣和一位可以左右瓷之色品味走向的艺术帝。
对于邢窑白瓷茶具来说,陆羽这个人,绝对是噩梦一样的存在。仅仅由于他《茶经》里的一句“邢不如越”,导致之后人们在选择茶具时都追捧越窑,把邢窑白瓷打入“第二流”。
其实陆羽对邢白瓷茶具的评价并不低,只是他出于个人偏好(或其他什么原因),更推崇青瓷茶具罢了。唐代之后,以生产白瓷闻名于世的邢窑,由于战乱而没落了。邢窑虽逝,但白瓷工艺却薪火未绝。很快,同样以烧制白瓷为特色的定窑迅速崛起,并取代了邢窑的地位,杀进“宋代五大窑”的名单。
宋徽宗认为,白瓷太刺眼,有锋芒外露之嫌,且其单一的色调难以抵达丰厚多变的高度,转而追求青瓷本真的釉色之美。于是,白瓷被他“打入冷宫”,此后也一直不太受到重视。
最优质的高岭土缔造了最理想的中国白瓷
虽然西方国家的艺术品爱好者非常推崇德化白瓷,但一直不明白,如此白得发亮的瓷器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明何朝宗制《达摩》高43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其实,瓷器的颜色,主要是由瓷胎中的铁元素含量决定的。瓷胎含铁量越高,瓷器的颜色就越深。白瓷瓷胎的含铁量非常低,在1%以内。
“在高温下,铁含量1-3%左右呈现出青绿色,再提高3-5%左右逐渐呈褐色,到5%以上则成米黄色或深褐色。”
德化县地处戴云山区,境内拥有最优质的高岭土。这里的瓷土磨细漂净即可直接制坯,不需调和其他原料;而且大都较软,不需太高温度即可成瓷;颜色洁白,可省漂制手续。由于这种独特的质地,使得德化瓷的胎釉结合细密,胎釉之间的分界线几乎看不出来,用低温烧造就可形成犹如玉石般温润的感觉。可以说,在化柔软为坚硬,继而让坚硬再表现柔软方面,德化白瓷无人能出其右。
全国火热征集拍卖项目:
[陶瓷]高古瓷、元明清瓷器、民国名瓷、现代毛瓷及名家紫砂壶。
[玉石]古玉、明清玉、现代玉、翡翠、田黄、陨石、鸡血石。
[字画]历代名人名家书画、现当代书画、各派系名家字画。
[杂项]古籍善本、金银铜器、奇石雕件、文房用品、佛像。
[家具]明清各种材质的硬木家具,以紫檀、海南黄花梨及金丝楠木、千年乌木等
邮箱:
qq.如何治疗白癜风效果好白癜风可不可以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