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最近的热门话题“一带一路”,不禁让人想起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而海捞瓷恰恰是一种物证,它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海外贸易史、陶瓷外销史的重要见证;出水的海捞瓷等文物,也是中华民族征服海洋,开发海洋的历史见证。
“南海一号”沉船中的福建德化窑白瓷和福建磁灶窑绿釉瓷 资料图
沉睡在海底的历史“海捞瓷”是收藏市场上对于从海底打捞出水的瓷器的一种称谓,特指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瓷之路”开始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途中,在南海海域触礁沉船所遗留的各类外销陶瓷。
据史料记载,16、17世纪的欧洲人认为拥有中国的瓷器是一种荣耀。他们大量收藏中国的瓷器,从而带动了中国瓷器的出口量。明末外销瓷生产的质量非常好。外销瓷器的整体画面繁而不乱,又将东、西方的文化气息和艺术韵味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有非常优秀的工匠,另一方面国外特别是欧洲,订购的价格非常高。用最好的原料、最好的工匠、最精的工艺进行生产,所以外销瓷都能够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在历史上,中国著名的瓷器就是经由“海上丝绸之路”销往各国,所以这条线路也被称为“陶瓷之路”或“香瓷之路”。而南海作为亚、非、欧等地往来的海上枢纽,成为中国商船必经之地,一些商船因故在此沉没。由于船的装载量大,通常一艘普通中型商船就能装载上万件瓷器,因此在文物市场上有“一艘船十个墓”的说法。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曾经有多艘中国沉船相继被发现打捞,从而将原本深埋在海底的一个个历史碎片重新捡拾起来。特别是近期有媒体报道称,经过7年的保护性发掘,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表面的淤泥海沙贝壳等凝结物被逐层清理,船舱内超过6万件南宋瓷器得以重见天日。此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发了业内广泛 20世纪80年代,海捞瓷在国际艺术品拍卖行市上出现以来,其拍卖成交价在不断上升。年末,国内拍卖业首次推出海捞瓷专场。业内人士认为,海捞瓷虽不能与明清官窑瓷器相提并论,但由于来自沉船,具有较明显的历史背景,所反映出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不可低估。
海捞瓷业内人士表示,“海捞瓷”来自海底沉船,基本上还原了制造时代的艺术风貌。除了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外,一个“真”字或许是“海捞瓷”受到买家欢迎的原因之一。随着国内明清官窑瓷器真品价格不断被炒高,民窑精品也都价格不菲,一般收藏者难以企及,那些精致美丽的外销瓷因为价格便宜,逐渐被国内的藏家看好。
“海捞瓷”在拍卖会上的亮相,吸引了越来越多收藏者的 随着海捞瓷被越来越多的藏家所认可和追捧,随之而来的一大批赝品也开始相继出现在收藏市场上。有些人觉得鉴定海捞瓷的关键,就是看其釉面上是否存在着常年经受海水侵蚀以及海洋生物附着的痕迹。但是,海水侵蚀的痕迹其实是可以人为浸泡出来的,类似贝壳或者珊瑚等海洋生物附着的痕迹也是可以做上去的。那么,究竟什么才是鉴定海捞瓷的关键呢?在胡智勇看来,即使是再高超的造假仿制技术,也仍然无法完全重现当时瓷器的本来样貌。因此,他认为鉴定海捞瓷的关键与鉴定其他古代瓷器的方法其实是一样的,那就是看一件瓷器在造型、纹饰和工艺上是否符合当时的时代。
海捞瓷多以外销瓷为主,大都是为西方市场量身订制的,所以它们在造型、纹饰及工艺上与传统瓷器也有所不同,往往会呈现出东西方文化结合的特点。以著名的“克拉克瓷”为例,作为中国明末清初时期出现的一种以青花为主的外销瓷器,克拉克瓷大多出自福建的漳州窑。其典型特征是宽边,在盘、碗的口沿绘分格及圆形开光的山水、人物、花卉、果实等。克拉克瓷的生产可分为明万历至清初和清康熙两个时期,前者为开光的青花瓷,后者则为胎薄。其中,万历克拉克青花瓷盘一般使用浙料绘画,有翠蓝、灰蓝、淡蓝几种色调,运用分水技法,形成三至四个色阶,为后来康熙青花的成熟奠定了基础。克拉克瓷这种多层繁缛,开光分格的构图形式,源自于元青花的构图形式,即元青花莲瓣杂宝纹样,以及伊斯兰陶瓷的繁缛茂密特征,是一种典型的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而这种独特的时代特征也正是鉴定这种瓷器的关键所在。
“海捞瓷”是沉入海底已有千百年的陶瓷器,由于发生沉船时会造成部份器物倾出船舱,散落于沙泥上面:部份却成堆整件渐渐被埋入沙泥之中,这样就造成海捞瓷出现二种状况:一、散落在泥沙上面的器物,被海里的暗流淘来淘去,器物的釉表层因暗流及泥沙的长期冲刷摩擦,会导致釉层的磨损和破坏。二、器物成堆、整件被埋入泥沙下的,相对能保存得比较完整,但由于在海底中浸泡千百年,咸的成份对釉和胎同样会造腐蚀,出现釉光暗淡,胎釉形成一体的状况。
如何对它们进行鉴定?必须根据器物年代、窑口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拆。因为年代的长或短,海水深与浅,海域含盐成份,海底的沙或泥等原因都会造成器物出水时的不一样。但“海捞瓷”有一个共性:器物都曾在海水中沉睡了千百年。由于被海水侵蚀,胎釉的表层都会形成一层自然均匀的年代风化层(包浆)。但怎么造假仿制,两年的时间不论如何仿制也无法达到“古瓷”的样貌,特别是年代的风化。仿制品通过短短两年时间的海水浸泡,根本无法跟二、三百年时间浸泡的器物比拟,特别在胎釉上进行比较,即可明白这点:赝品的釉表光洁如新,釉面无有因咸水腐蚀而脱皮的状况,胎脚潮湿无有氧化层(无包浆),无法形成胎釉一体的感觉。
“海捞瓷”出水后,由于保养不好,致使釉面暗淡无光,因为釉的表层被破坏,海生物的液体(含胶成份)及贝壳还沾在上面,即使出水后,已把器物冲洗干净,但沾在釉层破气泡里的胶质物质还在,无法彻底洗干净,因此釉表还会附着一层胶物质遮住釉光。要使海捞瓷光洁,必须用含1%的草酸水浸泡一天,再用洗衣粉水浸泡一天,然后用淡水洗干净后,经常用手摩擦器物釉表,把沾在釉面上的“老泥”(污垢)擦掉,经常抚摸器物会使釉光逐渐回复。
相关链接:海捞瓷类型青瓷
海捞瓷中没有发现早期青瓷,大都是宋代至清代南方景德镇、福建、广东窑的一些产品。一些精品都出自景德镇湖田窑烧制。所出青瓷的时代跨度从唐、五代、宋、元以至明都有发现。
白瓷
海捞瓷中白瓷占的比例较小。多出自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广州西村一带的民窑。时过境迁存留海中,保存至今,实属不易,现是海瓷收藏家追捧的亮点。
青白瓷
青白瓷是指宋代以后以景德镇为代表创烧的一种釉色介于青白之间的瓷器。其釉青中泛白、白中显青,胎质细洁、釉色晶莹、光彩见影。海瓷中,这部分瓷器大都包装在封闭的容器之中,虽经海水长年浸蚀及打捞碰撞,但不乏完整器,个个釉色光亮,熠熠生辉。菱口龟纹碗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是青白瓷收藏中级别较高的一种。此外,还有盘、碟、盂、粉盒、圜底套钵等数个品种,都是这批海捞瓷中耀眼的精品。
青花瓷
海捞瓷中青花瓷占40%,基本都是釉下青花,元青花未见到完整器,是一些特征明显、可作研究之用的残件标本。
(来源:三亚日报 作者:周红)
责任编辑:范平琳
北京白癜风医院在那里啊北京白癜风怎么办需要多少钱能治好