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闽中宝库”之称的德化县,境内山多、水足、矿富、瓷美,一直致力于构筑环境优美的山水田园城镇、市民安居乐业的家园和旅行者的乐园。日前,泉州市城乡规划局召开《德化县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技术审查会议,征求各界意见,进一步完善方案。
□早报记者李波玲
两条游憩线路景观尽收眼中
从自然形态、历史文化、城市发展的角度出发,本次规划德化县城市风貌总体定位为“瓷艺古县、戴云仙都”,整体结构是“一轴、一带,一核、一环、五线、多点”。其中,“一轴”是凸显德化县南北向“山—城—山”的城市自然格局轴线;“一带”是强化县城内由东至西贯穿全城的滨水城市空间蓝带。
“一核”,要求塑造老城区魅力核心;“一环”,即保护县城外环山体生态景观风貌资源,营造县城环状山体屏障。“五线”,计划打造县城五条对外交通线路盘活县城对外交通体系;“多点”,优化城内多处景观节点及开敞空间,塑造宜人的环境。
专家们设想,未来或可规划出两条游憩线路——陶瓷文化旅游快线和宗教文化旅游快线。
陶瓷旅游快线以德化县城城关为范围,以大篷车为城关交通工具,串联起陶瓷街、中国白瓷艺术馆、屈斗宫遗址公园等十多个知名陶瓷文化旅游点,采用多频次发车形式,一站一报。
另一条关于宗教文化旅游的快线,则进一步为游客提供了四条不同的游玩线路,各具特色,朝天圣、忠烈殿、大卿宫等数十个景点,琳琅满目,令人流连忘返。
多个风貌区保留特色并改善
现阶段,方案拟按照文化老城风貌区、城西陶瓷产业示范风貌区、城东瓷都新城风貌区、交通门户风貌区、生态旅游风貌区、生态产业风貌区等多个分区,在保留本土特色的同时,因地制宜进行适当改善,专项规划。
★文化老城风貌区
专家提议,以行政办公、文化教育、生活居住、商业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文化古城风貌区,建筑应以现代风格为主,色彩主要是白色,辅以传统灰黑色,沿街注重老城古典的现代风格。
要重视文化品质,从材料、街头景观小品等细节上呼应古城陶瓷文化;结合老城整治,多采用立体的体育设施建筑,鼓励建筑架空层、露台的利用;将城市步行系统与各方面建设相结合,创造友好的步行环境;利用立体绿化改善建筑立面,鼓励居民自种花木。
★城西陶瓷产业示范风貌区
该风貌区的主要功能是生活居住、生态产业、商务会展,建筑当以生态节能为主旨,风格可现代前卫,道路交通方面重视融入和展示陶瓷文化。
专家建议,在整治过程中,要保护好区域内的重要山水。日后会展中心是陶瓷城示范区的标志性建筑,形态、色彩应严格控制,建筑整体外观应简洁明快,以自然、柔和的中性色调为主。居住建筑立面应保持洁净、统一,住户不得随意添加构筑物,以免破坏整体形象。
★城东瓷都新城风貌区
除了生活居住、商业服务外,该风貌区还承担工业生产功能。这里的建筑,墙面上建议以灰色为主色调,淡黄色为辅色调。
这里有不少宗教建筑,人文底蕴深厚,应予以重视,并重点保护好工业区与城镇间的过渡区植被。专家认为,要突出整体印象,可从建筑风貌控制切入,定位为工业建筑风格,指导周边风貌及新区建设,作为文化形象。
★交通门户风貌区
白色、淡黄色、木石自然色,都可以成为这里的建筑色彩。现有方案规划该风貌区要突出交通枢纽功能,以未来的火车站区域控制周边整体城市环境,使秩序主次分明。还要把门户形象凸显出来,综合打造火车站站前广场、厦沙高速公路英山立交及景观大道,并在重要的标志节点融入陶瓷文化元素,塑造文化形象。
★生态旅游风貌区、生态产业风貌区
青砖、灰瓦、白墙,主打旅游休闲的生态旅游风貌区,保留部分老式民居形式建筑。整体定位为民居建筑风格,指导旧镇风貌改造及新区建设,打造一个良好的旅游景点。
生态产业风貌区拥有富含海丝文化的大兴堡,专家提议可结合大兴堡、月级窑等文化遗迹,形成串联,使旅游活动更加丰富。街道的设计要满足人、车不同需求,让产业区景观与城市开放空间相融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