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盛夏,
高温、闷热。唯有山里舒适惬意,这不,它也静悄悄探出头来。
勤劳的德化人民不辞劳苦,早早地背着小竹篓上山寻宝。麻丝菇外表麻灰色,纵使你有敏锐的嗅觉也很难在枯叶和杂草中发现它,但尝过麻丝菇的朋友,自然忘不了它的奇特口感和香气。
芒种节气芒种节气据悉,麻丝菇学名中华鹅膏,菌盖直径7~12(20~30)cm,凸镜形,边缘有棱纹,灰白色至浅灰色,中部深灰色。表面有泥灰疣状至颗粒状菌幕残余。麻丝菇极具季节性,生在德化6-7月盛夏时分,时性短,质地好,营养高,口感佳,说它是德化人眼里的“松茸”,名副其实。干煸清炒两宜,深受德化人民的青睐。
干煸麻丝菇(来源于网络)
鹅膏菌属中的食用菌也和有毒菌很相似,故在自己不能判明的情况下,尽量不要采食鹅膏菌属。
野生蘑菇“尝鲜”需谨慎误食中毒要当心近期我省气温适宜、雨水充沛,野生菌类又进入生长旺季,人们在郊游踏青时,常会见到树下、草丛里冒出来的小蘑菇,有些居民喜欢采摘野生蘑菇回家食用,各地也因此相继出现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
1.为什么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经常发生?
毒蘑菇是指食用后能引起多种中毒症状的大型真菌。目前,我国已记载的毒蘑菇种类多达多种。蘑菇形态千差万别,对于非专业人士,无法从外观、形态、颜色等方面区分有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更没有一个简单的标准能够将有毒蘑菇和食用蘑菇区分开来。
2.我国有哪些毒蘑菇?误食中毒后有什么症状?
我国毒蘑菇种类繁多。在我国导致死亡的毒蘑菇种类主要由一些含鹅膏毒素的剧毒种类和亚稀褶红菇所引起。不同种类的蘑菇中毒后产生的症状不一样,根据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七种类型: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损害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光敏性皮炎型。
3.一些民间鉴别有毒蘑菇的方法可靠吗?
民间一些鉴别毒蘑菇的方法不可靠,主要有以下一些误区:
误区一、颜色鲜艳的毒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
错!不能简单的仅依据颜色和形状区分蘑菇是否有毒,比如鸡油菌、花脸蘑等是颜色鲜艳的食用菌,而灰白色的灰花纹鹅膏、裂皮鹅膏、亚稀褶红菇是剧毒蘑菇。
误区二、毒蘑菇跟银器、大蒜、生姜、大米、生葱等一起煮,液体变黑有毒,颜色不变则无毒。
错!“银针验毒”是小说和电视情节,可以验砷化物(比如砒霜)、硫化物,但蘑菇毒素多为生物碱,不能与银器发生化学反应,不能产生颜色变化,毒蘑菇同大蒜、大米一起煮,液体也不变黑。
误区三、长在潮湿处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
错!干净的树下一样可以长毒蘑菇,比如松林乳牛肝菌便是毒蘑菇。而可食用的双孢蘑菇是用畜粪栽培的。
误区四、受伤变色或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
错!有不少毒蘑菇受伤后,不分泌乳汁,也不变色。而有的食用菌,比如多汁乳菇(别名:红奶浆菌),可以分泌液体并变色。
误区五、毒蘑菇虫蚁不食,有虫子取食痕迹的蘑菇是无毒的。
错!许多剧毒的鹅膏成熟后同样会生蛆、生虫。
误区六、毒蘑菇往往有鳞片、粘液,菌杆上有菌托和菌环。
错!许多毒蘑菇看起来很普通,比如剧毒的毒粉褶蕈。而常见食用菌中大球盖菇有菌环、草菇有菌托、香菇有毛和鳞片。
误区七、毒蘑菇水一泡就变浑,无毒的泡在水里是清澈的。
错!变浑是因为蘑菇含有浆液,既可能是有毒的,也可以是无毒的。很多毒蘑菇泡水也不会变浑。
误区八、毒蘑菇有土豆或萝卜味,无毒蘑菇为苦杏或水果味。
错!蘑菇的气味不仅和品种有关,也和生长的环境有关,毒蘑菇和无毒蘑菇的气味无法分辨。
误区九、毒蘑菇做熟就没有毒了。
错!毒蘑菇毒素稳定且耐热,一般烹调方法根本无法破坏,加入其它的作料,比如大蒜、生姜等,也不能破坏毒素。
误区十、我以前年年在这棵树上采蘑菇都没有毒。
错!蘑菇生长受环境和气候影响很大,当环境气候改变时,生长的蘑菇也会发生变化,如不能仔细有效辨别,仍会采到毒蘑菇。
4.毒蘑菇中毒如何自救
催吐: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尽快催吐。可用手指抠咽部或用器俱压迫舌根部即可引起呕吐。可反复多次,尽量把胃内食物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
立即就医:医院救治,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鉴定蘑菇的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
德化县融媒体中心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和热心网友提供
编辑
郑丽梅
审核
李宏图林雅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