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白瓷在国内的流传及其影响

首先,德化瓷塑神仙人物为民间宗教信仰活动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的崇拜偶像。

德化县所处的泉州地区,素称“泉南佛国”。佛教、道教以及其他宗教的寺庙宫观,星罗棋布于沿海港湾至山乡丛林,香火历久不衰。伴随宗教活动而兴起的石、木雕刻、泥塑与绘画艺术,传统悠久,代有力作。不必说五代九日山的石佛像,泉州宋代的石塔浮雕,清源山的老君岩造像,也不必说开元寺的明代木雕伎乐飞天,单是明清两代见诸方志的名家及其佳作就已经枚不胜举了。如前所述的王弼、何朝宗、许良西等人以外,仅德化县的还有:“明代纪延圣工书法善画佛,写大士影妙相庄严。曲肖慈悲三味,远近争宝之”,清代郑琪以画名山水人物皆一笔书,而神致栩栩气色老苍,所写大士影、达摩折芦渡江图,人多宝之,郑想:“深于物理绘画人物山水,神情无不逼肖,龙工塑像堆画……,邑中古庙神像犹有存者。”这些艺术作风与瓷塑技法互相熏染陶冶,不仅提供了精美的蓝图,而且给再创作以借鉴与启迪。

林希宗作品

德化瓷塑兴起与发展,是民间艺人谋生的手段,深深扎根于社会艺术的土壤,同时服务于广泛的宗教信仰活动。宗教是精神的鸦片,对于企图从宗教中获得安慰和寄托的人们来说,虔诚的礼拜是经常必需的形式。与石雕、泥塑相比,瓷塑神仙造像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的优点,尤其适宜摆设于寻常家庭的供桌或壁龛上,俎豆馨香,四时祭祀。站在这个角度看。瓷塑艺术让宗教活动走进了千家万户。

何朝宗作品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其次,德化瓷器给社会各阶层的生活领域尤其是文化生活辅入了一批廉价的奢侈品。

明洪武二年,朱元璋令“几祭器皆用瓷”以后,改变了历代“器用陶匏”的规则,从皇家、藩王到地方官署都使用了许多瓷质祭器。这些器的来源大部分由御器厂烧制,也有一部分从民窑进贡。德化白瓷中,仿青铜造型的簋、辈、爵、觚、香炉等陈设供器也被当作贡品,在宗庙社坛,勒封寺观以及陵墓中出现,明神宗定陵出土的白瓷花觚即是御用例证。泉州天后宫祭器有“白瓷爵三”,政和县风水宝塔塔基窑藏出土的白瓷音乐镇塔文物,亦属德化窑作品。与金、银、铜一类金属原料制作造价昂贵的祭器相比,瓷质祭品经济节约,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又促使瓷器严格烧造质量并增加产品数量。

如意足香炉

明清时代,处于封建社会发展的后期阶段,地主阶级醉生梦死,生活作风日趋腐朽。同时,封建社会正缓慢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成新兴的商人与市民阶层,物质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豪门贵族,导奢家喆”、“声名渐辟,文物转盛”、“车马繁会,五方奇巧之选,杂然并集”。泉州地方“俗重衣冠之饰,非市井无赖虽盛署燕居无袒褐者”。

诗文杯

德化县“隆、万以来,人皆知学,科名日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德化窑发挥自然资源与生产技术的优势,大量烧制瓷仙人物器用文玩,供应社会的普遍需求,流播甚重渐不足贵,充斥家庭橱案、酒宴茶会,争奇斗趣铺陈风雅。以至在一些选诸古玩的清高文人看来,不过是一些平庸的俗品。晚期文震孟《长物志》谓:香炉“龙忌者……诸俗式及新制建窑、五色花窑等炉”;花瓶“建窑彩瓶,俱不入清供”;“佛橱佛桌”、“建窑佛像,断不可用也。”当然,这种看法,在清代以后已发生很大变化,褒扬之词多于贬斥,尤其是对质量上乘的佳作,莫不津津乐道,传为美谈。如,蓝浦《景德镇陶录》;德化窑“盌戎亦多擎口,称白瓷,颇滋润,但体极厚,问有薄者,唯佛像殊佳。”寂园叟《陶雅》:德化“所出白瓷花瓶,瓷质雪白,价廉而式样不俗。”余戟门:《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德化窑作品“清官所藏,一罗汉像,一天鹅尊,皆为精品。”等等。

螭龙投瓶泉州门里博物馆藏

第三,德化窑流风所致,在周围地区形成一大窑系,影响所及。昭范后世。

漳窑,“出漳州。明中叶始制自釉米色器,其纹如冰裂。旧漳器虽不及德化,然犹可玩,惟退火处略黝,越数年黝处复洁净。近制者,釉水胎地俱松”。漳窑的工艺作风仿效德化窑,福建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嘉靖纪年款如来佛之像,形制几近德化瓷塑造型艺术特征。

清末广东石弯有陈瞠岩者,精制塑像和动物,“所作的女尼像的衣褶纹样又具德化作风”。明清以来,就有福建人到景德镇传授技法,民国时雕塑以福建德化人游蛮子(或作游长子)为最者,每一器出,风靡中外,人争取售,景德镇所有雕塑艺人也群起仿效。其人又会提倡,对人目视手提,维妙维肖。

博及渔人作品

近代以来,以何朝宗为代表的瓷塑艺术流派在德化民间逐渐得到发扬光大。民国时苏学金“手制梅花杯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优奖,余如雕塑模型均见工巧,邑会承铣赠以匾极深研究。苏氏商号“蕴玉”,福建省博物馆征集有苏氏钤印的童子释观音造像,衣带如行云流水,堪称杰作。

许云麟作品《罗汉》德化陶瓷博物馆藏

许云麟、许世华亦是雕塑世家,商号“裕源”、“联谊轩”,广东省博物馆及收集的一批许氏作品,由于其胎釉、造型艺术风格与何朝宗一脉相承,乃至被误认为属明清时代的创作,不可不明辨细察。许氏曾为福建仙游县龙纪寺制作五百尊罗汉瓷塑,五百个脸谱、五百种不同表情和姿态,可见功力巨大。新中国成立之前,德化窑业凋零,发展速度缓慢。新中国成立以后,德化窑业百花齐放,欣欣向荣。(节选自《论“中国白”—明清德化瓷器》作者:林忠干陈寅龙张文崟)

联系合作

邮箱:cishenghechaozong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huazx.com/dhxhj/84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