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德化陶瓷

明代的“坐岩观音”、清代的“青花瓷”、民国的“瓷梅花”,多件做工精美的陶瓷作品陈列在德化陶瓷博物馆里,仿佛在诉说着当地陶瓷业的发展史。

作为古代“海丝”的重要物质载体,陶瓷产业发展在泉州由来已久。据学者研究,10-14世纪德化县窑址遍布,迄今已发现外销窑址处,其密度居全国前列。这也印证了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同时也是一条陶瓷之路。

古往今来,德化窑火不熄,碓声不绝,外销不辍。步入世界遗产时代,德化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赓续海丝文明,擦亮德化窑址文化遗产名片,续写“千年瓷窑”的新时代华章。?记者颜雅婷通讯员涂传定文/图(除署名外)

如今,德化深入挖掘和培育陶瓷文化,致力把陶瓷文化打造成为泉州乃至福建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之一。

作为德化窑址传承保护人,龙浔镇高阳村的单金对老人,从年以后,就开始对窑址的保护采取实际的行动。自己的爷爷是制窑工人,从小听爷爷讲述制窑的辛酸,为了一家人能够吃饱穿暖,爷爷在窑场里卖力工作。从记事起,单金对就认为,制窑是德化人吃饭的工具。年读书回乡后,单金对发现有些村民在窑址上挖地种菜,他不厌其烦地对他们进行劝阻,并告诉他们这些窑址的重要性。如今,尽管已经71岁了,但单金对希望将村里的几十个窑址挖掘出土,展示给世人,将高阳村打造成文明古村,让后代们都记住,窑址不仅仅是遗址景象,它更是祖先们留下的打拼精神。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huazx.com/dhxhj/148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