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连紫华讲瓷塑

青少年白癜风爱心救助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28/5496912.html
今天小美带领大家走进瓷塑的世界,聆听连紫华大师对瓷塑作品的分析,用作品开拓思维,用思维创新技法。连紫华,年出生于德化国宝乡格头村,从小耳濡目染,少年时他就深深地迷上了瓷塑这门传统艺术,后来他选择了德化陶瓷职业中专学校就读。现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福建省青年民间工艺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技术能手、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泉州市高级人才、泉州市工艺美术师评委库评委、德化县劳动模范、德化县政协第九届委员、福建省德化县友滨陶瓷研究所艺术总监。他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柯宏荣,精通陶瓷生产的全面技术,专长于传统陶瓷人物雕塑创作设计。年5月14日,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以下“我”均代指连紫华老师

今天我带领大家一起分析两件作品,一件是明代瓷塑大师何朝宗的《渡海达摩》,一件是依据我自己对瓷塑的一些感悟所创作的《观自在菩萨》,希望能为大家的创作提供一丝灵感。

明代何朝宗《渡海达摩》复制版

首先,我们一起来鉴赏《渡海达摩》这件作品,它是瓷塑大师何朝宗的作品,目前收藏在故宫博物院,也是中国的国宝级文物,年,我受故宫博物院委托,到故宫博物院拿了原件的复制品。

在德化传统瓷塑的发展传承中,我们无法摒弃何朝宗大师的技艺特点,何朝宗大师的技法总结如今被我们统称为何式技法。何式技法非常适合于表现德化瓷塑的技艺特点,它以饱满线条为主的质地,能够很好的展现出德化瓷温润、细腻的质感。用线条的沿来表现高光和低光用以增加德化瓷的立体感,因为德化瓷塑的材料非常好,十分温润和晶莹剔透,导致平面视觉上容易把线条柔化,所以以沿的线条和增加线条立体感这种形式来表现,能把材料的特点表现的更加完整和完美。

何朝宗大师在作品上对衣纹的处理,非常注重疏密间的对比,整体空间稀释感非常完美,《渡海达摩》这件作品局部光圈用了大写意的方法留白,十分舒然;但是在局部的光圈形成对比后凸显的很密集,俗话说的好“疏可跑马,密不透风”,正是对何朝宗的技艺特点的高度总结。

德化传统瓷塑注重的是以意塑形,意境是作品内在的精华,比外在造型更加重要。优秀的作品要能够传导出作品的理念和意境,让人们能通过作品整体的艺术表现力和造型,了解到作品的主心思想。何朝宗大师的渡海达摩,正是围绕着“一苇渡江”典故进行塑造。

连紫华《观自在菩萨》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观自在菩萨》,这件作品在何朝宗大师传承下来的技艺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从造型的设计、整体的风格和技艺特点上分别加入了时代的元素;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对表现形式和表达手法都有比较大的改变,比如造型设计方面,结合了当代雕塑中虚实空间的对比理念;镂空的做法在古瓷当中也比较少见,因为古时受烧制的限制,那个年代所作的造型,站姿像以圆柱体居多,动视观不大,坐姿以圆锥体为主,因为圆柱和圆锥烧制比较稳定,像如今这样大幅度展开的烧制,在那个年代无法完成这样的作品。

瓷器的制作只是一个方面,烧制也非常关键,如果只考虑到设计和制作,可能只能形成一个样品,但无法形成完整的作品,瓷器必须要承受住多度的高温烧成,烧制过程中会出现开裂、变形等变化。

局部图

这个作品的局部空间处理,使得其烧制的过程难度非常大;古代烧制技术无法满足,通常以衣纹等形式进行遮挡,虽然有利于烧制的稳定性,但是从造型的设计和美观上大打折扣。

作品的设计方法更多结合了当代雕塑元素,在传统的题材和表现形式上进行了调整、改进和创新。从衣纹的技法层面来说,还是保持着何朝宗大师的衣纹处理手法,以圆润的线条为主,增加了层次和立体感,这种手法非常适合表现德化瓷制的造型。

雕塑是材料语言的表达,材料导致了作品的局限性的。德化瓷拥有洁白细腻的材质,充斥着内在美,非常适合刻画宗教或女性的形象。

局部图

何朝宗大师的作品,基本上开脸都显得比较秀气。而《观自在菩萨》在造型细节上进行了改变,用生活化处理手法,使其不像传统的佛造像作品那么庄严端庄。在生活化的状态表现下,整个脸部开脸的风格和韵味都拥有独特的美,在脸部处理时,采用了其他的手法,使得整体从构图上看非常大气。

我们在创作时,应该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以符合时代审美要求去创作,用新的思维赋予作品时代的气息,比如在塑造岩石时以大写意的风格故意处理的非常粗糙,把衣纹处理的非常精细,形成粗和细强烈的对比。

-END-

本号所推内容均为原创知识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我是小美,带你探讨工艺的设计理念和文化价值。如要了解关于连紫华作品及理念的更多内容,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huazx.com/dhxxw/148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