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83860.html
我曾在浔中中学教书
郑瑞龙
浔中中学,这是我教书旅途的终点站。虽过去很久,好多往事皆已模糊,但某些片段,却很清晰。
浔中中学是个历练人的地方。
年至年这十年间,先后变换五任校长,校政生态更替,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推动学校的进步。中学地处城关,你会教书,外面的人才能尊重你。在校内你肯教书,学生才会尊敬你。你教书的成绩能在中上水平,学校也会比较满意些,同事也会和你相处好点。
除了教书之外,你还要在职称评定、宿舍分配等方面上点心。因为评职称、调工资是有条件和名额限制的。学校里的宿舍也是稀有资源,当时很多教师都需要在学校住宿,在校外买商品房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奢望。
在学校当教师是很忙的,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白天除了上课,还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工作,处理班级的一些事情。一周七个晚上,学校每周一开教师会;下班督促辅导去了两个晚上;家访一次(走访多个学生);剩下三个晚上批改作业、备课。家庭琐事、亲戚关系的处理,只能见缝插针,利用时间的缝隙来完成。有人说一天只要二节课上完就没事了,教师最闲。总有一些人理解不了教师为什么忙。
那时学校在每个年段都设有“重点班”,也就是说把成绩较好的学生相对集中在两三个班,其他的班级名曰“普通班”。其实一个重点班和一个普通班都是由一个相同的科任教师组合来负责教学的。我记得我教的“三班”经常超过50名学生,课堂人多教书的声音要大一些,两节课下来嗓子有点难受。作业本多,批改任务重。有时个别科任教师以为我“贪心”要了那么多学生,后来知道了不是这回事。没了误会,彼此更加同心协力,学生在各科成绩的提高比较同步,这对于那时流行优先考上“小中专”很有益处。科任教师的团结协作,是一个班级学生各科成绩整体提高的根本保证。
当时大家还没用上自来水,洗衣洗菜煮饭都用井水,经济实惠,师生共用。因此对那口位于樟树旁边的水井印象特别深刻。学生宿舍都在学校中间二排平屋里面,每间宿舍只有一盏不超过25瓦的电灯,低矮潮湿,住宿条件不佳。我兼职当过“生管”,总是担心学生宿舍安全,还好没有出过事故。
随着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浔中中学的原址适应不了学校教学的现实需要,原名也体现不了学校的办学特点,因此迁到新校区,更名为“德化第八中学”。浔中中学成了“八中”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德化八中,在新老八中人的共同奋斗中不断成长,正在迈上新的台阶。八中的育人环境,让我们充满了对前景的希冀。
在浔中中学教了十年书,学到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很多东西,遗憾的是没有教过初中一年级,有幸的是在浔中中学认识的一些同事,交往至今。
郑瑞龙
年11月
郑瑞龙,中学一级教师,年9月至年7月在浔中中学担任初中语文教师。离开学校后在县委宣传部、《德化报》、县委报道组、县委党史研究室和县政协等单位工作,年3月退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