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思维风采,享数学魅力
为了推进我县小学数学思维可视化课堂的实践研究,落实数学说理课堂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4月23日,省级课题“基于思维可视化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实践研究”专题研讨暨年春季德化县小学数学赖丽华名师工作室“送教送研”活动在德化县金锁小学一楼多媒体教室如期举行。出席本次活动的有:晋江市许贻亮领衔名师及工作室成员、县教育局杨光照副局长、县教师进修学校余德兴校长、科研处欧阳彩凤主任及科室成员、小学教研室林小霞副主任、县小学数学赖丽华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全县-年新招聘编内外小学数学教师、全县各校部分数学教师以及金锁小学全体数学教师。
上午的活动在德化县第二实验小学赖月桃老师的主持下拉开序幕。
首先,由德化县金锁小学陈雪红老师执教《解决问题》一课。陈老师针对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了教学活动,教学形式多样,课堂扎实、有趣。教学中,陈老师注重数学模型思想的建构,始终引导孩子学会找解决问题的步骤:知道了什么?——解决什么?——怎样解答?——解决正确吗?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分组合作解决问题,展示自我,一次次思维展现,一次次思维碰撞,真正展现了思维课堂的魅力!
接着,由赖丽华名师工作室成员黄彩虹老师执教《平均数》一课。教学中黄老师以学定教,紧密联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平均数的作用,课中通过同桌合作探究展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整堂课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概念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统计与概率的背景,不仅让孩子掌握了计算平均数的方法,理解了平均数的概念本质,更是让孩子们体会到平均数在大数据下的价值,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颗统计学的种子!
.
教学是不完美的艺术,在两节展示课后,由工作室赖丽华领衔人带领听课老师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卷入式研讨,教并快乐着,研并成长着。
大家根据两节课提炼出各小组的问题:课堂提问如何更加有效?教学中如何落实“给予学生实践和空间进行独立思考”的理念?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这个概念的本质?如何体现学生思维可视化?针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许贻亮名师现场答疑解惑,他指出: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骨架和通道,有了问题才能使课堂不断生成不断发展,在课堂上要以少量问题推动整堂课的发展;他认为要让课堂提问更有效要抓住问题的清晰度、指向性、包容度等;他还提出可以采用画图、动作等方式体现思维的可视化。
.
下午的活动在第二实验小学黄学铭老师的主持下延续精彩。
.
首先,由晋江安海西隅小学朱阿娜老师带来《什么是面积》一课。朱老师利用课件让学生初步感受面积,通过活动感悟面积大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中,朱老师通过刷一刷、涂一涂、比一比、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什么是面积以及面积的大小,在无痕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量感。整节课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悟,用脑思考,主动获得知识,很好地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接着,由晋江市许贻亮名师工作室许贻亮领衔名师执教《折线统计图》一课。许老师独到的教学风格和高超的驾驭课堂能力给在场每一个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以故事谈话的形式引出课题,通过让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介绍分析折线统计图等多种途径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可视化”,使学生真正理解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充分尊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上许老师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总结的学习习惯,从思维的发展到思维的广阔,从思维顺行到思维的逆向,从思维的平滑到思维的跳跃,一次次的交流讨论,一次次的质疑补充,真正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更是呈现了异彩纷呈的数学课堂!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现场每个老师都仔细聆听,认真做笔记,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精彩的瞬间,生动之时,目不转睛,精彩之处,颔首赞许。
.
又到了畅所欲言的环节,老师们围绕着“最有启发的是什么?最有触动的是什么?最想试试的是什么?”这三个问题分享自己的收获:课堂的教学设计源于教材又区别于教材,给大家常态课的设计提供了方向;课件制作的巧妙之处;学生量感的体现等等,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面积一课的设计是否应出现不封闭图形?课堂上是否该给出面积的具体定义?新教师怎样备好课?对于备课的经验许贻亮名师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