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化的德化乡村,
德化农村的“空心化”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外面像个村,进村不见人,老屋少人住,地慌杂草生”
这是德化农村空心化的真实写照。
现如今,德化政府对于乡村投入不断加大,
农村道路硬底化了,很多建立起公测,绿化越来越美了,
不少村庄甚至还建起了篮球场、小公园,健身器材,
甚至最近还成立了德化县乡村振兴局
德化很多农村空心化了,
为了挽救逐渐消失的乡村不得不进行抢救,
小编上个月去一下上涌镇时候,
看到景象显得空旷、寂廖。
一天下来见不到几个人。
偶尔遇到的,要么是年过半百的大婶大叔,
要么是老态龙钟的阿爷阿婆,
整个上涌镇变得异常冷清。除了老人,
很少能看到年轻人,
望去,全是一望无际的孤寂。就像一潭死水。
德化农村空心化正在悄然加剧,
在农村能赚钱的行业就是从事种植业,养殖业,
但是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风险非常高,
比如年的疫情,这个农村青年小魏养殖的鸡出现严重滞销,
这个是一个青年回乡搞养殖,
但是在年碰上疫情了,
最后亏得血本无归,
他在视频说的一句话,很中肯,
就是在农村搞养殖并不比在打工能赚更多钱,
只不过有更多时间能照顾老人和小孩,
回乡创业很难让农村青年发家致富,
搞不好会把自己搞得负债累累,
于是迫使绝大多数有劳动能力的农村青年不得不离开农村,
流向就业机会更多的城市和发达地区。
德化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不断流失,
导致大量的田地丢荒无人耕种。
而留守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消费能力非常有限,
又导致乡镇商铺生意冷清、饭馆门可罗雀,
旅游业无处发力,
首先如果要保证乡村复兴,
首先要有相应的福利政策来吸引年轻人返乡
德化城镇化加速农村了空心化进程了,
德化城镇化过程中:
城区建成区面积由年的不足1平方公里,
扩大到目前的30.46平方公里,
城区集中了全县三分之二多的劳动力、经济总量
和95%的中小学生,
德化城镇化就是将德化所有优质教育资源渐渐向德化城关集中。
迫使越来越多的德化农村只好来城关买房生活,
很大程度是为了让孩子读书
这也就是即使回到农村了,
孩子的教育便成了很大问题,
这样农村更回不去了,
现在偶尔回到乡村是因为农村还有老人,
但是维系乡情和亲情的纽带正在逐渐割裂。
当前农村的亲情关系,
很大程度上是靠老一辈建立的关系维系着。
在老一辈那里,这种关系相对稳定,
可年轻人已完全习惯了城关的生活,生活圈
自己朋友圈都在城市,
亲情观念渐渐淡薄或缺失。
年轻一代之所以还会每年回乡下过年,
那是因为长辈们依然在乡下生活,
从伦理道理来讲,必须得回去。
可以想见的是,随着老人们逐渐老去或离世,
长年在城关居住的年轻人就失去了回村的重要情感纽带,
到那时,遥远的乡村就真的回不去了。
如何不让德化乡村逐渐消亡?
现在德化很多乡镇人口多的就1-2千人,
少的就是几百人,还没有一个小区人口多,
而且还是以老年人为主,
也许再过几年,德化这些乡镇就是变成无人居住的乡镇了。
消失的村庄背后是人口的流失,
人口是农村空心化的关键因素。
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在农村顺利开展落实,
最关键的因素是人,
乡村振兴的主体就是农民。
只有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乡村振兴的实施才会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