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学子的寒假,底蕴十足

这个寒假,福建省组织开展“追寻领袖足迹赓续中华文脉”“百校结百村”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文明探源、红色文化、数字赋能、乡村文旅、交流互鉴……全省大中小学生在传承文化、赓续文脉中度过底蕴十足的假期时光。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文明探源篇福建师范大学组建海峡两岸师生实践队伍前往龟山遗址考古挖掘现场、壳丘头考古遗址公园新规划展厅、平潭史前遗址展厅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同上一堂海峡两岸文化交融的“大思政课”,在浸入式研学中深刻了解两岸文化的历史渊源。福建师范大学开展“探源历史文明聚合力赓续两岸文化促融合”寒假社会实践红色文化篇闽南师范大学实践队充分用好闽西革命老区红色资源,把党史学习教育课堂“搬”到旧址和展览馆前,师生在实景化、体验式、沉浸式的实践活动中重温峥嵘岁月、了解红色历史、学习革命精神。闽南师范学院师生在参观中央苏区文化建设专题展时进行交流探讨文脉守护篇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组织研习社骨干成员,前往福州三坊七巷保护成果展馆、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林则徐纪念馆等地开展实践研学活动,学习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推动三坊七巷等福州古厝保护的创新理念和生动实践,厚植历史情怀与文化担当。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实践队师生认真学习古厝文化遗产故事“闽人智慧”篇厦门大学“品瓷韵·悟思想”实践队走进千年瓷都——德化。拜访非遗传承人,参观世界文化遗产点,队员们在与千年陶瓷文明对话中,进一步了解宋元陶瓷文化、历史、制作工艺,从“闽人智慧”中感悟勤奋、开拓、智慧的福建形象。厦门大学实践队参观世界文化遗产点——屈斗宫古窑址精神文明篇福建农林大学“普公行”法律援助实践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法治助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实践队来到福建省档案馆学习了解依法管档治档重要工作,前往漳州市事迹展览馆学习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与精神内涵,深入基层社区开展普法小课堂。福建农林大学实践队开展“模拟法庭进社区”法治文化宣传活动数字赋能篇“白天顶着寒风开展调研与现场测绘,晚上伴着星辰将数据转化为手稿和CAD图纸”。三明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闽台乡土微景观营造项目驱动创新班学员”来到永安吉山村萃园书院,采用无人机技术和3D建模技术,挖掘历史建筑文脉,以微景观营造探索乡村文化振兴之路。三明学院实践队员对萃园书院大厅经行测绘乡村文旅篇在厦门集美区后溪镇城内社的黑猫两岸青年文旅基地,厦门医学院实践队的队员们与台青歌手赖赖一起研究着如何继续提升村里的城隍庙美化方案。古厝改造、村浪市集、两岸特色庙会、“黑猫歌厅秀”、文创摊位……他们巧妙以文旅文创在小村内复制“聚融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两岸青年共同规划村中美化新闻舆论篇福州大学“八闽寻迹,文化传情”实践队由校图书馆馆长带队指导,深耕于八闽大地,厚植于中华文化的民族迁徙和演进史。来自不同学科专业的实践队员们发挥所学优势,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宣讲。福州大学实践队师生深入闽侯县竹岐乡天台村调研交流互鉴篇华侨大学组织来自13个国家和中国港澳台地区与内地的近余名师生、36支团队分赴祖(籍)国各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开展主题文化实践活动,引导境内外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文化、感受变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华侨大学开展“齐鲁文化”研习营,境内外学生身着汉服体验礼敬先师百校结百村福建师范大学大学附属小学走进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阳岐村,探寻古宅古厝文化,寻访历史文化名人,深刻体悟历史的厚重和文化传承。泉州第一中学少先队员与部分家长、老师携手走进蟳埔村,亲身体验簪花围的习俗和村民的日常劳作,实地探访非遗民俗文化。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师生参观严复阳岐故居泉州一中师生家长共同参加研学实践活动来源

福建教育微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huazx.com/dhxzy/161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