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三班建在陶瓷上的小镇

点击“中华陶瓷网”可订阅!

  在最新出炉的福建特色小镇名单中,德化三班镇凭借“瓷都茶具”为特色入选。三班镇素来是德化陶瓷生产重镇,生产陶瓷历史悠久,陶瓷对三班镇而言,是昔日辉煌的历史,是如今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三班人经过千百年的薪火相传,在新时代的洗礼中,让它成为了一座建在陶瓷上的小镇。

瓷都茶具小镇——三班镇

古窑:数百年薪火相传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屈斗宫德化窑遗址的窑炉中,位于泗滨村连片的梅岭窑遗址最具代表性。这里共发现宋元时期古窑4处、明清8处、民国至今的2处,涵盖阶级窑、龙窑等多种窑炉形态。此外,全镇还有已查明的古窑址25处,其中洞口月记窑、洞岭窑、内坂窑被列为省级保护文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屈斗宫德化窑的梅岭窑遗址

已经弃用的窑炉,完整地保留了整体结构

到了明清时期,刺桐港兴起,三班镇拥有了便利的交通,加上有优质丰富的瓷土资源,三班一跃成为古瓷都德化最重要的陶瓷产区。三班镇内保留下来的包括月记窑在内的许多古窑,大多在这一时期烧制了不计其数的瓷器,流通海内外。

月记窑前的祭窑神仪式。

古窑每次烧制前,当地窑工都要祭祀窑神,祈求烧制顺利

洞上陶艺村里,月记窑和记号窑等传统窑炉每月都会迎来数次柴烧。柴烧是数百年传承的陶瓷烧制技艺,它让落灰自然依附在陶瓷坯体表面,形成温泽光润、层次丰富的自然灰釉,炉火的痕迹为瓷器增添了最古朴的修饰。另一方面,柴烧大多不上釉水,大大降低了瓷器中铅等微量元素的含量。

洞上陶艺村里,镶嵌在墙体里的陶瓷,映射着这里根深蒂固的陶瓷文化

等待装窑的瓷器

窑工准备装窑

装窑完成后,窑工开始为窑炉添柴

柴烧瓷器一般需要1~2天时间,随后就是让人翘首以盼的出窑。柴烧瓷器价格不菲,这与它的出品率息息相关。烧制过程中常会出现粘连等情况,出窑的瓷器只有一半能二次加工或复烧。复烧后再淘汰一批瑕疵品,最终留下的少之又少。

窑工端着烧制完成的陶瓷走出窑炉

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学生来到陶艺村观看出窑

烧制完成的陶瓷

瓷业:大珠小珠落玉盘

“一门里,有人当面子,就得有人当里子。”电影《一代宗师》里的武行如此,三班镇陶瓷行业亦是如此。在三班镇,各种规模的企业遍地开花,有足够强大、享誉国内外的龙头企业,它们是当仁不让的“面子”;也有家庭作坊、文创工作室这类小企业,它们数量多,分布广,它们是三班陶瓷业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三班镇最常见的家庭式陶瓷作坊

“土族部落”陶艺坊,洞上陶艺村内有许多这样的小型陶瓷工作室

洞上陶艺村晓德陶艺坊的主人是“80后”陶艺师李德鹏,17岁初中毕业后,他进入朋友的陶瓷厂当雕塑学徒。之后为了谋生,他转行做起了铲车司机,中断了与陶瓷的缘分。直到三年前,看着三班镇陶瓷行业发展迅速,他毅然决定回到家乡与妻子开办了这间陶艺坊,重拾自己最擅长的手拉坯雕刻。经营陶艺坊一年多以来,李德鹏不仅提高了收入,也激发了创作灵感。

李德鹏手握刻刀正在修坯

晓德陶艺坊内琳琅满目的陶瓷茶具

  三班镇还有不少“会念经的外来和尚”。古越坊陶瓷的负责人席建辉来自湖南娄底,年他看中了三班镇陶瓷行业的广阔前景,从厦门来到这里办厂。这里有很多他的同乡与同学,席建辉得到了他们的帮助,陶瓷生意逐渐步入正轨。

古越坊陶瓷的柜台里摆放着精美的套装茶具

  有人慕名而来,也有人放眼海外。清朝时期,大兴堡是德化浔中、三班一带陶瓷产区对外通商、贸易的主要集散地。如今,大兴堡的修建者——郑展枢的后人郑氏家族创办的顺美集团,成为了享誉海内外的国际品牌,重现了当年陶瓷海外贸易的辉煌。

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内摆放的创意茶具

游客在动漫主题展区内参观陶瓷艺术品

  来源:德化县县委宣传部福建画报

好文推荐

德化白瓷入选中泰地理标志“3+3”互认互保产品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城市1对1》栏目组到德化县进行拍摄踩点工作

我县2件陶瓷作品获“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

绝佳佳人

《梦江南》作品鉴赏

禅意雕刻——达摩系列作品鉴赏

白瓷手工瓷花鉴赏

柯宏荣,陈桂玉夫妇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许瑞峰:技术创新,寻求超越

泉企接轨国际钻进“钱眼”闯世界

白瓷精品动物系列摆件作品鉴赏

新技术变革老工艺陶瓷企业智能制造“三级跳”

美了!德化白瓷禅意摆件,让你感受不一样的静谧

浅谈如何区分陶瓷是手工坯与机械坯?

新技术变革老工艺陶瓷企业智能制造“三级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huazx.com/dhxzy/81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