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的较有效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7/5602609.html
为加强信贷文化教育宣导,有效传播信贷文化正能量,德化联社于10月初开展信贷文化主题实践征文比赛。旨在向广大信贷从业人员传导信贷文化核心理念,增强全员对良好信贷文化的认同感,营造人人关心、全员参与的信贷文化建设工作氛围。此次征文比赛得到了广大员工的热情响应,共收到稿件30余篇,参赛员工围绕“支农支小”“乡村振兴”“贷款三查”“阳光信贷”等四个主题多方位、多层次、多视角地描绘了信贷文化的深刻内涵,亮点突出,特色鲜明。经过联社征文评审小组的严格筛选,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获奖选手名单
奖状
一等奖:
《浅谈社区金融网格化服务中的信贷文化培育》童双垓
二等奖:
《传承农信精神,助力乡村振兴》陈雅玲
《信贷文化建设感想》陈雯雯
《做有操守有信仰的银行信贷员》林凌剑
三等奖:
《以“快e贷”为抓手力推增户扩面》苏志亮
《支农支小在路上》张木桂
《坚持小客户原则》童宝蒋
《浅谈如何做好当下的信贷文化培育》林开斌
《服务三农,支农支小》连敏鎏
部分优秀获奖作品展示
浅谈社区金融网格化服务中的信贷文化培育
(春美社童双垓)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城关战略愈演越愈烈,大量农村居民涌向城市,城乡结构转型之际,我们的金融服务,特别是信贷服务,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压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立足本土、服务社区的网格化服务模式也就应运而生。然而,由于历史、地理、人文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网格化服务的效果往往差强人意,我认为,归根结低,我们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业务发展的内动力——信贷文化的培育。
那么,社区网格化服务具体又需要什么样的信贷文化呢?我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应先对网格化有个初步的了解。理论上的解释,所谓的网格化,就是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置、现状管理等原则,将辖内地域划分城若干网格状的单元,并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的模式。内容看似无比高上大,其实,实践中铺开来,这恰恰是我们最熟悉、最拿手的服务类型,可以豪不夸张地说,从农村信用社成立第一天起,我们的基层信用社,就是一直在奉行这样的一种服务模式,只是在从前,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需要太多的研究与论证,也没有这么高上大的雅称,但历史却证明,这是对我们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服务模式。
纵观这几年来,全省农信系统中比较成功的金融服务典型,不管是“陇上行”金融服务队,还是“狗不叫”客户经理,从本质上看,都是乡村网格化服务的优秀典范。而要把这样的一种成功模式移植到我们的城区、社区,我认为,从决策层面、理念层面、实践层面,特别是文化层面,都将是一个“农村包围城市”的过程。
所以,我想说的第一个文化是“初心文化”。余军理事长初到农信社时,提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打造“四好银行”的工作思路,其中摆在首位的就是“初心”,这也是我们全省农信系统在意识形态上的一个基本定位,而网格化服务正是对“初心”的有力佐证。虽然由于客观原因,我们需要适度将网格化战场从农村向城区转移,但是,以农村的模式深耕城区,这不正是“初心文化”的最好体现吗?这也是我们在开展社区网格服务中应遵循的第一原则。
当然,一个好的纲领只是行动的开始,具体到实践层面,我们还应将“初心”进一步剖析,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行动。作为物理层面上的网格划分,“地缘文化”应是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这也是我们在社区网格化服务中遭遇的第一大难关。事实上,由于人口的高度集中,“包容型”的文化氛围使地缘关系逐步边缘化,无法形成精神合力,就使得我们在网格化推进中面临重重压力。雪上加霜的是,为了业务的增长,我们多年并未在城区实行信贷业务区域归口管理,即使推行网格化服务以来,也仅针对小部分业务(如信息建档)实行客户经理负责制,这就使得客户对网格内的网点、客户经理常常处于被无视甚至抵制的状态,“立足社区”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这也是“陇上行”、“狗不叫”模式在乡村能够取得成功,在城区却难以复制的主要原因。
所以,“地缘文化”的重新塑造,就显得迫在眉睫了。要培育地缘,首先要改变的就是信贷管理模式,由“大而同”的综合型客户经理制,逐步向更适合网格服务的“小而美”的区域型客户经理制转变,增加网点与客户经理在社区的标识性与辨识度。同时,针对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相对闭塞、生活空间相对私密的问题,应在线上服务着重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