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春,中华传统工艺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传统工艺师,号鑫玉,笔名墨生人,《鑫玉瓷阁》主人,年生于永春,师从“瓷坛泰斗”“国陶宗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苏清河大师、“中华传统工艺大师”李金承大师等诸师及名家,又受中国书坛各书家亲身指教,在作品中大胆而富创新地融入书法艺术的飘散线条美和国画艺术的大气澎湃之感。自幼成长于三大古瓷都之一德化,耳濡目睹了千年瓷都薪火相传的陶瓷艺术,从小热爱陶瓷艺术,与瓷艺结下了不解之缘。曾对历代瓷艺大师的作品进行过深入的仿塑和研究,远追“瓷圣”何朝忠之风貌,近取苏学金、苏勤明等诸师之精髓,又受苏清河大师的亲身传授,醉心矢志,精益求精,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注意观察生活,取法自然,长期坚持创新与创作相结合,兼取众家之长,形成自家风貌。其作品题材广泛,造型生动,栩栩如生,造型线条洒脱豪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且独具大家风范。工作期间,不忘老师的教诲,把老师的传授的雕塑技艺毫不保留的传教给从事陶瓷技校毕业的同学和工友,具备较高的雕塑艺术水平和工艺创新能力。从事传统陶瓷工艺创作设计二十多年来,陈荣春潜心钻研陶瓷工艺品的设计和创作,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追求充满时代气息的创新,从陶瓷产品的研制、开发、制坯、烧成等生产工艺和流程,不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创作的作品多次在博览会中荣获金、银奖,其作品《福禄连绵》荣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作品《麒麟祈福》荣获第三届海峡两岸版权创意博览会精品奖铜奖。多件作品多次被《中国邮政》选录向全国发行邮集-邮票-电话充值卡等,并发行个人主题作品珍藏邮集;作品在艺术界和收藏界颇受欢迎与赞赏,《中国艺术家》杂志专访专版介绍其艺术生涯,《美术市场报》等多家艺术专业杂志报道宣传。代表作品:德化陶瓷《麒麟祈福》《弥勒笑佛》、《送子观音》、《西方三圣》、《自在(坐岩)观音》、《披坐(捻珠)观音》《一品国色天香》《披坐观音》《渡海观音》《坐蒲团观音》等。
材美工巧----浅析陈荣春瓷塑艺术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戴雨享
“材美工巧”——这是手艺的永远不变的原则,思想的深度是作品内在的灵魂。优秀的作品不仅工艺精湛,还应赋予纯净无染之心境、淡然豁达之意念。
早在明嘉靖、万历年间德化著名瓷塑艺术家何朝宗,以德化瓷细腻的质地和独特的象牙白,创作优美经典作品,展示出静美柔曼的风韵,朴素典雅、衣纹流畅、表情传神、形象逼真,在日本及东南亚的佛教国家中,被人们奉为神物至宝,在西欧人眼中,被视为“东方艺术之精品”。何朝宗作品吸收了历代雕塑的长处,特别是继承了唐代表现佛像艺术的绘画风格,使得塑造的观音、达摩等造像很有唐代的韵味,形象既端庄肃穆,又平易近人,富有人情味。而人物典雅的塑造及温润的白色,呈现出祥和、宁静、内敛、美妙之最高心境。
今日德化传承了前辈优良的崇尚手工艺之精神,涌现出许多技艺高超的瓷塑家,其中陈荣春的作品承载着德化瓷塑优秀的传统工艺,精美细致的塑造手法,传神优雅的面部造像,吴衣带风的垂坠衣纹,波涛汹涌的海浪纹饰,灵璧文石的瘦漏透和沟壑交错。且让我感受到静默之美、空宁之美、素雅之境。体现出如宋词般婉约、安闲、寂静······如檀香般漫延沁人心脾。让人们体悟到时空返转,材质造化,作品流露出悠然之气息,唤醒内心的对宗教之敬仰,传递出德化瓷独有的质地,尤如自然之润物细无声。轻吟漫颂着只属于东方之气韵,且气韵生动,无需言,不可语,恍若间如聆听“梵音环绕”·····
艺术最终要不断提升自我的修为,素养和视野。祝愿陈荣春瓷塑艺术聆听内心的呼唤,感悟艺与道,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作者系中国美术学院陶艺系教授戴雨享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位佛教题材艺术上执着的行者
--------读陈荣春的观音系列作品有感。
文/许晓政
在中国民间影响最深、号召力最广的佛教人物形象莫过于观世音菩萨。在亚洲,观音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超越了宗教义蕴本身,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观音文化”。它是一种追求,一种信念。华夏民族的工匠、文人、艺术家历经千年也在用独特的角度表达着对佛文化的敬仰之情。陈荣春就是这样一位在佛教艺术上执著的行者,用温情的泥土幻化,用炙热的火焰萃灼,完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佳作。净纯质白,一尘不染,恰到好处的诠释了佛文化的“净雅”之境。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新文化的经历者,唯有内心的保持静谧才能在繁华的世界中寻找到艺术的真谛。“披坐观音”“渡海观音”“五莲观音”一件件作品都可以显露出他对创作的追求-唯美而不拙,繁复而含蓄。
祝愿陈荣春在内心真挚的光芒下,驾驭自己广阔的艺术信念,在艺术之路上再创辉煌。
(作者系中国唯一柴烧博士沈阳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师韩国首尔城北美术家协会会员许晓政)
陈荣春先生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