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与海峡教育报社联合举办年泉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微课评选活动,就初中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9个学科和小学语文、数学2个学科的微课进行评选。
经过各县(市、区)教师进修校和市直学校的初选、推荐,初中共有件参评作品,其中语文44件、数学49件、英语46件、道德与法治41件、历史43件、地理39件、物理44件、化学45件、生物49件;小学共有件参评作品,其中语文67件,数学69件。这些微课视频现通过“海峡教育报泉州在线”官微进行展示。
展示时间12月4日12月5日12月6日12月7日展示内容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初中生物参赛作品展示(共49件)(点击作品图片即可观看视频)
I01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泉州第一中学吴晓琛
指导老师:冯蔚宗
本微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叶片各部分结构和光合作用的联系,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本微课主要采用动画、拍摄实验过程和显微镜观察的实验结果等教学手段。演示实验选自高中常考的光合作用实验,不拘泥于教材,体现了初高中的衔接又不高于学生的能力。整个微课以“观察现象—提出疑问—做出猜想—验证猜想”的方式,从叶片的结构入手分析其功能,帮助学生总结叶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进而顺其自然的得出了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I02性别和性别决定泉州第一中学李佳芬
指导老师:陈志方
本微课建立在学生已学习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性别遗传的规律。本微课聚焦于人类的性别遗传现象,深入地对男女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进行分析比较,推导出精、卵染色体数量及组成。进一步采用模拟实验直观的展示精卵随机结合的过程,并通过数据统计的方法,最终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性别遗传的规律,能较好的突破难点,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I03尿的形成泉州培元中学张森田
指导老师:黄诗林
本微课的教学内容为尿液在肾单位中的形成过程。教材中的模式图与文字描述比较抽象,而尿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血液流经肾单位后,在肾单位的作用下,各种有关成分不断发生变化。单纯的依靠教材的内容无法让学生体会其动态过程,也就难于理解尿的形成过程。本微课通过结合动态的模拟视频展示尿的形成过程特点,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尿液形成的基本过程及各主要成分的变化。
I04探究苔藓蕨类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特征泉州第五中学庄丽萍
指导老师:李水成
本微课要求学生认识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繁殖方式和生活环境。苔藓蕨类植物对于学生来说,身边可见,但容易被忽视,为了让学生对这部分抽象内容具体化,有更直观的感知,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本微课补充大量实例,从宏观到微观,一一解剖,通过实例结构特征,引导学生推出其相应结构的功能特点,并进一步理解与其所生活的相适应。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建立正确的生物学思维。
I0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泉州实验中学黄浦
指导老师:谢金花
本微课的内容是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碳循环的过程。教材用碳循环模式图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碳循环的过程。本微课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促进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把学生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目标融入在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中自然完成,摒弃“填鸭式”教学。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微课课件包含文图资料的课件,采用现代教学手段与讲解法相结合,设计一系列具有提示性、诱导性、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活动步步推进。
I06消化系统的组成泉州外国语学校杨逸娴
指导老师:陈碧忠
本微课目标让学生认识到食物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消化过程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且完成这一复杂过程的结构基础是消化系统。微课从生活中的食物如何被人体消化吸收引入本节课题,先展示教学目标再逐一讲授。讲授消化系统时,配合结构示意图(分为消化道和消化腺),先局部再整体的顺序进行讲授。让学生区分好消化腺和消化道,以及消化系统图的识别,最后进行简短的小结。
I07达尔文的自然选择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潘娅玲
指导老师:苏文锻
本微课目的是要讲清楚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在进化中如何产生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和环境无关,而环境只是起到选择的作用,通过这个微课来加强学生的理解,提升解题技巧。本微课的教学目标为: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意义;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把握生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学生能够加强理解,提高解题技巧。
I08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泉州科技中学董鑫
指导老师:陈巧莲
本微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主要掌握这些知识点。细胞分裂概念: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过程: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后是细胞质一分为二,最后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遗传物质的变化,亲代细胞的遗传物质复制数量倍增,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代细胞中,子代细胞与亲代细胞的染色体遗传物质相同。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微课以播放动画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观察,能够更好地理解体会动植物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I09血液的组成复习泉州科技中学史雄略
本微课的主要内容为①血液组成导入。②出示思维导图,让学生先回忆填写,再教师讲解。③分析血液常规化验单,提高思维能力。④易错题,质检题,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微课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知识点串联在一张图中。配合教师讲解,这样更方便学生理解记忆。
I10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泉州七中金山校区吕巧瑜
本微课面对的是初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有相应的生物知识储备,对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本微课除了有层次的复习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外,还利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通过调节眼球中晶状体的曲度可以看清近远处物体,同时结合图片和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巩膜、虹膜的颜色,瞳孔的作用。通过本微课的学习,力求让学生能够了解自身眼睛的复杂结构和功能,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不同的人眼睛颜色不一样、为什么长时间看近处物体会近视?
I11脊椎动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主要特征泉州市东海中学黄琼瑶
指导老师:黄婉梅
本微课内容为脊椎动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主要特征,学生对该主题的最主要的学习目标是训练比较归纳的科学思维能力,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该部分知识点繁多,不同的脊椎动物的特征和代表动物难以记忆。本微课通过展示能够体现各类动物特征的图片和动画,在讲述某类动物(如两栖类)时通过个别(如蛙)到一般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降低学生内在认真负荷。
I12食物的消化泉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傅淳淳
指导老师:吴婉秋
本微课导入采用蜡笔小新和朋友们吃西瓜的动画情境,引出问题,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且有效调动学生注意力,进而带领学生一起探索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食物消化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用轧钢机,滑梯,“酸雨”,迷宫,死胡同,很臭的东西等形象的比喻和生活化的用语,寓教于乐,有效引导学生代入情境并思考解决问题,最后用形象的3D视频再次系统地带领大家总结消化系统的各个结构和消化的全过程,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I13家蚕的发育泉州市第九中学余鑫虹
指导老师:周文君
本微课内容包括了解家蚕与我们国家文明的联系,及我们的家乡在这个文化当中的作用。详细讲解家蚕各个时期的特点,对家蚕的幼虫时期成虫时期进行对比归纳,并对家蚕的发育进行总结。微课围绕三维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融入乡土教育、时事教育。提供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例子作背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生物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用声、形、色并茂,强力吸引学生,把学生带进一个崭新的境界,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率。
I14种子的结构泉州河市中学陈向华
指导老师:赖水生
本微课帮助学生理解“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从种子的萌发开始,种子是绿色开花植物生命周期的起点。微课通过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有序地进行解剖与观察,辨认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并推测其功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比较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上的共同点和区别,分析胚是新植物幼体的原因,从而建构“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的重要概念。
I15动物的运动泉州外国语学校洛江校区许雪婷
指导老师:陈英
本微课的主要内容是用图片创造情境导出主题,引出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带领学生初步了解活动的骨连结--关节,边画图边归纳出关节的特点。并体验肱屈肘和伸肘的动作,归纳出躯体运动形成机制。本微课通过用画图并上色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归纳出关节的结构特点,契合学生原有的起点水平,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屈肘和伸肘,感受躯体运动的组成,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课堂的学习气氛。
I16光合作用泉州就南中学万长征
指导老师:赖水生
本微课主要讲解叶片结构和光合作用。教学目标是要理解和懂得运用光合作用于生产生活实际,首先要掌握叶片的结构,然后引入光合作用。本微课的特色是联系生活实际,包括课件的制作是取之于生活或校园图片,贴近生活,接地气,讲解精炼,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和难点,抓住核心概念,树立生命观念,培养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等。
I17血液循环泉州第五中学台商区分校谢瑞
指导老师:王传桂
本微课主要学习血液循环的知识。血液循环知识复杂,信息量大,生理过程过于抽象,学生难免存在一些畏难情绪。因此,本微课一开始通过动画的形式,化抽象为形象,给学生展示了血液循环的全过程。再利用血液循环路径简图梳理循环过程,让学生知道体循环和肺循同时进行,在心脏处汇合,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由于物质交换,引起的血液成分的变化。最后借助简图,总结规律,强调考点,并引导学生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
I18尿的形成和排出泉州台商投资区东园中学陈婉珊
指导老师:廖志霞
本微课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微课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边学习边思考,最后对课程做出总结,使得学生对知识有系统的认识,能学以致用。设计的特色是简洁、高效。课件内容简短精炼,动图结合讲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视频教学中,从而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I19从新冠肺炎疫情看病毒的结构及危害泉州台商投资区玉埕中学孙伟强
本微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内容,学生在学习了细胞结构以及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后,把病毒这一特殊的生物放在最后学习。作为一类特殊的生物存在,与年全球疫情密切相关,学会病毒的相关知识显得尤为重要。本微课侧重从新冠疫情这一全民脉动的战役出发,通过讲解重点知识和两段小视频素材来学习病毒的主要特征和危害,设计清晰,重点突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I20食物的消化泉州第五中学台商区分校游丽娟
指导老师:谢瑞
本微课的主要内容是食物的消化过程。通过对消化系统的组成回顾,以汉堡的消化之旅为例,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到食物的消化全过程,进而认识到小肠的结构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微课以日常生活中学生非常熟悉的食物---汉堡为例,按汉堡中的物质进入人体消化道的顺序依次剖析出糖类(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全过程。可以使学生对食物的消化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让学生理解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生物体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I21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泉港圭峰中学陈恒安
指导老师:刘小阳
本微课的内容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半个学期的生物知识学习,了解了科学探究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意义,同时对科学探究的方法有了一定的领悟,但是对于如何设置对照实验这一中考必考知识点很多同学掌握的不是很好。本节课老师以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为主线,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法探究问题的关键点,特别是对如何设置对照实验等中考学生易错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I22关节的结构泉港第二中学庄爱红
指导老师:连志高
本微课由四部分组成:一、介绍关节是可活动的骨连结。二、动物关节实物观察感知关节的各部分结构。三、关节结构知识点梳理。四、关节模式图学习。微课的特点是在观察动物关节时,始终紧扣关节的牢固性和灵活性展开,很好地渗透了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而且实物观察对于生命观的渗透也是一个很好的渠道。不同教学方式的互补:实物观察形象、直观;知识点梳理完整条理清晰;模式图教学提升解题能力。
I23食物的消化泉港第一中学卜欣欣
指导老师:林惠玲
本微课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两部分:(1)消化系统的组成;(2)食物的消化。知识比较抽象,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为了增进学习效果,本微课主要采用动画演示法来讲解。能够让学生更立体、更形象地理解消化系统,建立清晰的感性认识;最后引总结得出消化的概念以及食物的消化过程。遵循了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构建知识体系,建构核心概念。
I24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晋江市潘径中学何莹秀
指导老师:许建新
本微课内容主要是介绍食物在消化道中的具体消化过程,借助一种常见的食物,首先分析其主要营养成分,接着介绍各种营养成分在消化道中发生的变化,并着重分析消化酶在消化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微课将第一人称“我”假定为一个饺子,描述“我”在消化系统中的探险历程。食物的消化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选用多媒体课件并以说故事的形式将这一过程形象地展示不仅便于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更有利于在抽象与形象、静止与动态之间建立思维通道,发展认知能力。
I25主题五生物圈中的人—图文解析晋江市松熹中学李燕霞
指导老师:颜财滨
本微课主要是“主题五——生物圈中的人”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还要懂得各大系统的联系,懂得分析模式图。微课先说明主题五在中考的考查形式,以模式图为例,详细分析人体各系统之间的联系,从宏观到微观,从结构到生理,复习相关知识体系的架构;再通过练习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将各难点一一突破。通过这节课,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基础知识,提高了识图能力以及整体与局部关系的理解能力。
I26探究实验晋江市养正中学张燕丽
指导老师:王惠娥
本微课的制作内容包括了实验的基本过程以及所有考察的知识要点,整个微课的制作围绕一个探究题目展开,通过题目的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还传授一些解答实验题的相关解题技巧,最后进行归纳小结。这样就达到了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获取信息能力等目标,同时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用理解记忆代替机械记忆,打破思维定势。
I27尿的形成与排出晋江市侨声中学苏丹丹
指导老师:刘新星
本微课主要讲述尿的形成与排出,尿的形成与排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进行的事情,但具体是怎样的过程,学生并不了解。本节内容将比较抽象的尿的形成过程用图片、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结合信息技术整合将抽象的问题具象化,并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微课信息技术有效整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教学过程中重难点能有效突破,并及时检测教学成效。
I28微视频《复习普通光学显微镜》晋江市华侨中学黄雄辉
指导老师:杨强
本微课选取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进行教学,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综艺花字幕来突显重难点,趣味和收获并存,让学生在简单、有趣、好玩中享受学习和成长,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提高教学效率。本微课集简约化、微型化、形象化、趣味化、时尚化、知识客观化于一身的特点。
I29尿的形成和排出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李丽
指导老师:郑美虹
本微课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问题引入,借助肾单位结构的复习,讲解肾单位中两条管道系统“血路”和“尿路”,突破了本微课的重难点。为了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本微课又借助模型的制作以及模拟尿液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后利用概念图帮助学生建构完成的概念体系、树立结构功能观、系统整体观,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学学科素养。
I30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石狮市第三中学林君
指导老师:郑淑贞
本微课主要分析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通过描述肺通气的过程,概述呼吸运动的原理。(生命观念)和制作并使用模型,多角度解释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并学会用简单的模型理解复杂的生理过程。(科学思维)与通过探究胸廓容积和肋间肌,膈肌的关系,体验“刨根问底”的科学思维过程。(科学思维、科学探究)来完成本次课题,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知识。
I31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石狮市第五中学郑素梅
指导老师:黄金锡
本微课通过观看视频、图片、表格填写,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分析能力及对知识归纳能力,让学生掌握两栖动物的生殖为有性生殖,发育为变态发育等特点。通过学习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特点,认同两栖动物受环境影响,生存前景堪忧的现状,形成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再讲解两栖动物的概念延到分析两栖动物生存环境的困境,最后巩固本节知识。
I32血液循环的途径南安市南星中学蔡茄庆
指导老师:黄世东
本微课讲述了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微课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情境,引入教学内容,通过展示大量图片详细介绍血液循环的途径。最后用框架回顾总结,直观体现所学知识,明确两大循环。学生通过微课程的学习,能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意义。
I33尿液在肾单位中形成南安市金桥中学林伊灵
指导老师:黄世东
为了形成肾单位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本微课利用自制模型——“尿液形成动态模拟装置”,让学生直观感受尿液形成的动态模拟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尿液的形成这个重点和难点,通过演示实验抓住了学生的“眼球”。以尿液是怎样形成这个问题入手,对比分析肾单位各部分的液体成分表,结合肾单位模式图和尿液形成的动画,使学生在识图读图中一步步分解难点的同时重点也得到了突破。
I34物质循环南安市柳城中学陈国忠
指导老师:苏水荣
本微课是有关初二下的生态系统功能中的物质循环,灵感来源于课本的活动《分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本微课可用于平常课堂的教学,为学生更好理解物质循环带来便利,通过流程图来勾勒出物质循环的具体过程,化难为简。学生通过本微课的学习通过本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物质循环的具体过程。了解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并认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I35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南安市第一中学黄印聪
指导老师:黄世东
本微课从微观水平介绍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的结构,再通过动画、流程图等形式介绍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并辅以一定的练习以利于学生巩固有关知识。本微课图像呈现较形象、过渡平稳、动态过程分析易于学生接受理解,有利于学生的掌握。通过本微课的学习,学生能较好掌握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尿液的形成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的有关知识。通过形象的图画、动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I36探寻洋葱的味道之旅南安市实验中学洪国斌
指导老师:郭秀蓉
本微课遵循“观察、动手、观察、推理、总结“的总体思路,让学生从视觉上,听觉上,甚至是嗅觉上参与到实验中来。通过对洋葱表皮细胞的观察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从整体到局部,从植物体到细胞的内部结构,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让学生充分发挥探索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的优点。自己体验探寻科学原理,并最终得以解决实际问提,由此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让学生爱上生物课,爱上实验。能利用实验法的一般步骤来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I37血液循环泉州聚龙外国语学校叶云新
指导老师:曾惠英
本微课通过口诀,让学生快速回顾心脏结构,并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血液循环途径的变化,让学生对知识有具体的印象,最后通过方法指导绘制血液循环途径以解决实际解题中会遇到的难题。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血液循环的概念及血液循环的途径,通过分析血液循环的成分变化,培养分析思维能力。通过血液循环简图的绘制培养归纳,总结,应用的思维能力。还能通过血液循环途径简图解决实际问题,认识心脏在人体中的意义,提升生物学科素养。
I38种子的结构惠安美仁中学王加法
指导老师:田燕
本微课微要通过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来认识种子的基本结构,然后总结这两种种子结构的异同点,并延伸到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区别,最后对种子与孢子的生命力进行比较,体现种子强大的生命力,进而让学生明白种子植物比其他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通过设计观察玉米、菜豆种子结构的活动,培养学生一定的探究活动能力,并通过其他植物种子结构的对比观察,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认识植物种子胚的结构,作为连接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起到了重要的铺垫和衔接作用。
I39尿液的形成惠安辋川中学陈慧娟
指导老师:王奕仁
本微课首先通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注意来导入新课,接着利用直观图片认识肾脏的内部结构。在分析解读数据表中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利用肾单位的显微结构特点来分析理解肾单位结构与其形成尿液这一功能相适应,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观。通过动画演示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最后,通过思维导图来构建本节知识框架。
I40基因的遗传规律惠安第三中学陈铁洪
指导老师:陈晓梅
本微课主要呈现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并逐步分析子代的基因组成、表现性状及所占比例;通过优化的模拟实验揭示子代出现相应性状比例的原因;总结基因的遗传规律并由学习者尝试写出遗传图解。通过本微课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明确基因的遗传规律;也能根据亲代的基因组成推理出子代的基因组成、表现性状及所占的比例等;并且能更熟练地读懂遗传图解。
I4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惠安净峰中学柯淑萍
指导老师:陈一祥
本微课以五颜六色的毛毛虫和美丽的蝴蝶之间的关系引入,介绍变态发育概念。变态发育有两种形式,分别以家蚕和蝗虫为例,介绍了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微课教学的优势是以直观的易于理解的教学素材达成教学目标,通过大量昆虫的图片可以让学生获得有关昆虫生殖发育最直接的感性认识,既可以巩固知识又能够查缺补漏,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补充和拓展。
I42血细胞永春玉斗中学林培源
指导老师:叶基进
本微课视频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有关《血细胞》的教学。本微课视频的目的是通过精彩的微视频学习,帮助学生能更直观的去理解和掌握血细胞的相关知识。利用微视频学习的优势,学生可根据自己对血细胞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需要,借助视频反复观看,从而解决自己的难点问题,同时可参与到视频教学中的多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与运用。
I43人体的三道防线永春美岭中学刘海涛
指导老师:陈培山
本微课《人体的三道防线》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免疫与计划免疫》一节中的知识点。在本微课中,主要讲解了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通过简洁的界面,让学生能能够明确获取知识点。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说出人体免疫系统三道防线的构成,能够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I44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永春下洋中学林小玲
指导老师:叶基进
本微课采用分解概念,逐一突破,对小肠、大肠实物的观察和小肠绒毛、皱襞以及小肠模型的制作,突破重难点,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细节理解小肠的内部结构,完成表格,进一步得出结论,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并培养了学生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最后通过思维导图展现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和原因,进一步升华巩固知识,并完成相应的练习。
I45血液循环的途径德化第三中学胡祖琴
指导老师:许光传
本微课的内容是《血液循环的途径》。包括血液循环途径及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两部分内容。微课通过对旧知心脏结构的回顾,再次强化知识点,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视频展示了“血液循环的途径”、图示“血液循环图”,形象、直观地认识血液循环,建构新知识。展示体循环中毛细血管和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及肺循环中毛细血管和肺泡间的物质交换的视频、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血液成分的具体改变,真正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I46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及其预防措施德化第二中学林蓉蓉
指导老师:李实攀
本微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以流感为例讲授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并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引导得出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指导学生选择卫生、安全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珍爱生命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本微课重视生命观念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结合网络资源呈现教学内容,并通过情境探究、结合时事、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
I47尿的形成过程德化第五中学吴志鹰
指导老师:周柳华
本微课以动画和图解的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更好地确立“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人体的各系统之间是互相关联,共同协作完成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的观念。通过本微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肾小球的过程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以及理解并掌握尿的形成的整个过程。
I48花的结构安溪县新华都阳光中学许淑英
指导老师:陈剑平
本微课面向基础薄弱学生,帮助他们理清思路,为后续学习被子植物的双受精方式打好基础,做好知识衔接。微课以手绘方式引导学生按照位置顺序画出花的结构,在画图的过程中回忆各部分结构的功能,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理念,学生动手画图记忆更深刻,学生也更有兴趣主动参与。针对常见的错别字“蕊”,引导学生利用联想法记忆该字。
I49关节的结构安溪城厢中学王春江
指导老师:白崇毅
本微课内容为关节的概念、结构特点、功能与特性。微课从概念,实物到模式图,由抽象到具体,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推理能力,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结合实物图和模式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使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和提升。最后通过小结的方式,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和巩固,使学生能充分认识和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编辑:余龙娥/制作:翁文默
海峡教育报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