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白癜的中心 http://www.bdf999.org/gddsmtbd/295.html
福建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泉港区萧庴村萧继光“大成”古民居、大成码头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南埔镇萧厝村大成(烟墩山下)。
泉州市泉港区原名肖厝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即以肖厝(萧厝)为名,后改为泉港区。泉港区名的由来,取自曾经是世界上第一大港----泉州的新的大港的意思,这个新港就是“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不冻不淤”天然良港肖厝港。早在清光绪年间(——年),肖厝籍实业家萧继光就已开发湄洲湾肖厝港,造就了一方海商世家。民国初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拟将湄洲湾、肖厝港建设为国内的一流海港,但因国家战乱频仍,终未能实现夙愿。
泉港区为新兴的“石化港口城市”,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到此视察。肖厝港处于湄洲湾西岸,海湾深入内地18海里,三面为山峦环抱,岛屿罗列湾中。港内水域平稳,海域宽阔,面积达平方公里。主航道水深13~35米,长27.5公里,宽~米,深水岸线21.4公里。其中肖厝港区西起屿仔,东至虾屿,长2.7公里,水深10~20米。南端鲤鱼尾港区,岸线长2.5公里,水深10—20米。可停靠万吨至三十万吨巨轮。肖厝港与福州、厦门分别相距约公里,地处福州港、厦门港两个对台直航口岸的中间点,是闽东南海陆交通的重要通道。与上海港相距海里,与广州港相距海里,距台湾基隆港海里,距高雄港海里,是我国东南海上航线的中心点。国务院批准把该港开辟为国内南方工业巨港,是国家规划建设的全国四大国际中转口岸之一,并列为全国国土规划试点开发项目。肖厝港就是朝“大港口、大物流”的一类口岸目标规划的,在被列为直航港口后,加快福建石化产业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石化产业的的对接,大大发挥肖厝港的功能优势。泉港区是福建省乃至全国的石化产业主要聚集地,福建省“炼化一体化”,与美国、沙特等国家合作的项目就落户于此。
△图中红圈内为大成古厝(谷歌地图)
早在北宋乃至更早,萧厝即已有人在此开发居住。萧姓自明洪武初年入迁萧厝定居后,世代以海为生。除渔业外,尚以航海经商闻名。从明代弘治(—年)、正德(—年)间,萧厝人即造尖尾大船经营大米贸易。东抵台湾、南下广汕、北上关东,北上渔船也是亦渔亦商,“冬易浙米而南,春易广米而北”。清朝同治、光绪年间,萧厝海运商业更为繁盛。其中以萧继光(大成)更为突出,有“萧百万”之称。
近代湄洲湾肖厝港开发的先驱者萧继光(.6.13—、3、19)名绒,字辉卿,号耀远,官章继光,诰授奉政大夫(文散官名,正五品),福建省泉州府惠安县梅峰铺萧厝村(今泉州市泉港区南埔镇萧厝村)人,近代东南沿海著名的海上航运实业家、慈善家。
萧继光出身贫寒,然而他幼承庭训,少怀大志。素以不甘雌伏,积极开拓进取,从事海商活动而成名闻遐迩的钜富。
一一
开发肖厝港,大力从事海商活动,成为富甲一方的实业家
萧继光在清同治、光绪年间从事商业海运发展致富,成立“大成号”“大成典当行”。他看到肖厝港是通往国际商场之深水良港,开始规划开发建设肖厝港,高薪聘请海航技术人员,详细考察沙格澳、肖厝各处港湾,经反复测量,在面对惠屿岛的水深港阔处,即今天的肖厝村大成(此地今即以其商号、码头命名)建设海航码头,名为“大成码头”。故居(码头)门揖大海,海水涨潮时距故居前的码头仅两三米高度,因此极便于装卸货物。其三座闽南“皇宫式”大厝、护甲楼和厝前大石埕砖埕就兼码头、仓库、店铺于一身的综合功能了。
萧继光为保证商船的质量和安全,招募大批工艺精湛的“福船”造船工人,造数艘为三或四根船桅的大帆船商船(沐船、乌角船、乌槽),每艘载重几百吨。大帆船福船是一种尖底海船,以行驶于南洋和远海著称,船上平如衡,下侧如刀,底尖上阔,首尖尾宽两头翘,就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为互不相通的舱区(年9月捆绑为《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舱数有13个、也有8个,货物可以分舱储放,便于装卸与管理。而且在海损事故发生时,也可以尽量减少损失它具有提高船舶的抗沉性能,又增加了远航的安全性能。民间传说,萧继光所造的船里面装床睡觉,集中三餐时如遇风大时要在厨房打鼓船工才听见。
在海上运输时最怕有时碰到海盗,不但货物被抢,甚至有生命之虞。萧继光就重金聘请施厝村武林高手教习船工,以保证海上运输和商业的安全。萧继光妻施女土是肖厝村邻近的施厝村人,该村民众一直传承练习南少林扁担拳,它是当地自清乾隆年间一直传承下来的武艺拳种。施厝扁担拳的前身是泉州南少林的护寺棍法,属泉州南少林武术在民间的遗技。施厝村民以扁担演练棍法,故称“扁担拳”。施厝扁担拳套路有:三斧开天、七步势、十四式、二十四式、三十六式、七十二式和一百零八式。招式势势相承,兼枪带棍,拆练合一,其中诸多动作名称仍沿用古少林之武术术语。同时购买枪械加强防卫。以后海盗看到“大成号”商船害怕,相诫不得侵犯。
当时各种物资在萧继光故居(大成码头)集散,一天停数艘大帆船装货、卸货。
萧继光的海航和商业活动远及东南亚、琉球。出口台湾、南洋者,大都是泉州德化瓷器、安溪铁观音茶,惠安铁罗汉茶、泉港历史上著名的特产北镇布、苎布,兴化桂圆干、荔枝干;由台湾进口者,大都是大米、苎麻、布匹、白糖、煤油、海产品等;由大连、烟台(诸地称大北)进口者,大都是豆饼、黄豆、山东粉、北生油等,出口大连、烟台者,大都是福建特产桂圆干、甘蔗糖类等。除和台湾与“大北”较大宗经营外,同江浙一带的上海、宁波、温州,广东广州、潮州、汕头,本省福州、厦门、泉州的贸易也不少。至于进口货物销售地点,大都是泉州沿海各县及莆田、仙游、福州各地。
萧继光的理念是“一人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在萧继光的带领下,他的几个兄弟也均有从事一定规模的海上航运和商业活动,也都开有商号。同时,在他的带动下,萧厝的海上航运和商业得到了历史上最为最繁盛时期,置有百吨以上大木帆船69艘,资本万元(当时每一龙银可购百斤大米)以上者大行户有大成、建成、泉成、万成、鼎成、信成、益成、东成、锦成、宝成、振成、财源、茂源等13户。这13户除自置大木帆船、开张行号外,还各另设“典当”。资本万元以下者中产者有七十二行商。资本千元以下,附带随船做生理的不计其数。萧厝因此曾有“不夜市”之称。
二
驰誉海内外的慈善家
萧继光素怀有济世惠民之心。其豁远大度,秉承“钱财如粪土,撒播才有用”的理念,乐善好施,以热心公益、教育而名扬海内外。
01捐造象山清音寺蔚为壮观,成为一方佛教圣地。
新加坡双林寺开山住持贤慧禅师,清末光绪年间出生于萧厝村富裕之家,俗姓萧,全家男女老少发愿茹素。男祝为释,女愿为尼。贤慧和弟弟性慧,天赋聪颖,深具善根,精研佛法;后来决心以佛法为依归,恳请父母让他们出家,父母欣然首肯,创建象山清音寺和萧山清德庵,男女分住二座寺庵。光绪十三年(年),福州怡山西禅寺住持微妙禅师(又名耀源,福建仙游人,清末西禅寺的复兴者)闻讯前来泉州萧厝,游于清音寺,见贤慧禅师父子兄弟矢志修行,便为他们全家开示佛法,并举行皈依仪式,全家礼微妙和尚为师。据《新建象山清音寺暨萧山清德庵记》:
“盖闻雪山怜悯超凡世之迷途,南海慈悲渡众生于乐园。结社者有远公声名久以报名公,色相俱空,佛道流行于今为烈矣。根妙等素乐为善,全家持斋,田园家产计有三千□年七月间脱去俗缘,男祝为释,女愿为尼,举家皈依。补萧印继光捐造本寺。岸爰择象山之胜地,权为鹫岭奇观。名其寺曰清音。土木兴而费用繁。幸有见田陈朝林,萧山萧印必魁、继曾、继贤、为青各助金一百两以成美举。此佛地所场兴焉。然梵宇已成,征妙大和尚遂议筑尼庵预助英洋五百圆,而尚有缺,于是贤牒渡海往募,殊域台南北、夷西东,及至吕宋酋长陈最良、王家煃、叶清厚等福缘□呼域中善信共捐白金八千有奇助之,而清德庵成。夫寺筑于象山之隈,布金□兰陵之麓,环碧海而绕青山,谈经说法,聿修七众之仪,暮鼓晨钟,大壮上方之色。月心妙经,花香鸟语,忝事来见性禅机,岂不长辉福地之烟霞,永护山门之风雨也。几是□
大清光绪十八年十月涂山邑庠生刘升元敬书
两山住持根妙门人贤慧□□性
该碑原立在清音寺内。现移至后龙镇上西村委会办公处。花岗岩石质,立于清光绪十八年(年),内容记向台湾、吕宋(今菲律宾)等海内外各地募建象山(又称旮旯山、乌山仔)清音寺及萧山清德庵始末,文中有外币“英洋”等记载,为泉港肖厝、涂坑与台湾及东南亚地区交往史重要材料。
02
资助贤慧禅师一行南下南亚印度、锡兰和东南亚缅甸、马来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朝圣、修行、弘法。
光绪十八年,贤慧禅师一行12人先往印度朝圣,再到锡兰岛上的椤伽山,见那里山水奇秀,是用功办道之处,就结茅庐,男女分栖,前后6年时间精进不歇。光绪廿三年冬,缅甸仰光绅士高万邦,得悉贤慧禅师在锡兰楞伽山修行,专程恭请禅师们出山到缅甸弘法。次年初,禅师们从缅甸经槟城、马六甲海峡,欲取道新加坡返回中国,巧遇刘金榜,受其挽留,共谋兴建双林寺。刘金榜礼请贤慧禅师为开山住持。从此至今的一百多年间,萧厝与双林寺结下了不解之缘。
年,新加坡国家古迹保存局宣布双林寺为第十九个国家古迹,是唯一被列为国家古迹的佛教寺院。迄今为止,双林寺一直是新加坡乃至全南洋香火最旺的佛教寺庙,在华人社会中拥有极高的声誉。双林寺创建以来的一百多年来,与台湾海峡西岸的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萧厝村,以及福州西禅寺有着极为密切的法乳关系。前些年,双林寺同仁还捐资修建萧厝象德庵和邻近的清莲庵等。
03
创办学校,培育中英文人才。
萧继光深知,人才为本,教育为重。“好儒其天性也”,因此他积极创办学校,培养子孙和乡村子弟,除了创办家塾、族塾,帮助创办“兰陵书院”(一称兰陵小学,今肖厝小学的前身)之外,还在故居旁独力创办新式小学——清远小学,聘请仙游秀才周爱仁为校长,萧厝人萧腾芳牧师担任英文教师,培育莘莘学子。实行中、英文双语教学,培养双语人才。在民国初年,在中国的大中城市学校并不多见中、英文双语教学,在乡下学校更是极为罕见,于此可知,萧继光其人具有远大目光和识见!后来,萧继光的后代及清远小学毕业生多有走出国门走向东南亚各地。
04
独力建设“兰陵桥”。
历史上泉港地方交通不便,乡旅受苦。萧继光一生铺桥造路许多,如独力建设萧厝柯厝跟先锋丁龙交界桥、萧厝坑港仔与上西交界桥等,最为著名的是他在清光绪甲午年(年)在施厝建“兰陵桥”,于今尚存,被评为泉港爱情古桥。
在福建泉港的南埔镇施厝村与埭头村之间有一条叫西溪的溪流,自南而北逶迤注入南埔湾。“兰陵桥”横卧在西溪近海口。它是旧时“下山"(统指施厝,外厝、沙格、肖厝诸村)通往“顶路”(指今部分界山镇辖区)、仙游枫亭诸地的必经之地。兰陵桥长十八米,宽四米二,为三墩四孔石桥,均采用花岗岩构造。桥墩石条犬牙错,榫合叠扣成船形,间隙铸铅灌粘,表面平滑。墩两头俱作尖形,以分水势(筏型基础建筑样式)。墩上用长石板拼接架铺为路,桥面两侧砌有石护栏。桥头有一座龙山宫,据说当年造桥时建宫以镇水煞,宫前立有“兰陵桥”碑刻。萧继光继配施氏系泉港施厝村人,当时西溪一带仍属海界,海水涨潮可流经西溪直倒桥、外厝、东山等地,船只可以通行。当时,有欲过西溪者,只能待潮退时趟水踩石。这种情况对女人而言尤其不便当时女人自小裹足,三寸金莲怕湿,皆须靠男人背其过溪,困难可想而知。施氏长年目睹潮起潮落,眼见乡人为交通所困。她发愿:若能嫁萧继光,誓在溪上建桥,造福梓里乡旅。后来,她嫁与萧继光为妻,果然富贵双全。施氏将心愿告知丈夫,萧继光亦乐为其事。遂雇用工匠,跨溪造桥,于甲午年梅月(年4月)竣工。从此,往来行人再无过溪溺水之苦难,乡人赞誉,百年不绝。
05
大力调解平息大规模乌、白旗会众封建械斗。
萧继光热心地方公益,经常出面当“公亲”,一直为乡民排忧解难,在泉港地区有着极高的声誉。受到民众的信赖,当然他也经常“做公亲贴菜地”的“傻事”。
清道光十八年(年),莆田发生乌、白旗会众械斗,乌旗派信仰玄天上帝,白旗派信仰圣母娘娘。因乡民奉祀玄天上帝,造有七星黑旗,其俗呼黑为乌,故称乌旗。若遇两乡争斗时,乡民持七星乌旗出阵,指挥得胜。败者则用圣母娘娘的白裙挂在长竿上以抗制之,遂成为乌、白旗派别之始。清光绪年间乌、白旗会众械斗延至今泉港地区。清末、民国地方政府统治薄弱,泉港一带封建宗派之风甚炽,乌、白旗分庭抗礼,每每酿成大规模械斗,祸及生民。加以不法无良、贪官污吏、地方反动分子利用封建械斗,达到私利目的,因此矛盾错综复杂,械斗之风愈演愈烈。萧继光为平息封建械斗热心奔走、不吝巨金,声名传于海内外。据新加坡惠安公会《五十周年纪念特刊》记载:有一年,今泉港地区发生大规模的械斗,械斗致死六十多人,伤者无数。双方准备更大规模的械斗。萧继光素怀博爱精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冤冤相报何时了?!他立即放下商务,审时度势,偕其兄萧彩卿等联袂奔走各乡、各村豪门之间,极力进行调停,为排难解纷息事宁人而不吝万千金银。他自己出资给死者每人赔偿一、二百银元,伤者也给予一定补助。如此方才平息下来,避免了更大规模的械斗和死伤。其生平豪举,非常人之所能为,更非为富不仁沽名钓誉者可比。
06
编纂修家族谱,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萧继光在年为宗亲修成族谱,还为族亲祖宗修墓,传承守望相助、敦亲睦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
萧继光的后人在南洋在商界
正是“先人积德高”,萧继光的后人人丁兴旺,财富源源不绝。其后裔近百人在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国家繁衍、发展,以及一部分在国内的海南、东莞、厦门等地创业。
萧继光的孙萧庆国、曾孙萧汝信、萧汝金、萧汝聪等人早年“走南洋”创业,颇有业绩。
萧庆国年到新加坡创业,从事航运事业,响应华侨领袖陈嘉庚号召,参加“南侨总会”筹赈活动,积极捐款支持中国抗日事业。也资助家乡的肖厝小学。
6年南洋萧氏总会获的英殖民地政府社团注册官批准成立,假南洋客属总会举行成立大典,成为当时南洋地区唯一的萧氏宗亲组织,也是全世界第一家以婆罗洲的沙捞越成立的跨省籍的萧氏宗亲组织。会员包括新加坡、马来亚、印尼等地各埠的宗亲。次年成立第一届董事会,39岁的萧庆国担任副交际,32岁的萧汝金担任董事。萧汝信、萧汝聪为会员。
南洋华侨少林武术家萧汝信(—年),年去南洋,从事航运业,曾任亚洲商业银行的业务顾问。他热心公益事业,为新加坡侨胞服务和当地社会发展做出一定贡献。年起至年,先后担任新加坡惠安公会第十九届至第二十九届监察委员会主任、执行委员会委员、副交际、副总务等重要领导职务。于年至年出任新加坡萧氏总会(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而独立,南洋萧氏总会更名为新加坡萧氏总会)第二十三届、二十四届会长。促进南洋萧氏宗亲的联谊、团结和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兴起一股学习武术的风气,武术团体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成立起来。星洲惠华国术研究社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成立的。萧汝信协助成立星洲惠华国术研究社,在南洋弘扬中华武术文化。组织惠华国术研究社之初,困难重重,主要是欠缺经费。幸好得到萧汝信的鼎力支持,费尽周章,最终组成。年12月,星洲惠华国术研究社受邀或为组织新加坡国术总会筹备委员之一,研究社即委派萧汝信乡贤代表参与筹备工作。新加坡国术总会终于在年12月正式成立,并由当时新加坡的副总理杜进才博士主持宣誓仪式。年,萧汝信率领华侨武术家应邀出席马来西亚吉隆坡精武体育会武术表演赛,声誉鹊起。(星洲惠华国术研究社35周年纪念特刊、40周年纪念特刊)
萧继光的玄孙萧益文(萧亿文)是海南省闽商之杰出人物,现为三亚市政协委员、海南福建商会常务副会长、三亚(福建)泉港商会执行会长、海南省仲裁委员会特聘仲裁员、三亚法学会会员等职。其年创办三亚亿源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经历二十年的发展,已发展成为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集建筑施工、物业管理、酒店、餐饮、新型农业、商业地产、金融投资及小额贷款等为一体的等多元化民营企业。公司旗下有三亚佳和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三亚亿昌实业有限公司、三亚亿源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三亚金桂园实业有限公司、三亚润德爱晚实业有限公司、三亚银花实业有限公司等。公司还把战略眼光投放到境外投资领域,年参与境外投资,共同开发建设东南亚的柬埔寨福隆盛中柬万亩工业园区项目。公司旗下酒店先后承接了中国(三亚)国际热带雨林汽车越野挑战赛、第十九届新丝路中国模特大赛、首届“天泽杯”全国通信职工三亚桥牌邀请赛、CCTV-青春中国“亿源?轩宇杯”第九届全国校园才艺选拔赛等大型活动。酒店在年荣获中国酒店业“金管家”最佳精品商务酒店称号,被三亚市旅游系统评为“三亚市旅游接待优秀服务酒店”。年荣膺三亚市旅游饭店境外游客接待总人数排名第五名的殊荣。萧益文继承乃祖慈善之风,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活动,扶贫济困、回馈社会。先后为印尼大海啸、四川汶川大地震等灾区捐款捐物;年起每年均会同三亚市(福建)泉港商会一道资助海南在校贫困大学生;同时他还为家乡的慈善、教育、文化等各项建设捐款、捐物,如捐资万元设立“兰陵公益慈善基金会”,还捐建肖厝村大牌楼、柯港“德善堂”,资助泉港部分贫困大学生入学、泉港区教育系统奖励师生活动、为肖厝小学师生献爱心,等等,深得各级领导和乡亲的好评。斯可谓上承先祖为善之德,下为启俊之贤士焉。
萧继光的玄孙萧益春创办深圳维鑫实业有限公司、东莞市鑫丰内衣模坯有限公司、鑫丰服饰有限公司等企业,产品销售海内外。
四
萧继光故居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萧继光故居同治、光绪年间兴建“大成码头”同时并建设三座颇具规模的闽南“皇宫式”大厝,有五开间、四开间等,总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建筑为石、砖、土、木结构,双护甲,加上后楼“得月楼”(“得月楼”三字为萧继光长子萧文瑾题写),建有山门,还有枪楼以为护卫,具有城堡的功能。
8年,萧汝信从新加坡汇款修缮萧继光故居“得月楼”。年,萧益文则出资修缮主厝大厅等。
有关部门把萧继光古民居暨大成码头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保护和修缮。
一是作为“东方大港”肖厝港近代开发、萧继光海商世家的历史见证,作为“海丝”文化和华侨历史的一个亮点,为研究“海丝”文化和华侨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萧继光“大成”古民居(大成号商铺、典当行)、大成码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二是萧继光“大成”古民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为研究闽南近代建筑、雕塑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萧继光“大成”古民居体现了清代泉港地方建筑、雕塑艺术的高水平。
古民居排列齐整有序,布局精巧,冬暖夏凉;便于交通、活动,又通风透气。
古民居多为穿斗式结构,屋脊高翘,壮观辉煌。在大门前的壁肚砌以大石板,底部有石雕脚架,整座大厝显得庄严宏观。皆是砖石、木材结构。门窗有圆、方、拱、菱等形状。大量的杉木、石材是从福州、南安等地精心采购的,用大帆船从海上运来。
古民居中雕塑种类繁多,图案古朴精美,技艺精湛,立体感极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按材料有石雕、木雕、砖雕、泥灰雕等;按造型则有浮雕、阴雕、线雕和透雕等;按雕塑内容则有山水雕、人物雕、花鸟雕等。构图均衡,疏密有致,线条细腻流畅,展现了高超的雕塑技艺。此外还有各式各样上面镌刻着各种花纹的石柱和石花架、石桌、石秤坨(公秤)、石盆等石具。在古厝内,现还保存着一些古代陶瓷大缸、木制坐垫,皆精雕细镂,古色古香。
△本文作者黄建聪(前排左一)与萧继光后人萧益文(前排中)等以及王惠江(前排右一)于古民居前合影
黄建聪写于年12月(萧益宏对本文亦有贡献);部分图片来自泉港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