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孜阿普片 https://m.39.net/pf/a_4335708.html
近年来,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深入推进自然资源要素保障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土地高效利用、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生态保护修复,推出“三点三抓三促”工作方法,获评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三点三抓三促’即找准切入点,抓产业空间再造促发展;紧扣关键点,抓资源持续开发促提升;塑造新亮点,抓生态保护修复促稳定。这些举措不仅使自然资源得到高效利用,而且还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德化县自然资源局局长方华宇介绍。
德化县三班镇奎斗村年县级土地开发项目找准切入点,抓产业空间再造促发展
作为典型的山区县,德化辖区内多山地丘陵,城区周围群山环绕,土地资源极度稀缺,发展空间非常受限。近年来,德化县以工业用地为切入点,通过增量的合理配置及存量的深度挖潜优化布局,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向山要地,打造万亩“工业梯田”。德化县大力开展低丘缓坡地综合开发利用,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安征迁、统一建设、统一出让、统一管理“五统一”开发模式,依山就势、平丘填壑,打造以陶瓷产业为主导的“工业梯田”。该县先后规划建成鹏祥、诗墩等7个陶瓷产业园区,生成产业用地约1.2万亩,其中约80%原为荒地、山坡地。
——退城入园,创造产业集聚空间。德化县优化调整旧城区、主城区功能布局,大力实施工业企业退城入园,并在城东工业区等新建产业园区,专门规划新兴产业园和特色产业园,引导工业企业集聚发展。近5年来,德化县收储搬迁中心城区、旧城区工业企业用地24宗亩,建成陶瓷新秀园、城东电商物流园等多个产业集中园区。
——“腾笼换鸟”,焕发老区发展活力。德化县鼓励引导工业企业通过实施厂房加层改造、“零地”技改增容等提高土地利用率;支持企业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发挥工业园区寸土寸金的价值;大力实施结合片区改造的招商引资,推动旧厂房和低效园区“腾笼换鸟”。
年以来,德化县实施工业厂房加层、扩建10宗,增加厂房面积17.06万平方米;实施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项目5个,建设标准化厂房2处15.8万平方米;拟规划实施龙船洋片区、后所片区、隆泰化工片区提级改造亩,拟建高端商务区及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聚集区。紧扣关键点,抓资源持续开发促提升
“近年来,我县立足境内丰富的矿产资源,深化矿山企业技改升级、矿业权整合归并、矿产综合回收利用,不断提高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德化局二级主任科员郑智煌说。
德化县根据区域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不断优化矿业布局,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重点矿区集聚。近年来,该县分别围绕境内双旗山金矿、鑫阳铁矿等龙头企业,打造北部金矿资源生产基地、西南部铁矿资源生产基地、石灰石矿生产基地和陶瓷产业原料供应基地,集聚提升资源的规模化生产和综合利用效率。
经过整合归并,德化县全县矿业权从原来的66个减少至32个。截至目前,全县铁矿山开采回采率达85%~95%,选矿回收率达85%;金矿山开采回采率达85%,选矿回收率达90%;水泥用灰岩开采回采率达50%;陶瓷土开采回采率达85%~95%。
“我们委托省闽东南地质大队编制金矿、铁矿和石灰石矿3个优势矿种的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积极策划并全力支持金、铁、陶瓷土矿等重要矿产资源探矿增储。”德化局地质矿产管理股负责人王德海介绍,该县大力规划发展清洁矿产勘查开采,推进地热勘查3处、矿泉水找矿3处。
在整合归并的同时,德化县加强矿业监管。年,该县建成矿山三维动态监测监管系统,通过三维建模技术对20多家持证矿山实行“CT”扫描,实现矿山生态的精细化、可视化监管。塑造新亮点,抓生态保护修复促稳定
“年,全县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6万亩;开展历史遗留损毁采矿用地复垦工作,立项实施项目15个,可新增耕地亩。”德化局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耕地保护股负责人林双红介绍。
近年来,德化县针对耕地碎片化、零散化和管护难等问题,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对辖区内农用地、村庄用地、工矿用地等进行优化布局。
德化县抓住获评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的机遇,以双旗山金矿、邱村金矿、鑫阳铁矿3家国家级绿色矿山为示范,以资源利用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闭坑矿区生态化“五化”为标准,启动在产矿山全覆盖的绿色矿山创建工作。同时,该县引导矿山企业利用金矿、铁矿尾矿资源制作混凝土加气砖块、色釉陶瓷以及新型建材,年利用尾矿资源超10万吨。
“下一步,我们将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探索土地弹性出让方式,全力提升全县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德化局副局长林其逊表示。
作者:德化县自然资源局
文字编辑:刘倩
新媒体编辑:陈平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