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资源报抢先看之1版内容

全省打击非法采砂采矿暨“两违”综合整治现场推进会召开

本报讯12月16日,全省打击非法采砂采矿暨“两违”综合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在龙海市召开。副省长李德金、田湘利出席会议并讲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林文斌、副厅长级干部林辉参加会议。

会议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省委部署和省政府工作要求,压紧压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强化网格化监管,集中力量、重拳出击,严厉打击非法采砂采矿和“两违”行为。要进一步打出管控声势,形成高压态势,巩固整治成果,全方位全链条严查严处非法盗采海砂行为,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和“保护伞”,有效保障全省工程建设用砂市场需求。要严格落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等规定,强化执法监管闭环管理,全面开展“两违”问题整治攻坚战,坚决遏制新增“两违”。要深化打击非法违法采矿专项行动,持续严管严控,强化生态修复保护,切实防止发生地质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要坚持堵疏结合,强化源头管理,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全面提升执法监管水平,进一步规范自然资源管理秩序,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作出更大贡献。

会议组织参会人员实地观摩龙海市紫泥镇违规船舶扣押点。漳州市、龙岩市、厦门市在会上汇报交流了经验做法。

■张静雯

福建省阳光矿政系统正式启动上线

本报讯12月22日,省自然资源厅举办“福建省阳光矿政系统”启动仪式暨培训会,宣布阳光矿政系统正式上线。省自然资源厅一级巡视员何南飞参加启动仪式。

据悉,由省自然资源厅自主开发建设的阳光矿政系统以“阳光出让、阳光审批、阳光监管、阳光执法”为目标,按“应公开尽公开”原则,基于省自然资源厅门户网站,构建“一张图、看信息、办业务、行监督”4个功能模块,提供信息公开、网上服务、矿政监督等服务,将实现矿业权信息更加公开透明、网上服务更加方便快捷、监督管理更加精准有效。

阳光矿政系统的启动上线,标志着省自然资源厅将矿业权多种信息融合,向社会主动公示公开,实时查询并接受监督的统一门户平台正式建立,是省自然资源厅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政务公开、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将对今后我省矿产资源管理产生积极影响。

启动仪式结束后,省自然资源厅举办视频培训会。会上,阳光矿政系统开发单位省地质测绘院为全省各市、县(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矿产资源监督管理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刘益贵金勇

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

我省耕地保护监督新闻发布会举行

本报讯12月17日,省新闻办组织召开福建省耕地保护监督新闻发布会。会上,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立峰介绍了近年来我省耕地保护情况,并对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监督工作方案》进行了解读。

据介绍,为进一步加强我省耕地保护工作,省政府办公厅近日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监督工作方案》,确定6个方面共19项重点工作任务:

一是健全完善耕地保护考核机制。以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指标体系为基础,细化完善考核指标,建立健全精细化指标考核体系,并按照各个指标的执行周期,分时段细分考核时间,增加考核频次,优化考核调度。

二是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占用耕地。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强化规划刚性管控,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实行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多方案比选,落实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强化存量盘活。严禁违法违规批地用地、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违规占用耕地挖湖造景、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等耕地“非农化”行为。

三是全面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通过核销补充耕地数量、粮食产能和水田面积三类指标落实耕地数量质量双平衡,大力推进补充耕地项目建设,强化补充耕地项目监管,开展专项核查,加强项目后期管护,确保入库的补充耕地真实准确。

四是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严格管控建设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扩大自然保护地。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整改,确保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质量提升、布局稳定。

五是持续推进耕地质量建设性保护。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耕地地力提升,落实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开展耕地安全利用,推行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努力提升耕地质量和粮食产能。

六是建立完善耕地执法监督机制。以“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为重要抓手,加强耕地日常执法监督。结合国家相关部委部署开展的农村违法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加大对破坏耕地行为的打击和责任追究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耕地违法行为。

《工作方案》要求,各级政府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分解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任务;各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强化指导监督,形成耕地保护工作合力。同时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监督考核,强化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监督共同责任机制,建立耕地保护资金投入体系,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金参与耕地保护相关项目建设,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坚守底线、保护耕地的良好氛围。

■刘益贵黄锦东黄静

省自然资源厅要求

加快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

本报讯 12月15日,省自然资源厅召开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对接会。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廖敏辉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各试点县、各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明确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

会议强调,要摸清家底,试出经验,按照“边试点、边完善”的思路,尽快试出成熟的方案和可推广的操作方法。要上下联动、狠抓落实,积极与应急牵头部门沟通,进一步明确普查试点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加强保障、压实责任,加快推进,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普查试点工作。

会上,同安区、浦城县、南安市等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试点地区的负责人分别介绍了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赵勤恩 朱新越

我省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培训交流会召开

本报讯12月17日,我省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培训交流会在福州召开。自然资源部科技司相关负责人到会指导,要求深刻认识省级卫星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集中省内优势资源,协力做好福建省卫星技术应用。

会议邀请自然资源部有关专家讲解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体系、海洋卫星体系及应用情况,传达自然资源部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建设有关会议精神,并介绍我省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建设方案和我省卫星遥感影像资源及应用等。

会议要求,建设单位要按照自然资源部有关要求,继续加强与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进行人才、技术和业务对接,精心谋划部署,加快推进省级卫星中心建设,做好自然资源卫星影像的接收、处理、管理、应用和分发服务,促进卫星影像在自然资源领域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各设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主动对接省级卫星中心,积极推进市、县节点建设,力争在两年内全面完成市、县节点建设,实现省、市、县、乡贯通,充分发挥卫星遥感数据时序性强、现势性好的特点,推进卫星应用技术全面融入自然资源主责主业;要充分发挥“卫星应用创新联盟”作用,全面加强卫星应用技术创新研究,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在人工智能遥感解译、要素变化监测、重点目标识别提取、一体化时空遥感数据服务、5G遥感应用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提升我省卫星应用技术水平。

为进一步推进我省卫星应用技术创新发展,交流会还决定,成立“福建省卫星应用创新联盟”,首批联盟单位有我省高校、科研单位、卫星应用企事业单位等共30余家。

省自然资源厅相关处室、直属事业单位,各设区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卫星应用相关单位代表80多人参加培训交流。

■郑与国林晓萍

省自然资源厅举办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培训班

本报讯12月18日,省自然资源厅安委办举办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培训班,省自然资源厅安全生产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联络员30人参加培训。

培训班组织学习《省安委会转发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吉林省连续发生重大事故通报的通知》精神;传达近期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省自然资源厅对安全生产作出的一系列部署及全省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培训班精神;通报全省安全生产事故和各领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情况和近期省内外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

培训班上,省自然资源厅矿保处、执法处、防灾处、测绘处等安委会成员单位的代表就近期推进自然资源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四个专项整治进展情况作了研讨交流。省煤田地质局安全管理处处长任冶应邀作《学习习近平安全思想践行十四五新规划》讲座,就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精神、《安全生产法》《消防法》进行授课。

省自然资源厅安委办要求,各成员单位要全力抓紧抓实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目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压实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要强化日常监管措施落实,切实提高自然资源领域安全监管水平,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事故。

■刘益贵张文辉

“海丝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本报讯12月22日,由厦门大学、省招标采购集团、三明投资集团、天仪研究院和中国电科38所等单位联合策划研制的“海丝一号”卫星搭载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在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进入测控站覆盖区,遥测信号显示卫星工作正常,太阳翼、天线均展开正常,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海丝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实现了福建卫星从0到1的突破,打造了省内第一颗卫星。卫星以“海丝”命名,谐音英文“HI,SEA”,具有“你好,海洋”之意。据悉,“海丝一号”卫星将以我国东南沿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域为主要观测对象。我省将借助“海丝一号”卫星平台,建设面向我省本地化以及“一带一路”国际化服务的遥感时空大数据服务体系,创建基于微小卫星的卫星时空信息产业发展和服务的新模式;通过构建“遥感卫星+”产业融合应用生态圈,为海洋管理部门、企业及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数据分析应用服务,有利于占领卫星产业的技术高地、建成我省重要的遥感卫星高科技产业链,推进我省高科技产业化进程,使卫星产业成为我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该项目得到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地震局、省气象局、省海洋与渔业局以及厦门市气象局、厦门市海洋发展局等单位的关心和支持。

■黄仡凡

“三个帮扶”促乡村振兴

——泉州局助力贫困地区发展工作纪略

年以来,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立足部门职能,充分发挥政策优势、项目优势、资金优势,在用地保障、增减挂钩、土地整治、矿山治理、地灾搬迁、村庄规划等方面给予当地贫困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支持,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政策帮扶,保障扶贫用地和资金需求

“年以来,对扶贫任务较重的南安、安溪、永春、德化等县(市)共审批用地亩,占全市的32.2%。”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表示,该局每年在下达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时,对贫困乡(镇)、村较多的县(市、区)予以倾斜,并安排5%的农村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福利事业发展、个人建房等用地需求。同时,为山区县(市、区)特色小镇等各安排单列指标亩,用于保障发展特色产业、造福工程搬迁、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等用地需求,对扶贫发展用地做到应保尽保、能保皆保。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助推脱贫攻坚和保障扶贫用地的重要手段。该局用活用好增减挂钩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实施旧村复垦和历史遗留损毁采矿用地复垦。对贫困地区上报的旧村复垦项目,优先核定增减挂钩指标、优先安排交易、优先予以结算。年以来,该市共上报省自然资源厅审核旧村复垦项目35个,总规模.48亩,新增耕地面积.28亩,已交易和自用亩,收益资金约2.29亿元,用于反哺贫困乡村造福工程异地搬迁、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建设。

同时,该局还倡导建立市级重点帮扶村补充耕地项目指标调剂机制,提请泉州市政府下发通知,对由贫困村产生的补充耕地指标收益,调剂部分给贫困村,既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村开展补充耕地工作,拓宽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来源,补足指标缺口,又为贫困村筹措帮扶资金,助力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年以来,已调剂3个贫困村补充耕地指标86亩,累计筹措帮扶资金万元。

项目帮扶,为贫困地区发展注入活力

为全力落实省定贫困村永久基本农田管护资金,该局明确,对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按不低于每年每亩60元的标准,发放给签订永久基本农田管护责任的基层组织或个人,用于辖区内永久基本农田管护。年以来,督促安溪、永春、德化等地落实个省定贫困村永久基本农田管护补助资金万元。

与此同时,该局还通过推进贫困地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地灾搬迁等工作,守住绿水青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年以来,共下达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地灾搬迁等市级补助资金.8万元,完成废弃矿山治理面积.9万平方米,完成地灾点居民搬迁户。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过程中,该局注重发挥规划在促进贫困乡村建设、引导村庄合理布局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来,已累计下达规划建设专项补助资金0万元,补助项目个,主要用于扶持贫困乡村总体规划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村庄各类产业发展规划调整等。

定点帮扶,巩固拓展精准扶贫成效

该局把结对帮扶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制定并落实处级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机制,每年均制定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多次组织人员进村入户了解贫困户致贫原因,从公用经费中挤出资金慰问贫困户。

据了解,年以来,该局通过政策帮扶、产业帮扶等途径,指导挂钩帮扶的安溪县蓝田乡、福田乡立足当地实际,大力发展茶产业和淮山种植等,目前,这两个乡结对帮扶的40户贫困户均已实现脱贫。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该局还协调联系购置口罩,赠送给挂钩帮扶的福田乡、蓝田乡政府,为基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支持。

■涂晓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huazx.com/dhxms/100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