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福建省ldquo永安一中德

导读高考改革,从年启动,第一批从年开始执行,到现在陆续扩大省份,以下是高考改革省份名单。

选择题

1.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国君往往有许多儿子,理论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然而国君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实质上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王权至上

C.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

D.反映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

2.图1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其变化趋势说明

A.政府收入因动乱明显减少

B.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

C.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边缘

D.该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3.据学者初步统计,明朝编写的经济史著作分类情况如下:田赋类漕运类水利类荒政类盐政类钱法类,根据材料可以推断,明朝时

田赋类

漕运类

水利类

荒政类

盐政类

钱法类

13种

57种

50种

22种

30种

4种

A.政府主导经济趋向明显

B.漕运推动海外贸易发展

C.农业税的比重大大上升

D.白银外流引起货币改革

4.乾隆四十一年(年),行商倪宏文欠英商货银一万多两而无力归还,皇帝谕令其“胞兄倪宏业、外甥蔡文观代还银六千两,余银五千余两着该管督抚及承审之府州县,照数赔完贮库,俟夷商等到粤给还”。并规定此后行商破产无力归还“行欠”,应“著令通行,分限代还”。这反映出当时

A.小农经济制约着外贸发展

B.行商亦官亦商的显著特征

C.清廷缺乏近代外交常识

D.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

5.图2摘自《点石斋画报》,图中作者评论:日人无礼扰我中土,幸有李傅相大度包容,重申和议,乃犹多方要挟赔费而外,兼索割地。泰西各国闻而不平,遂于四月十四日中日换约之期,各派兵舰赴烟观看。……日使知众怒难犯,不得不降心相从,……而中日之和局遂成。这反映了当时

A.国人以传统观念解读战争

B.民众呼吁列强保护弱国

C.清政府仍存天朝上国观念

D.列强对华利益争夺加剧

6.图3是对~年《申报》上所刊登的文化教育出版类广告的数量统计图。该图反映出这一时期(   )

A.民主政治完善推动教育近代化

B.中国文化教育摆脱列强控制

C.中国报刊业得到迅速发展

D.中国的文化环境相对宽松

7.年渡江战役前夕,英国海军远东舰队“紫石英号”护卫舰无视人民解放军“外国舰船撤离长江”的公告,闯入前线江段,继而遭到人民解放军猛烈炮击,“紫石英号”重伤搁浅,后逃往香港。紫石英号事件说明

A.战争双方实力已发生变化

B.解放战争具有反帝性质

C.英国殖民霸权一去不返

D.美英在华利益具有一致性

8.新中国成立之初,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风气治理运动,将“除旧与布新”作为社会风气治理的方向与目标,扫除旧社会的一切污泥浊水,在全国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新社会风气。其主要目的在于

A.继续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B.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C.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D.适应政治经济建设需要

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肯定了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要求公有制企业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这表明我国

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出现了变化

B.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已全面出现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D.农村的责任制促进了农业发展

10.公元前7世纪希腊密集型方阵出现,方阵中的士兵虽互不认识,但只要处在这个位置上,就可以心无旁骛地一直前进,而不必担心自己的侧后翼受到敌人的攻击。据此可知方阵的出现

A.推进民主政治发展

B.利于增进城邦意识

C.深化人文主义精神

D.促进军事达到顶峰

11.罗威尔指出:年政变使詹姆士失去了王位,下议院逐渐把国王的权力纳入他自己的掌握之中,可是它虽然这样做,却没有严重地削减国王在法律上的权力。所以国王在法律上仍旧具有他的前辈们所具有的特征。材料旨在说明

A.光荣革命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

B.君主立宪制政体已在英国确立

C.民主政治尚需进一步发展完善

D.英国国王已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12.德国哲学家康德评价卢梭:“首先发现了人性中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的矛盾,并且自觉地去探讨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提出了“回到自然”的人性构想和建立“社会契约”的政治理想。”这一评价

A.促进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B.违背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

C.肯定卢梭的人文主义精神

D.推动欧洲科技革命的发展

13.苏联"一五"计划时期,库兹涅茨克钢铁基地建设总工程师巴尔金曾记载∶"大家都关心明天的建设,不仅是由于他们知道土方工作完结之后,他们将成为石工、水泥工、装置工……每个人都知道,这是在建设足以生产千百万吨钢和铁的工厂,而这些钢和铁正是在鼓舞他们进行斗争"。据此可知,苏联

A.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得以体现

B.工业化建设存在急躁冒进的倾向

C.工业成就得益于人们的奋斗精神

D.极力抵制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14.20世纪80年代,欧美一些学者提倡在历史教学中以“世界史”取代旧有的以民族国家和欧洲历史为中心的“西方文明史”,力图以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的视角审视人类历史,避免简单地拼合。该观点的提出是基于

A.欧洲国际影响力的持续下降

B.世界文明交往与互动的深入

C.美苏两极格局趋向于瓦解

D.全球化下国家意识的衰微

15.《中国诗词大会》利用强大的互动视听技术和实时互动机制,激发传统文学的“活性”,使文学文本多媒体化,更具有表现力。由此可推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A.重塑经典文学和重构社会文化

B.推动传统文化精髓广泛传播

C.为今后的文化节目树立了典范

D.将学术性和通俗性有机结合

参考答案

1—5:BDACA6—10:DBDAB11—16:CCCB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huazx.com/dhxly/95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