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北京新学道middot润物无声

我的历史课堂

————快速记忆

韩雅娟

快速记忆法是遵循“人类左右脑机能分担论”,把人的左脑的逻辑思维与右脑的形象思维相结合,把人的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创造力和自信心,转化为强大的学习动力。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历史课堂总是满堂灌最终会导致“教师教太累,学生学不会”。在这种恶性循环的过程中生成的必然是苦果。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快速记忆的方法,而且发现与我们的学习力有一定的切合之处,所以决定正真让快速记忆走进历史课堂。

快速记忆历史时间

对于孩子们来说历史课最发愁的就是记忆时间,通过一次课堂调查发现,百分之九十的学生最愁的就是记时间,所以从夏商周开始我就采用了谐音法和联想法来帮助学生记忆。例如在记忆西周(稀粥)的建立时间是公元前年,可以让学生们设想我们喝(西周)稀粥要用一根筷子,一个碗,嘶溜(46)一声来喝完。这种方法在课堂上十分奏效,全班同学都能记住,孩子们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教育不是教师讲了多少内容,而是你的学生在你的课堂上掌握了多少本事,所以在接下的课堂上我都鼓励孩子们自己用谐音和联想法来记忆时间或者其他知识点,这一方法对后进生十分奏效,净德四班的他让我记忆犹新,刚开始上历史课我发现这个孩子在课堂上却很是安静,而且背东西很困难,为此我还通过一些方式侧面了解他,发现他可能一直被自己基础差困扰着,所以在历史课上,我多次激发他的想象力,并及时给予鼓励,从第一次考试的不及格到现在的八十多分,他的进步是十分明显的,现在的历史课堂上他变成一个很活跃的孩子,课堂思维敏捷,也很善于用记忆方法,是记忆方法给予了孩子们信心,让他们快乐成长。

快速记忆历史事件

每天早晨学生们都会聚集在操场上进行晨读,新学道的晨读很有特色,采用歌诀体的形式来诵读经典,我的灵感由此而来,为什么不把枯燥的历史知识变成歌诀体的形式来诵读出来呢,所以决定把汉朝这部分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都编成歌诀体——《汉歌》,每节历史课前都会由课代表带领同学们拍手和击打桌面来进行韵律诵读,学生们朗朗的诵读取代了过去的读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孩子们喜欢历史课堂。

《汉歌》:

楚汉之争,刘邦取胜。建立汉朝,长安为都。兵归田地,释放奴婢。休养生息,恢复经济。文景两帝,继推前政。以农为本,以德化民。税收有改,逐一递减。文景局势,汉初治世。由于分封,诸侯强大。施推恩令,侯权削弱。为固思想,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大权,豪强掌握。为促发展,收于中央。匈奴入侵,派人出击。卫青去病,击退匈奴。两汉兴衰,王莽篡权。刘秀称帝,史称东汉。光武中兴,后又专权。黄巾起义,瓦解政权。丝绸之路,张骞开凿。海路并存,共促发展。西域都护,强化管理。班超经营,加强联系。蔡伦造纸,技术流传。医圣仲景,伤寒杂病。名医华佗,麻沸五禽。司马迁著,《史记》一书。纪传通史,黄至汉武。道土佛入,文化兴盛。

历史事件你讲我听促记忆

他是一个十分好动的孩子,在课堂上总是喜欢做小动作,有些影响课堂效率,所以我一直想找一种方法把他的缺点变成优点。既然他是一个好动、爱说的孩子,那为什么不把课堂交给他呢?所以在学习《南昌起义》这节课时,我采用一种新方式,让自己复述这个故事,复述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原文复述法;第二种是概括复述法;第三种是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在我看来学生们可能会采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可是当他上来复述时采用的居然是原文复述,而且对课文知识点掌握的滴水不露,震惊了台下的每一个人。从那节课开始孩子的学习热情被点燃,他变得更爱“说”了。

我理想中的历史课堂是欢快的,我的学生是快乐的,他们见到我是开心的,我想这是我的目标,我一定知行合一,让我的想法落地,在下学期的教学中,要更多的激发学习力,激发热情,让历史课堂变得和过去不一样。

轻触蓝字

精彩呈现

太原北京新学道实验小学简介

太原北京新学道实验小学硬件设施

太原北京新学道实验小学张恒飞校长的教育之路

◆◆◆

校长开学前的一封家书

◆◆◆

张恒飞校长领衔开讲尖草坪区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系列活动

◆◆◆

新春贺词:擎梦同行,共创精彩

◆◆◆

太原北京新学道揭牌仪式暨开学典礼

期中展示:感受教育力量,见证教育奇迹

期末展示:没想到,你是这样的期末考试......

揭牌仪式暨开学典礼视频全纪录

期中展示视频全纪录

美国游学终结篇:游在美国,学在路上

和世界交手,你光彩依旧,兴趣盎然

以我最美的姿态,遇见你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来这所学校?

为什么这所学校的孩子更优秀?

解密师生爱的幸福密码!

《前赤壁赋(上)》

《前赤壁赋(中)》

《前赤壁赋(下)》

·END·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huazx.com/dhxms/79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