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基层执政单位应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构建“红色网格”“责任网格”“平安网格”“安全网格”“法治网格”,不断推动平安建设(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赋能,为社会平安稳定和民生改善,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筑牢了坚实基础。
构建“红色网格”,强化党建引领。
坚持在网格上建立党小组,抓实“党支部(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基层社会治理“铁三角”管服模式,稳固基层治理底盘。通过党建引领,不断增强农村广大党员群众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思想认识,激发社会各主体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干事激情,逐步形成多元共治新局面。
构建“责任网格”,融合基层力量。
充分整合基层人才队伍力量,实行专、兼职“双网格员”,由党员村干和驻村干部等担任专兼职网格员,形成能力互补、互相督促的良好格局,让网格单元得到最优服务和管理。同时,推动管理、服务、活动在网格内实现,使服务范围、服务人群、服务内容更加精细化,实现每个网格责任到人、服务到人、管理到人的目标,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领导力、战斗力,从源头上促进了精细化社会治理。
构建“平安网格”,筑牢“平安防线”。
着力深化“平安网格”建设,及时将平安办、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层政法力量充实到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中来,让现有基层政法力量真正融入网格。并充分发挥基层政法力量在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优势和作用,真正筑牢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平安防线”。
构建“安全网格”,防范落地有效。
将农村消防、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食品安全、校园安全、建筑施工、矿山(非煤矿山)等安全防范工作准入当前“全科网格”工作事项,进一步实现安全防范工作关口前移、人员下沉。并通过构建安全网格,明确网格员安全防范职责,细化安全防范区域,不断提高网格员的安全防范责任,使各类安全风险隐患及时发现并得到及时整治,从源头上提升辖区安全防范工作质效。
构建“法治网格”,助力治理成效。
建立乡、村两级法学会工作站,将法学会会员安排到乡村两级法学会工作站常态化坐班开展为民服务,同时将法学会会员明确到网格中去,全力构建“法治网格”。“进网格”的法学会会员充分利用自身工作优势积极开展网格普法宣教、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为基层社会治理出力减负。
(作者:贵州省黎平县德化乡人民政府吴相宏)
来源/作者:贵州省黎平县德化乡人民政府吴相宏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