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文保曾氏千年古墓的前世与今生

怎样才能查出白癖风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5408.html
本文根据曾长源宗亲的文章整理转发,略有增删,在此特向原作者表示感谢!龙山三世祖宏公墓暨祖妣千年古墓群及相安院遗址概况(作者:曾长源)

曾氏千年古墓的前世与今生

龙山三世祖曾宏公,为唐僖宗时佐王潮入闽团练副使曾延世之孙,官内侍省使。

三世祖曾宏公像

曾宏墓在德化县新化里浐溪(今德化县浔中镇),穴号将军大坐形。前有天馬作朝,后有琼山作盖。穴前小山拜舞,宛如谢恩領职之状。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年),七世祖曾穆出任德化县令,奉宏公骸金,迁葬于是山。

三世祖宏公墓山图

嘉祐年间(-),其六世孙曾公亮任宰相时,因恐三世祖墓没人看管,杂草蔓生,年久荒废。于是奏请皇帝御批,建立相安院,作为守墓者朝夕拈香燃灯的居所。并购置田地二百八十亩,租给陈荣耕种,每年交给相安院粮食一万两千斤,用以供应历年春秋祭祖祀典之所需,曾宏墓遂有“丞相墓”之称。而山之四面,各勒石立界,以垂永久之计。

至南宋宁宗嘉定八年(),宏公十二世孙状元曾从龙,官拜参知政事时,特地前来瞻祭,并为宏公墓立碑又立华表于路边。

状元曾从龙立碑

南宋宁宗嘉定八年()状元曾从龙为宏公立碑

今相安院和华表己废而遗址犹可辨寻,所立之碑,至今尚存,碑文字迹仍十分清晰。

华表示意图

明弘治元年()戊申岁九月初九日,裔孙温陵(泉州)曾硕德率族人曾祯、曾仲魁等十五人,仙遊邑庠生曾大有率族人一行七人,两地两批族人同日启程,跋山涉水专程前往德化奠祭宏公墓。由龙山曾氏廿四世孙仙遊邑庠生曾大有撰写的《扫松记》流存至今(见《温陵曾氏族谱》)。

载于《温陵曾氏族谱》

嘉靖四十一年()曾宏之廿二世孙总督军门把总曾椿龄和廿四世孙、江西道监察御史曾永芳因公事路过德化县,也会同科荣族人专程前往瞻祭并撰写了《祭宏公文》。明、清之《福建通志》、《泉州府志》以及明嘉靖,清康熙、乾隆以至民国时期撰修的《德化县志》等都对曾宏墓作了记载。清雍正四年()科荣始祖曾堪的第二十八世孙邑庠生曾志沂率族人对曾宏祖墓进行了修建,并撰写了《整修宏公封茔祝文》。

年,九月十三日德化县文保会正式将曾宏古墓列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十二月二十二日冬至佳节,宏公在科荣、风阳以及泉州在德化工作的后裔代表一百余人,在“丞相墓”前隆重举行文物保护碑竖碑典礼。

年立文物保护碑

曾宏墓为上下两个坟式结构,上面之坟为条石、石块砌筑,规模较大,正中镌刻“恩荣”两个大字和一些已看不清楚的小字。

三世祖宏公(上墓)

下面之坟为小块石砌筑,中用条石作碑,镌刻“宋内侍省使三世祖宏墓”(曾宏公为唐内侍省使,因北宋时七世祖穆公将宏公之骸金移葬在此山,所以墓碑上镌刻为“宋”,应更正为“唐内侍省使三世祖宏墓”。曾長源按。)

三世祖宏公(下墓)

三世祖宏公(上墓)

三世祖宏公(下墓)

当时有位术者(风水师)预言:“西畔老龙精,台座将军大坐形。将相公侯由此出,不知谁是种瓜人。”又说:“龙树西,筍树东。一穴出三公。”(讖语俱見《温陵曾氏族谱》)嗣后,穆生会、会生公亮、公亮生孝宽、孝宽生孙怀,相继登科第,嗣典鈞衡。因此,自上三世皆封公,果然应其预言。龙山派相继而出公侯将相,簪缨奕世。

载于《温陵曾氏族谱》

龙山三世祖宏公,配妣陈氏、继妣林氏、刘氏,二妾辛氏、李氏,俱固始人。生五子,曰:锐、曰:堪、曰:岘、曰:咠、曰:素。

载于《温陵曾氏族谱》

三世祖妣陈氏墓,葬德化县新化里黄柏坑。穴号生蛇形。墓山之龙从远处而来,至穴后顿起少祖正脉,蜿蜒而来,藏风得水。而四山拱护,贻近亲切。山界上至分水脊,墓前及左右,各至合水而止。(以上祖墓群的地名及穴位说明,俱见《温陵曾氏族谱》与《德化县志》,下同。)

三世祖妣刘氏墓,葬德化县新化里石筍寨兜。墓山龙从三世祖宏公墓外案生,来至石屑寨顿起主星,卓立巍峩,脉从偏枝侧落至穴,却坐主星上砂兜收过面,喝作金犁倒野形。穴坐壬向丙,山北至石屑寨后十里,南至田,东至溪边小路,西至崎山,各立石为界。

三世祖妣刘氏墓山图

三世祖妣林氏墓,葬德化县新化里土岅横垅。墓山龙从三世祖宏公墓肩上分来,大断过峽入首,展开大帐。脉从帐中穿心而出。穴前平坦兜唇圆整,明堂团聚。七世祖穆公卜葬三世祖妣林氏于此处。

三世祖妣林氏墓山图

至九世祖曾公亮任宰相时,奏请皇帝御批,在林氏祖媽墓边约一百步处,建造相安院,作为守墓的子孙居所。

山界后与将军山粘连,其余各至合水而止。穴坐庚向甲,案山尽处即涂坂村。

宋嘉佑年间(-)三朝辅相曾公亮奏入相安院遗址

相安院遗址正面图

三世祖曾宏公副室辛氏墓,葬德化县新化里弄风格。又副室李氏墓,葬德化县新化里石山埔后。

三世祖妣林氏墓,历经千年风雨沧桑,被滑坡泥土所掩埋。至公元年,宪景宗亲到德化科荣堂查族谱时,提供了《龙山曾氏族谱》记载的德化曾氏祖墓群及相安院的资料。德化科荣堂成立了“相安院遗址勘察小组”,组织人员专项落实,并延请堪舆师,按《龙山曾氏族谱》所载的墓图方位及穴号坐向查考。经过勘察小组的寻找、勘察、挖掘与清理,三世祖妣林氏千年古墓终于重見天日。真是祖宗有灵,裔孙有幸,遂众裔孙之愿。同时举行祭祀祖灵仪式,藉尽孺慕孝思。

三世祖妣林氏千年古墓原貌

三世祖妣林氏墓来龙地形碑志

经过慎重勘察后,又发现历经千年的相安院遗址。遗址如今只留下相安院原石挡墙和两根一米多高的大门柱,及正面石砛跟脚踏石,为宋代的石构件和部份条石板。

原相安院石挡墙

原相安院遗址门柱

相安院遗址正面图

至公元年,由科荣堂组织海内外各宗亲会主要人员数十人组成的“龙山三世祖(妣)墓和相安院千年名迹勘察小组”,分期分批到德化新化里三世祖宏公及妣墓和相安院遗址实地考察。龙山曾氏德化祖墓群,乃指三世祖宏公墓、配妣陈氏墓、继妣林氏、刘氏墓、二妾辛氏、李氏墓。

勘察小组名单

曾宏墓于公元年4月5日,被德化县人民政府列入德化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保护范围和面积,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管理。而北宋曾公亮于仁宗嘉祐年间奏立的相安院遗址以及三世祖妣林氏、刘氏墓,是文物保护单位“曾宏墓”的组成部份。

三世祖宏公墓文物保护文件

三世祖宏公墓文物保护范围

三世祖宏公墓文物保护范围碑志

公元年壬午岁中秋佳节,曾公亮学术研究会暨龙山派曾氏海内外宗亲代表及德化堪公房后裔二百多人,应邀参加为《唐.内侍省使曾宏公陵墓》竖立碑志。在通往宏公墓的路口立碑处,举行了隆重的揭彩仪式庆典活动,曾国杰会长作了重要讲话。

唐.内侍省使曾宏公陵墓碑志

碑文

公元年乙未岁清明节后,晋江内坑曾国献宗贤,组织内坑等地曾氏宗亲一百五十多人,前往德化祭扫龙山三世祖宏公墓暨祖妣林氏千年古墓,并瞻仰相安院遗址。

祭扫三世祖宏公墓

祭扫三世祖妣林氏千年古墓

公元年丁酉岁清明节,本人与松柏、文风、庆辉、荣志、成立、明芳等二十人前往德化祭扫三世祖宏公墓暨祖妣林氏墓,凭吊相安院遗址,并齐临祖妣刘氏墓复建施工现场参观。

祭扫三世祖宏公墓

祭扫三世祖妣林氏千年古墓

年祭扫三世祖墓凭吊相安院遗址留影

三世祖妣陈氏墓,因族谱中只记载地名及穴号,没有附墓图。所以勘察小组未能找到墓址,今后还要继续寻找。三世祖妣林氏墓,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久被滑坡泥土掩埋。至公元年经勘察挖掘,使古墓得以重现原貌。

三世祖妣林氏千年古墓原貌

三世祖妣刘氏墓,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遭逢连旬暴雨,发生滑坡被泥土流冲毁。至今年年初,德化宗亲组织各地族人捐款,如今还在复建中。而二妾辛氏和李氏墓,将继续寻找。

三世祖妣刘氏祖墓重建新貌

龙山派历代祖墓,只有三世祖曾宏公墓暨妣林氏墓至今还能保护得完好无損,应归功于德化科荣堂堪公房之子孙。值得龙山派全族的点赞!

德化科荣堂为唐录事参军曾堪之故居,位于祖厝村,后改为科荣堂,于年为德化县文物保护单位。

德化祖厝村科荣堂

德化县内侍省使曾宏墓文物保护小组

德化科荣堂文物保护碑

文保专家意见:相安院遗址很有价值

对此相关文保专家认为:相安院遗址和林氏古墓具有文物保护价值。 

从遗址中发现的陶瓷残片

泉州博物馆研究员陈建中说,通过现场清理,可以看出这个古建筑的遗址结构还在,是规模和规格很高的建筑遗存。从目前收集到的陶瓷残片来看,具有冰裂纹特征的瓷片是宋代的,另外一些是明清时期的。这次还发现了具有宋代特征的墓盖石,都较有价值。

  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研究员陈鹏分析,这个相安院的遗址和相关历史文献、曾氏族谱及相安院的相关记载相吻合。曾公亮在江浙、河南等地做官,其遗留在祖籍地泉州的遗迹并不多,而相安院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遗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从另一个角度看,曾公亮为了守护先祖的墓地,特意修建了相安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孝悌文化思想,值得发扬肯定,因此这个遗址应该好好地进行发掘保护。

  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副研究员唐宏杰表示,曾公亮是泉州的历史文化名人,他们一家出了4个宰相、1个状元,各朝各代各级官员更是不胜枚举。和曾氏族谱记载的先代墓地地形图对比,相安院和曾宏继室林氏的墓地就在这一带,但目前山中杂草丛生,需要清理完后再进一步考察佐证。他认为,曾宏的后代,七世祖曾穆将他的墓迁移到此处后,曾氏族人人才辈出,逐渐成为泉州的名门望族之一。曾公亮的父亲八世祖曾会就是曾家第一个进士。

  唐宏杰认为,对曾宏及其妻妾的墓地、相安院遗址进行保护,不论是对曾公亮的研究及泉州家族史的研究都很有价值。

呼吁:千年古墓亟待保护,需要尽快列入文保

历经千年之久的三世祖妣林氏古墓,传承千年的相安院遗址,亟待曾氏全族人的共同呵扶,这是龙山派家族的重大之事,所以呼吁世界曾氏宗亲总会、福建姓氏源流研究会曾氏委员会(筹)、龙山曾氏大宗祠管委会、白石曾氏家庙管委会、龙山西畴曾氏大宗祠、福建曾氏委员会(筹)、曾公亮学术研究会、晋江曾从龙学术研究会及各地(村)曾氏宗亲会等,全族应对此事高度重视。期能发扬曾氏家族的光荣传统,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商讨对策,研究出可行的解决办法。尤应详细整理有关文保资料及相关文献、图片,以实际行动,向泉州市文物局申请将三世祖妣林氏古墓、复建的三世祖妣刘氏墓及相安院遗址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冀能保护好三世祖宏公墓、祖妣墓葬群及相安院遗址,以供后世凭吊。

裔孙清泉山人晉江.曾長源整理公元年丁酉岁葭月谷旦

附注:

一、年德化县文管会将三世祖宏公墓列入县级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二、年德化县人民政府将三世祖宏公墓,列入德化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保护范围和面积,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管理。

《扫松记》原文(《温陵曾氏族谱》)

附录:《扫松记》(《温陵曾氏族谱》)

弘治元年戊申,裔孙曾大有、曾祯、曾仲魁等祭奠公坟,故作《扫松记》。曰我三世祖千九郎墓在德化县治西北十里许;浐溪之上将军山是也。德化为泉属邑,在郡城北二百里外。万山之中,实仙遊之西畔百里外地也。按谱:公讳宏,为内侍省使。宋初四世玄孙穆为德化县令,太平兴国二年奉公骸葬於是山之下。墓背未向丑,墓之右百步外立有院,曰相安院,备朝夕香灯所也。给本院田,受种百石,备春秋祭祀需也。地古有讖云:将相公侯由此出,又云:一穴出三公。厥后穆生会,会生公亮,公亮生孝宽,孝宽生孙怀。继登科第,嗣典钧衡。故自上三世皆封公,实与讖符焉。由是或仕王朝,或司民牧,难以指数。至今书香未艾,实自阴隲福地,有以基之也。大有等每读家谱至宏公风水图,始信土地风水之有益於人也大矣!深欲造其地瞻慕之而未能。乃於弘治元年戊申季秋九月朔,温陵族兄硕德字恩盛者,持父垬书来请,曰:德化千九郎府君坟墓不瞻扫久矣!父将以是月重九日往奠,敢请伯叔兄弟姪,是日同往陪奠。大有深以为幸,遂促装同叔父温行七人,跋涉山水,信宿而至,驻趾於丘岩族家。时自温陵至者十有五人。曰祥鸞、曰祥凤,大有祖行也。曰福,曰祯,父行也。曰恩盛,曰孔振,曰汝和,曰汝器,辈行也。曰仁,曰贤,曰仲魁,曰正阳,曰明朝等,皆为子姪之属。先期剪除荆棘,填扫封域。厥明布席陳馔,豕一羊二,面食、米食百具,糖果、时果庶品。山殽杂进,水鲜毕陈,清酌三行,敬心恳至。礼毕乃径步千山万水之间,歷览乎山川之秀。见主山巍峩,森耸于诸峯之前,盘踞於浐溪之上。山之巅有兵寨,如人顶冠。山之下有大道,通人往来。山之背层峦叠嶂,起伏于白云之中,而不知其所极也。浐溪沿山而来,环抱於前。由右而去。龙山盘仰而左,虎山俯伏於右。前则群山低伏,类人罗拜,号曰百官低头拜相。右畔万山峙立,类人拥卫,号曰将军执笏来朝。山深水绕,诚山间一大地也。迨晚会宴於丘岩之祠宇,合族属四十余人。四座以世次为序,献酧交错,恩意浹洽,既醉既饱。予以捝唐宋之高风,为宗盟之胜会也,及酒徹核尽,族弟德硕进而请曰:斯墓始於宋初盛时,祭仪享礼毋容赘矣!自国朝以来,宗族衰落,斯举未有闻者。正统丙辰岁,墓为邑豪侵佔,相安院木植为乡人侵坏。乃白於官,输其钱设祭,及今五十年矣!则斯祭也,斯会也,豈虚糜哉。願兄一言以纪其事,俾后人见今,犹今视昔也。大有深惟古今士大夫家欲尊崇其先祖,族有庙,家有堂,四时有祭,旦节有荐,重报本也。又懼子孙不能承袭,为之宗谱以传之,图山水以誌之,垂家训以貽之,使知报本也。乃今名门右族,父祖宝训,非不严且密也。何有志子孙竟多不见,其於祖父遗训,懵不加意,有忘祖坟故处者,有弃祖坟为丘墟者,有割祖坟以与人,盗祖地以利己者。本且不知,矧望水木本源之报乎?兹硕不佞已赀,而能举祭远祖之墓,是高出名右之上,吾宗之一巨擘者。可谓克承祖训,亢宗孙子者矣!宜表而出之,以为锡类者永式焉。故因其言,次其事以作今日《扫松記》。

弘治元年戊申九月九日二十四世孙仙遊邑庠生大有拜記

标点校记︰

一、《扫松记》系明代弘治元年()......世孙曾大有所撰,见於《溫陵曾氏族谱》附录。

二、浐溪之浐,原文从水从彥,当系訛字。

三、曾硕德,文中先作“溫陵族兄德□字恩盛者”,又作“族弟德硕进而请曰”及“茲硕不佞已赀”。按︰曾硕德字恩盛,见《扫松记》,虽或云族兄,或云族弟,皆当为同一人。

四、丘岩地名,在德化****。原文作丘岩,又作邱岩。

(晋江.曾長源)

相关媒体报道链接

泉州晚报报道链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huazx.com/dhxms/131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