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进德化瓷窑遗址

德华瓷窑遗址

德化陶瓷

守本启新

以新的姿态辉映世界。

德华历史悠久

年,《国际贸易导报》上有文章称:“宋末,荷兰人由福建贩运瓷器至欧洲,价值每与黄金相等,且有供不应求之势”,文中“福建”指当时的泉州港,瓷器则主要来自德化。(一)德化窑瓷通四海—“价值每与黄金相等”据《德化县文物志》记载,目前德化县境内发现的古窑址多达处,遍布德化18个乡镇。这些窑址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德化各个乡镇,很多窑址规模大,延烧时间长。

尾林窑

(1)尾林窑

尾林窑考古发掘揭露的四座窑炉横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第一次较为完整地揭示德化窑从宋元时期的龙窑至明清时期的横室阶级窑的发展演变过程,为展示德化古代制瓷工艺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尾林窑出土标本以宋元明时期青白瓷、白瓷为主,另有少量清代青花瓷,器形有碗、盒、瓶、盘、执壶、炉等,窑具有垫柱、伞形组合支烧具等;内坂窑出土标本均为宋元时期青白瓷、白瓷。一个窑址,近千年陶瓷烧制的发展史。因此,当地人为尾林窑取了一个诗意的名字——“一眼千年”。

屈斗宫窑

(2)屈斗宫窑

年考古发掘的屈斗宫窑址,位于德化县城龙浔镇宝美村破寨山南坡上,东南面与祖龙宫窑相邻。屈斗宫窑基的发现,证明自宋元以来,在德化尚存一种古老的“鸡笼窑”窑炉类型,填补了德化窑炉发展历史的一个空白,是研究中国古代南方窑炉技术体系最完整、最重要的考古资料之一。考古发掘揭露出一座分室龙窑遗迹,全长57.1米,共有17间窑室。窑炉遗迹结构较为完整,除窑顶坍塌外,保存下火膛、窑室、窑门、隔墙、出烟室、护窑墙等结构。这次考古发掘,出土器物标本件、生产工具多件,出土物皆为宋元时期的白釉和青白釉器。其中,白釉细腻温润,有的呈乳白色,已开明代建白瓷先河;青白釉呈水青色,釉厚处呈淡绿色,光泽感强,清雅美观。屈斗宫古窑址中发掘的瓷器造型和烧制方法,具有明显的宋元朝代瓷器的特点,对研究宋元时代和中国民窑体系、瓷业生产规模、窑炉结构、烧制工艺、瓷器外销和研究德化窑“象牙白”瓷的创始年代都有重要价值,同时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外销和宋元时期中外贸易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是中外人民友好交往光辉历史的见证。

屈斗宫窑遗址

建设窑址公园—让千年瓷史可触可感可见

千百年来,德化人民撮土为瓷,以瓷为业,生生不息,遂成瓷都。近年来,为推进古窑址的保护利用与传承发展,德化当地规划建设德化窑遗址公园,以展示世界“官窑”的千年独家记忆,让千年瓷史成为一部可以触摸的文明史记。德化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德化正规划实施“遗产+旅游”融合发展,推进德化窑考古遗址公园项目,统筹抓好遗产的保护、展示与利用,努力将德化窑址建成大遗址保护利用典范和文旅融合发展样板。因此,守护好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让德化窑在新时代的文明交流互鉴中,守本启新,以新的姿态辉映世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huazx.com/dhxxw/146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