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儿童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zg/171105/5817684.html
约在明代中叶,德化窑白瓷生产开始兴起。弘治二年闽人黄仲昭编撰的《八闽通志》卷二十六·物产篇已经提到“白瓷器,出德化县。”至明代晚期,窑业愈臻全盛。当时泉州人陈懋仁作《泉南杂志》一书写道:“德化县白瓷,即市中博山佛像之类是也。……初似贵,今流播甚多,不甚重矣。”万历十四年《泉州府志》亦载:“白瓷器,出德化程田寺后山中。洁白可爱。”江西人宋应星在崇祯年间著作的明代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也说:白瓷“凡白土曰垩土,为陶家精美器用。中国山惟五六处,北则真定定州,……”南则泉郡德化……。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不适实用。”
何朝宗《坐岩自在观音》厦门南普陀寺藏
明代德化窑的白瓷产品,胎体洁白细腻,厚薄因器而异,釉色以乳白为大宗,还有纯白、白釉泛青或闪灰等。产品造型有各种人物雕塑造像,陈设供器:瓶、炉、尊、垒、觚、匜[yí]、水盂、花盆;文房用器:洗、盒、砚滴、水注、灯盏、烛台、印玺、箫笛、案屏、笔筒;饮食器皿:杯、盏、执壶、碗、盘、碟、羹、匙;还有为墓葬制作的棺垫、墓志铭等。
文房用器
进入清代以后,青花瓷器代替白釉瓷器成为德化窑生产的主流,窑址遍布县境各地。白瓷的生产规模与数量,虽然不如青花瓷器,但其地位与影响仍不容忽视。乾嘉年间邑廪生连土《龙浔竹枝词》犹赞“白瓷声价通江海”。诗中所称道的白瓷,除了白釉器外,还可能包括以白釉为罩面的釉下青花器。从总体发展趋势看,康、雍、乾三朝是瓷业的昌盛期,嘉、道以后渐趋衰落。
何朝水作品《左岩自在观音》故宫博物院藏
在清代早期,仍继承明代传统的制作水平,瓷器质量较为上乘,故康熙五十一年知县殷式训《瑶台陶烟》诗云:“宇内闻声说建窑,坚姿索质似琨瑶”至清代晚期,质量粗糙,所以道光举人郭柏苍《闽产录异》说:“德化窑,皆白瓷器,出德化县。顺治以前老窑所制佛像、尊、垒、瓶、盘、盏、卑,精致古雅,其色洁白,中现出粉红,至今价翔矣。然佛像不及荷台瓶。盘不及南北定。近胎地厚而粗,釉水莹而薄,渐不足贵矣。”
执壶
清代德化白瓷,釉水以白泛淡青为主。质量较好的乳白、纯白釉多见于康熙及其前,其中纯白有的呈米浆色,类似景德镇窑的浆白釉,清代晚期,乳白、纯白已较为罕见,而青白、灰白釉较为流行。
苏学金作品《麻姑献寿》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器型方面,创新品种不多,有仿效明代的样式,也有与同期青花器相同的造型。器物成型以及装饰工艺不如明代精细雅致,作风比较粗犷。日用饮食器皿数量趋多,陈设供器、文房用器已不如明代丰富。
总之,德化白瓷的发展脉络是:明代中叶兴起,在明代晚期至清代早期繁荣,清代晚期衰落。其中,以明嘉靖至清康熙成就较高。(节选自《论“中国白”—明清德化瓷器》作者:林忠干陈寅龙张文崟)
联系合作
主编
电子邮箱:cishenghechaoz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